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当天,广东重磅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深圳市社科院文化所助理研究员李晓兵认为,“政策包”的发布,不仅为文化企业提供了从孵化到壮大的全周期支持,更通过科技赋能、金融助力、区域协同等创新机制,构建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李晓兵表示,“政策包”打破产业扶持政策常规的碎片化发布模式,以六大领域协同态势,明确了全省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强化了各细分行业的有机衔接,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提供了政策保障。
“当前,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科技引领、业态多元、深港互动的鲜明特色。”李晓兵说。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收12875.08亿元,其中以新业态为主的16个行业小类营收达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对全市文化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1%,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深圳是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在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文化业态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和特色。‘政策包’所涵盖的多个产业领域,深圳已有一定发展基础。”李晓兵阐释道,例如深圳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国内位于前列,以数字游戏为龙头,形成了“全国游戏看广东,广东游戏看深圳”的行业格局。同时,文化科技融合产业集群示范效应显现,深圳已建成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了游戏电竞、网络视听、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等新业态,培育了一大批领军企业,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
“借助此次‘政策包’发布契机,深圳也要把握好时间窗口,紧跟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发挥好自身优势,制定‘技术+文化’顶层设计,擘画深圳文化产业加速换挡、转型升级的政策蓝图。”李晓兵特别提到,尤其在未来“十五五”期间,文化产业整体战略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重视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之间的融合与转化,向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和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迈进,既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核心支撑,也为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的深圳经验。
李晓兵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首先,要加强文化和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大对数字创意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及重大项目的政策倾斜,引导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精准投向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装备等领域,培育龙头企业矩阵,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其次是坚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在数字内容生产、智慧文旅、演出展览、游戏动漫等领域,重点培育AIGC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孪生深圳”文旅平台,培育沉浸式娱乐、高清数字演唱会、数字演出等业态,满足不同群体文化体验需求。第三,努力推动数字文化出海再升新高度。构建文化科技版权运营体系,畅通IP商业化路径,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积极布局国际化业务,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培育世界知名的数字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