福建滨海城市宁德迎来新任掌门人,此前担任宁德市长的张永宁,顺位接任市委书记。
5月20日,宁德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宣读省委决定:张永宁同志任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同志不再担任宁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苗延红在会上指出,这次人事调整,是福建省委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着眼于加强宁德市领导班子建设,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6月,时任石狮市委书记的张永宁,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政见君注意到,出生于1967年的张永宁,今年58岁,已逼近正厅级干部的退休年龄线。
在这个年纪,作为地级市市长、市委书记,大都会转岗到人大政协等二线岗位,直到正式退休。
张永宁能够获得“压线提拔”,应该缘于其经验丰富、能力突出,从而被组织选中,继续在一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此前,江苏也有一位58岁的市长获得“压线提拔”,他就是徐州市原市长、新任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
今年2月17日,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月23日,江苏省委组织部便发布了王剑锋拟任设区市委书记的任前公示。公示结束第三天,王剑锋便火线履新,出任常州市委书记。
王剑锋是土生土长的苏州常熟人,从常熟电缆厂工人起步,早年长期深耕苏南地区。
从2010年起,他先后担任太仓市长、市委书记,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州市常务副市长,并于2021年升任徐州市长。
这段履历覆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堪称典型的“江苏通”。
在徐任职期间,王剑锋主导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引入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GDP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前三,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成绩斐然。
作为江苏第五个“万亿级城市”,目前常州正发力“两湖创新区”和“新能源之都”建设,王在徐州推动产业升级的经验,或将成为其治理常州的核心抓手。
实际上,王剑锋对常州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在常州机械学校(现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读书4年。
近40年后归来,当年那个青葱岁月的中专生,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主政者,不知王剑锋是否会有一番别样的感慨?
今年4月,陕西省一则人事任命也引发舆论关注。
4月3日,陕西省政府官网最新一批人事任免通知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在此之前,她担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的职务。
范代娣出生于1966年1月,上任时已满59周岁,距离60岁正常退休还不到一年。当然,高校领导退休年龄弹性较大,超期服役现象十分普遍。
范代娣本硕均毕业于西北大学,系我国第一届生物化工博士,其基于基因工程制备的“类人胶原蛋白”成功打造了港股上市公司“巨子生物”,目前市值超过800亿,被誉为“陕西首富”。
严格来说,由于范代娣已经从巨子生物的股东里退出,未担任任何职务,“首富”的称号并不完全准确,但上述财富确实系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共同所有。
实际上,在省部级干部中,“压线提拔”现象也并非新鲜事,临近退休而被提拔重用的“高龄干部”屡屡出现。
去年2月,59岁的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清,进京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跻身正部级;
去年4月,出生于1964年的驻尼日利亚大使崔建春,被任命为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从而在60周岁来临之际由正厅级晋升副部级;
去年9月,已年满59周岁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伟,接替李小鹏担任交通运输部一把手,晋升正部级;
今年1月21日,现年60岁的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孙梅君,出任海关总署党委书记,随后被任命为海关总署署长,晋升正部级……
走笔至此,政见君油然想到了江苏张家港市的老书记秦振华。
1992年初,在当时处级干部57岁就退居二线的背景下,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力排争议,破格将56岁的秦振华提拔为张家港市委书记。
秦振华格外珍惜这难得的人生机遇,负重拼搏,埋头苦干,带动张家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先后夺得34项全国先进、37项全省先进,激活了苏南县域经济的“一池春水”。
老秦一直干到62岁才退下来,而张家港也由苏州的“后进生”一跃成为名震全国的先进典型。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既需要干劲十足的新鲜血液,也少不了经验丰富的老将。
老将善于把控大局,处理问题经验老道,同时对年轻干部能够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和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肌体的抗衰老能力也越来越强,老年群体大有可为,堪称“人才宝库”。放眼世界政坛,“常青树”“不倒翁”比比皆是,七八十岁的领导人不胜枚举。
新版党政领导干部选任条例要求任用干部不能“一刀切”、唯年龄论。
近年来,各地在落实条例精神的过程中,也更加注意班子的合理配备,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对于接近退休年龄的“高龄干部”来说,其中优秀者,该用还要用,不能简单以快到龄为由设置进步障碍。
在中国古人的用人观念中, 有“欲速则不达”之说,只有夯实了基础,循序渐进才能有始有终,否则很容易发生拔苗助长的现象。
只要对事业发展有利,干部的年龄不必苛求,老少咸宜、万马奔腾才是最美的风景。
有能力的干部,年龄不应该成为问题!
来源|政之见,作者:仕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