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回忆录:交通岁月
尚柏仁
2024-08-26 20:52:35

交通岁月

 

我是2002年元月到市交通局上班的。说实话,那时我很有想法,我对交通局印象并不好,不是因为这里条件差,而是不希望到这个环境里来工作,业务部门工作单一,接触面窄,人际关系也复杂,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干部,我又很无奈。

那些年我实在太累了。19954月到交口乡任乡长,之后就没有闲过,在崖底乡我的头发变白了,在湖滨区我的头发掉了很多。尤其任常务副区长那两年,我几乎拼尽了全部力气,诚心诚意地协助两任区长工作:湖滨区的财政增收,尤其在会计委派、财政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街道社区建设等方面出了不少力,也初有成效。我生性耿忠,直来直去,虽说也得罪了个别人,但我在工作过的部门和地区,仍有相当好的口碑和威信,这可能就是我被调整的潜在原因吧。我想,既然组织上这样定了,离开湖滨区未必是一件坏事:一是能到清闲的部门调整下心态,把多年来累垮的身体养一养;二是静下心来读点书,回忆一些事情;三是发挥一下我多年放弃了的能写点文章的长处,去研究三农问题,开辟另一个行业。我当时的唯一要求是在新单位有一辆车子,财政能够发工资,来个朋友有场酒喝,就心满意足了。那时没有更多的想法,就是有想法也没有用处。

刚到交通局上班,我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都在观察着我。有人高兴,有人担心,有人恼怒,这对我是很危险的事。一个在一线无私工作的常务副区长被安排做一个局的副局长,本身就是不太合理的事情,这在三门峡的干部任免中是很少有的,况且我干的很好。干部的这种安排,本身就引起争议。几多人兴高采烈,拍手庆贺;几多人为我惋惜;几多人替我担心,更有很多人为我鸣不平……但我心里很明白:在官场上让你调动,会有一百个调动的理由,我也在官场多年,深知一些游戏的潜规则。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会适应交通工作的,我更有信心在这里会成就另一番事业。因为我太了解自己了: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阅历,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干事创业的拼命精神……等等。

这些年来,我能在研究“三农”方面有所成就,从某中意义上讲,是交通系统的环境、是交通人给我了机遇,他们无意中成就了我。200811月省社科联的领导在三门峡调研时,对我作为行政干部工作之余能写出大量的有价值的作品感到惊讶并询问秘决时,我的回答十分平淡:工作上的清闲,单位配备的车辆,自己的好心情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才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调研,去接触群众,去思考问题。我越来越感谢市委的安排,这是我多年后发自内心的感受。

在委屈中成熟

几年来,交通上给我的印象是无序。很多事情都不按程序办,很多公正、公道,甚至正常的话语都无人敢说。会上会下、酒桌上那些颇有城府的人都在说粗话、大话、套话和假话,让人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不是滋味。要么话不投机,火药味很浓,要么很讨人烦。

我喜欢单刀直入,刚到局里时,依然心直口快,有啥说啥,但很快就惹了不少的告状信,诬告、编造、诽谤、侮辱、谩骂等什么都有。明知道委曲,你也没有地方去说理,也没有人听你去诉苦。当副职的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市里的主要领导,更没有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你若真去汇报想法,未必就能达到汇报的目的。弄不好,还会把你当成班子里的异己分子或杂音给处理掉。通过海事局那场事,以及0506年的机构改革和科级干部的竞争上岗,我才真正清楚什么叫胡说八道,什么叫颠倒黑白,什么叫无事生非。在交通局的最大难处和郁昧,是你搞不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遇到事情,你不知道谁在帮忙,谁在看热闹,谁在帮倒忙。在事情背后,你弄不清楚是谁在拨弄是非。其实,这里绝大多数的人是好的,只是没有人替正派人讲公道话而已。事过境迁,人人都明白,真正的多事者也就那么几个。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都在主要位置上,他们说瞎话做坏事还有一定的市场。我很清楚,在一个连真话都无人敢说的地方,一个正直的人唯一的自保就是沉默和读书。实事求是是需要环境的,否则,实事求是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在交通局最大的收获是磨平了我有棱有角的个性,我常常在想,这或许是件好事。从2005年之后,在单位遇到的人和事不管我是否发表评论,但我心里跟明镜一般清楚。我始终有我的评价是非标准。我只是把表面的发泄和吐露藏到了心里。人经历了过多的无奈似乎就成熟了,遇事处事会更老练些。

这里的环境和我的处境,迫使我给自己定位,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吧。2003年,我自愿到卢氏县杜关镇显众村去驻队一年,是想转换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一年是极其难过的一年,非典的到来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件政治任务。我所带领的十一位队员分别包扶在三个行政村。这一年除完成了这个坚巨的任务外,我们还给村里建了一所小学,投资150万元修了十几公里的水泥路,给3个村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年终,工作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有8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驻村这一年,我在村里看了4000余集有关中国帝王将相的电视剧,写出了十几万字的感想,后来集结出版成《感悟人生》一书。另外,我还在3个村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从集体经济、经济成份、农民文化素质、致富程度及能力、农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经济资源、流动人口、外出打工、计划生育、村干部选举等数十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掌握了第一手翔实的资料,这为2004年—2007年我执笔撰写的10多篇论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也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问题。如农民如何致富,农业政策如何落实,新农村建设如何结合农村的具体实际等等。这就是我后来专心研究三农的直接动力。2007年,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就是自愿到一个贫困村里去任党支部书记,用三至五年时间带领农民去致富。

改革“专家”

在交通局这些年,要说我干得最多的事情,那就是改革了。

刚到局里时,我分管黄河大桥管理处、交通规费征收、地方海事局和车辆购置附加费办公室。

当时车购费办公室正向税务部门移交。人员问题、财产问题、遗留问题十分复杂,局里领导意见分歧。我的整体想法一是要平稳。人心要平稳,不能让同志们不高兴,要使走的人愉快,留下的人也要快乐。二是人员尽可能多到税务上去一些,减少交通系统人事安排的压力。那时全市22名工作人员,考录到税务部门的10人,系统安置了12人,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三是把走了的人和留下的人住房、工资、福利等遗留问题处理好,不给下任领导和同志们留下后遗症。这项改革用了3年时间才做完,上下一直好评。

紧接着是征稽处的改革。首先从公路局把收费科拉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费了九牛之力,刚把工作做完,全省的交通规费征稽机构又统一改革,机构、岗位、人员、编制、经费核定重新又来了一次,前后整整搞了两年。在这项改革中我是出了大力气的。尽管三门峡的改革并不彻底,但作为主管局长,我该说的话说了,该提的建议提了,利与弊我都给党委进行了分析,我已尽到了主管局长的责任。目前,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正在进行,征稽处又面临着更大的变动。

后来是海事改革。三门峡属内陆地区,除小浪底库区80公里、三门峡库区到潼关的100余公里水上运输外,业务并不多。原来局里有6人,由省海事局发工资,市交通局每年补2万元。改革后定编7人,参照公务员管理,由市财政全额供给。这在全省是第一家,省局奖了10万元。

部门改革的同时,局里系统的机构人事改革全面铺开。这项改革又交叉进行了2年,上下意见很大,告状信满天飞。这场改革,系统内各钟利益关系表现无遗,各类角色都在舞台上进行了表演,同时把交通系统的人际关系搞得极其复杂。在这次改革中,我是坚持讲实话的人之一,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预见和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当时在各别领导的挑唆下,我受了很多委屈。这件事也让我看出,当时的交通系统风气很坏,正不压邪……经过这场磨难,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反思了很多东西。我又重新给自己定了位:低调,做学问,多磕头少说话。《我的八小时之外生活》,就是我业余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我这几年心态的表白。

这里是出不了干部的

市里的干部任命今天正式在日报上公示了,全市二十七人,交通局一人。

秋未了,天下着小雨,已有几分冷意,凉风一过,满街的树叶。对局里的一些人来讲,心情也和天气一样忧愁。

机关冷冷清清,人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个别在单位的所谓上班的人,门也紧紧闭着。尽管楼房是新装修的,宽敞办公室的基本办公用品应有尽有,但这丝毫也遮掩不住大家的怨气,很多人对这里并不满意。交通上是出不了干部的,不出干部就意味着没有活力,死水一潭。领导层中的不少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交通系统的不少干部自以为是,自恃老大。他们常年在这个井底坐着,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博大,活像一个农村一夜间暴发出来的土财主。他们不思上进,不学本领,工作随意,不尊规守距,盲目排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们中很多人不懂得团结、协作的意义,个人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尤其在干部推荐上,无序竞争、不择手段。他们中的不少人看不起部下,排挤能人,对正直、能干者打击诬告,使正派的、公正的、干事的、威望高的、讲实话的人没有安全感。这些年来,每个人的告状信不断,窝里斗、搞内耗,干部无心工作,工作成绩不显著。

市委应该是知道这些情况的,具体反映在用干部上。自2000年以来,市里先后派来了7名县处级干部,而内部仅仅产生过三位助调。这对一个庞大的单位是不公平的。

交通局有不少县级干部的位置,但因种种原因长时间一直没有配备,这并没有引起局里的重视。在干部的推荐上,党委没有明朗的态度,是倒置竞争上混乱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没有秩序,也不讲秩序的单位。候选人不顾一切的甩钱和动用无限的关系来拉选票,甚至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同志也有失体面地为他人最后一搏。这种不讲秩序使很多人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丧失了人格。

没有正气,或正不压邪,不干事,缺乏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是交通系统的一大弊病。

交通局这本是一个干实事、出政绩、为民惠民干好事的政府职能部门,而如今到了这种地步,实令人惋惜。在这里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空有一身男儿本事,寄居小人丛中,无所作为,在浑浑噩噩中度完残生,于国于民无所建树。

热闹的班子

交通局的班子很大,最兴旺的时候,副县级以上干部达20位之多。猛一听,是有点多,但具体到工作时还不太够,因为有时市里开会时还是找不到替会的人。人多,这本来是件好事,人多力量大,好干事。可是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达到市委的希望和要求。人浮于事、人多嘴杂、龙多不下雨、和尚多无水吃、相互扯皮的事时常发生,这可能就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了。交通系统的二级部门并不少,但个别领导还是没有分上工,一个县级干部平均管不到一个部门,就是管有部门的人,工作量也很小。上有局长,下有科长、处长、主任,操心的地方和事情很少,局里只有两三个人在忙碌。在交通局这些年,最让人为难和尴尬的事还是开会和会餐。开会时并不复杂的事情,你一句他一句,你一个意见他一个意见,你说东他说西,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起来,会议的主持者,往往要费很多的口舌和脑筋才能统一大家的认识。尤其开民主生活会,不说点吧,好不容易才开一次会,说吧又没有正事。因此,语无伦次,没有主题。主持者再三强调“简单点,简单点”,会议往往还要加班加点。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后来干脆就不开会了。吃饭的时候,难为的是办公室主任,让谁去,不让谁去?全上阵,桌子坐不下,不让谁去,谁就会有意见,虽说都不愿应酬,都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但都怕失落,真要不通知谁,本人当面不去说,背后却发牢骚骂娘。因此,一个内部机构改革搞了三年,一个家属楼小区建了八年,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了。人多,就有平衡协调的问题:你管的科室重要,他管的科室是清水衙门不实惠,年底发奖金,出差报销,办公设施配备,订报纸,分茶叶,用车标准,手机更换,来人接待规格,分房子选楼层,子女就业你有他没有等等,都会惹来纠纷。

单位忙了,人有事干,人把心事都用在工作上。人无事干,当天的报纸不够看,有些人又不会用电脑,整日在捉摸事,天长日久,团结就成了大事。背后挑拨事非,拉小集团的,无事生非的,不干事的人挑干事人的毛病的,写告状信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领导这样,同志们学有榜样,长此以往,部门就成了烂摊子,到后来正气下降,邪气上升,行风一天也不如一天了。

大事不开会,几个人私下确定是交通局的一大风景。进人也好,考核下属班子也好,很多大事该上党委会的不上,该开局长办公会的又不开,很多事根本就不让你主管领导知道。不知领导们不懂得组织原则还是另有隐情,颇让人想不通。尽管局长们对此都有想法,私下议论纷纷。但也是议论议论而已,终无济于事,该不通气照样不通气。这种模式也教会了下属部门的一把手,上行下效,一步一趋,整个系统毫无民主可言,严然一个新世纪的封建家庭。难怪个别处长讲:当一把手好,一百个副职也抵不上一个正职。于是,下面的同志花多少钱也要搞个正职当当。交通上的一些人是有钱的,钱在这里是可以开山辟路的,是可以雇小鬼来推磨的。

多事之秋

这些年,工作上我是极其清闲的,但在内心里和精神上压力却很大。尤其是所管的水上安全工作时刻都没有让我安宁过。交通规费征稽处是收费的,417名在编职工,整日与五万余名车主打交道,执法不严、不规范的事时有发生。

上路稽查欠费车辆,一方面易产生公路三乱,另一方面易引起社会不满和人民群众的不理解。海事局往往会发生水上安全事故,尤其在节假日、黄金周,别人休息或携家人外出旅游,或亲人团聚,我却带着工作人员要么到码头渡口检查,维护平安,要么去陪同名目繁多的检查团......因此,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我是举双手拥护的。

在交通局这几年,除日常工作外,我基本上是起着消防队员的作用,时刻承担着以水上为主的灭火任务。一是妥善处理了四起因收费直接或间接致死人命的恶性事故,其中有1000余人阻挡310国道的场景,有上百名村民抬着死人要到市政府上访的场面,有家属或受害人痛不欲生、不计后果的失态行为。二是组织营救和打捞了两起黄河上翻船的重大事件和两起黄河救人工作。在漆黑的夜晚,大雪纷飞,在冰冻尺余厚的河面上冒着生命危险,制定方案开展营救。三是化解了四起较大规模的群体和十多起个人上访事件,面对激动的职工和群众,冒着随时都会挨打受骂的危险,口干舌躁,整夜谈判。四是亲赴四次交通事故现场,从血泊中抬出尸体,救治伤员,抚慰家属。五是全力以赴地对海事局办船员证的问题及涉案人员进行人道方面的处置,尽管在这件事上我受了不少误解和委屈,在事情的真相上有人想做手脚,故意歪曲事实,遮掩视线,但做为主管局长,我尽到了责任,做为朋友,我尽到了情义,并且在每一个关键阶段我都向局里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意见。六是接待平息了十余起真假新闻媒体或不正确、不全面或张冠李戴的报道。把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维护了交通形象。七是在2007年卢氏的特大水灾中,我身先士卒,勇挑重担,在无饭吃、无住处、无路走甚至无水洗脸的重灾区潘河乡奋战二十余天,并按时完成了市委下达的抢险保通任务。

处理这些事件,我竭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甚至致个人得失于不顾。在大事大非面前,在大局面前,牺牲自我,随时听从党委的召唤。在处理这类事情中, 7年来最令我满意的事还是交通人、尤其征稽人过去在处理问题时不是以理性、按程序、依靠法律,而是靠甩钱的毛病,在我任职7年里从观念上略有改观。

感悟交通

在交通局的这些年,工作上我很少有兴奋的时候,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与我性格有关。我是不会说小话的人,不愿与工作无关的人拉拉扯扯,更不愿无原则的去讨好他人,说一些令自己都反感的肉麻的话语。且爱憎分明,敢说敢做;另一方面与这里的环境有关。交通系统是个你想出力而让你干不成事业的地方。这里的不少人惯了,以为常了,的时间太久了,严然一个没落封建时代的土大王。清新的风吹不进,灿烂的阳光照不来。办事没有制度或有制度无人遵循,无章法,无规距,很多是非,很清楚的事其结果让人哭笑不得。这可能就是交通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犯罪高发区的原因吧。可以说,在交通局这些年,我心中窝着两股气:一是窝囊之气;二是无处发泄的雄气。我敢负责的断言,交通上若干人迟早是会出事的,因为贪财、好色、霸道、狂妄的官场大忌在他们身上全都表现了出来。我不愿与他们为伍。如果无原则地相处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我是雄心勃勃而来,暮气沉沉而终。但我依然感激这个系统和这群干部,交通局毕竟是我人生发生转折的地方,它基本上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在交通局艰难、复杂的日子里,我成熟了许多。几年下来,说话也好、办事也好、性格也好,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在经历了干事、被诬告、无人理解、冤屈之后,我渐渐地看淡了一切。闲时,我曾经总结说:读书时受儒家教育,为政时选法家理念,到最后转入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定位人生。这些年,经历、思考的事情多了,在工作之余更注重了平安、修身和养性。过去的拼命三郎精神少了,大碗喝酒的豪气少了,烟戒了,遇事谨慎了,善于思考了。早上和晚上我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并一发而不可停步。

著书立说,做专家型领导。这7年来,每年我都用2个月的时间到农村进行调研,先后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300多种书刊、杂志、网站上有我的论文。另外,我结交了数十位书画名家,求得相当数量的墨宝。

热衷于收藏。我个人收藏的历史起始于1988年,那时仅对书籍感兴趣。而收藏的高峰期应在交通局。我这些年收藏的种类涉及到名人名家字画、唐诗300首系列,红学系列,鲁迅系列,文革读物和邮票等等。我有剪报的习惯,二十年前是为了给领导写讲话稿用,十年前是为了给自己讲话引经据典用,现在是为了自己写文章用。多年下来,颇为丰盛,闲时常能自娱。

02年以来,我始终过着清贫的日子,工作上清闲了许多,但业余生活丰富了。有了时间,人情重了。物质上虽缺乏些,但精神上十分充实,我整日在所拥有的藏书中享乐;我笔耕不辍,常常在灯下、在夜幕中兴奋;我结识了大批清淡高雅的朋友和社会名流,常常一杯清茶,谈笑自如。这些额外的收获可能就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财富吧。

 

 

 

200812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