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六期#
任宏恩到底是小,一领到津贴和崭新的棉衣棉裤、鞋和帽子,觉着自己不但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而且津贴的那些钱,还能贴补家里,听说这些钱还会慢慢涨,他是想入非非,越想越高兴。
可职仁根这时,心情却是越来越沉重。他想:“这么大的事情,岳父岳母不知道,他亲姐姐不知道,我一个当姐夫的,怎么就这样把他打发出去了!”
这时候他已经开始自责,后悔,后怕……如果换成其他人,会做出反悔的行为。职仁根不是那种人,就只能面对现实,硬着头皮往前走。
当天晚上,他弄了4个凉菜、两个热菜,并给任宏恩斟上酒说:“剧团收下你,你就是参加工作了。哥没文化,也说不出个啥道道,只知道不管干啥,都得吃苦。‘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任宏恩知道,姐夫这时候让自己喝酒,是给自己送行,也是把自己当成大人来看了。姐夫说的“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过去听人说时,像似耳旁风,可此时此刻,成了字字千钧的至理名言。他这时候的决心很大,于是端着酒杯站起来说:“哥,你说的话我记住了!我不怕吃苦,我还会用心,相信我一定会干出个样子来!”
任宏恩第二天一进团,剧团就按照原定计划,到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巡回演出了。在剧团出发的例行会上,团长王韵生把任宏恩他们这6名学员,一一向大家做了介绍后,又重点把团里的主演郑兰波、田岫玲夫妇介绍给了学员。
郑兰波是山东菏泽人,生于1920年,9岁拜名老艺人龙大义为师,习小生、武生,出科后在密县、开封、洛阳、郑州、西安等地搭班演出。他戏路广,能演一百多个剧目。他行当全,生旦净末丑无所不能,而且都属上乘。如:《提寇》中的寇准、《对花枪》中的罗成、《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杀狗劝妻》中的曹庄、《长坂坡》中的赵子龙、《王佐断臂》中的王佐、《黄金婵》中的姚刚、《小二姐做梦》中的小二姐等,不一而足。
郑兰波在省会开封的那一段,就是跟豫剧名旦王秀兰联袂演出的。王秀兰比常香玉小两岁,解放前在西安的豫秦大剧院与常香玉齐名,解放后在中南局的文代会上,她和常香玉是河南戏剧界唯一的两位代表。1982年10月,《郑州日报》记者采访豫剧大师陈素真,在说到“豫剧五大名旦”的时候,陈大师直言不讳地说:“要说‘豫剧五大名旦’,应该有人家王秀兰的位置!”
王秀兰1945年被请回省城开封以后,一直都坐着菊坛坛首的位置。郑兰波解放初在开封那一段,正是王秀兰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当时开封的生角名家,人才济济,郑兰波能够给王秀兰联袂演出,足见他在省城都是艺术一流的演员。比如在《贩马记》中,王秀兰主演李桂芝,郑兰波主演赵宠;在《蓝桥会》中,王秀兰主演贾玉珍,郑兰波主演韦郎宝;在《卷席筒》中,王秀兰主演曹宝山的夫人,郑兰波主演小仓娃……
田岫玲是开封人,生于1922年,13岁到开封豫声剧院搭班演戏,拜豫剧皇后陈素真为师姐,姊妹俩同台演出,很快就名声大振。她应工青衣、花旦,兼老旦、帅旦、彩旦,《三上轿》《三拂袖》《反西唐》《涤耻血》《凌云志》《洛阳桥》《义烈风》《柳绿云》等,都是她的拿手好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胜利公司就给她灌制了不少戏剧唱片。无论在艺术还是名气上,都是河南豫剧的一代响当当的名旦。
王韵生是河南原阳县人,生于1921年,11岁学戏,后来又进入樊粹庭在西安的 “狮吼班”学戏,文武不挡,均属上乘。王韵生才华出众,懂音律、会司鼓,出科后在平凉、开封、菏泽、洛阳等地搭班演出,就有了不小的名气。1953年来到许昌后,他在《南阳关》中的伍云召,《前楚国》中的伍子胥,《杨香武盗杯》中的杨香武等,在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后,也让他在后来有了与豫剧六大名旦桑振君联袂演出的资本。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大会上,桑振君凭着《白莲花》中的“白莲仙子”,获得了演出一等奖和“豫剧五大名旦”的称号,而王韵生在剧中主演的文生韩本,也获得了演员的一等奖,而且连中央广播电台,都在反复播送他们的《白莲花》唱段,这些虽然发生在一年后的河南省首首届戏曲观摩汇演,但说明王韵生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所以他给任宏恩他们训话时,也是颇有一番风趣地说:“旧社会来唱戏,都是走投无路了,才走这条路。现在是新社会了,家长愿意把你们送到咱们的剧团,一是说明我们这些人,还是有点名气的。二是说明你们的家长,也盼望你们跟着我们学到真夲事。在这里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只看到了我们在舞台上的风光,没有看到我们下面的练功,那就像是只看到了小偷在享福,没有看到小偷在挨打。所以请记住我送你们的两个字、两句话:一个是‘苦’字,不经一番冰霜苦,难得梅花放清香;一个是‘悟’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一点就透,正是任宏恩的悟性所在。他知道当前最主要的,就是“吃苦”去练,也只有在“苦”的基础上,才会有“悟”。姐夫和团长虽然说法不同,但都是一个理。同时他还意识到,14岁开始学戏,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季节,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天道酬勤,以只争朝夕的勤练、苦练,把过去的给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