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散文名家丨《蜡烛与蝉》作者/袁德利
天辽地宁十四城
2024-09-04 08:04:05
  蜡烛与蝉

  作者/袁德利

  蜡烛者,火之精灵也;蝉者,声之使者也。二者虽异,然皆有其独特之美,犹如人间百态,皆为生命之绚烂。今撰此文,欲以蜡烛与蝉之对比,探讨人世间之悲欢离合,明理而悟情。

  蜡烛燃于夜,烛光摇曳,似人之孤独。古人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虽美,然无温暖,唯有蜡烛之火,能驱散黑暗,照亮心灵之角落。蜡烛之燃,乃是其生命之尽,然其光辉却能照耀他人,犹如古之贤者,虽身处困境,然心怀天下,终不忘为人之道。蜡烛之燃,虽短暂,却是对生命的无悔交响,正如李白所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然蜡烛之光,终究有限,燃尽之时,留给世人的是一片黑暗。此时,蝉声四起,似在诉说着生命之轮回。蝉者,夏日之歌者也,鸣声如泣,如诉,传递着生命的执着与渴望。蝉之声,响彻林间,宛如高歌,直上云霄。古人有云:“蝉鸣空中,悲声一曲。”蝉虽短命,然其鸣声却能穿透时空,令听者心生共鸣。蝉之声,虽是对生命短暂的哀叹,然更是对生命的赞美与热爱。

  蜡烛与蝉,二者之相遇,犹如光与影之交织。蜡烛以其微弱之光,照亮蝉鸣之夜;而蝉则以其高亢之声,回响蜡烛之燃。二者相辅相成,犹如人生之旅,时而辉煌,时而黯淡。蜡烛燃尽,蝉声依旧,仿佛在告诫世人:生命虽短,然其意义却在于燃烧与歌唱。

  然则,世人多沉迷于蜡烛之光,忽视了蝉之声。蜡烛虽能照亮一时,却无法持久;蝉之声虽短暂,却能回荡千古。古人云:“人之生也,犹如蜡烛,光辉虽盛,终究难免一死。”然则,蝉之鸣,虽无形无影,却能穿越岁月,永存于人心。此乃蜡烛与蝉之大不同,蜡烛以光辉为生,蝉则以声音为灵。

  若以蜡烛之光为象征,或可代表世人之追求与渴望;而蝉之鸣,则象征着内心之真实与渴求。蜡烛之光,虽能照亮他人,然却常常忽略了自我之存在;蝉之鸣,虽响彻四方,然其内心却是孤独的吟唱。人之生,何尝不是蜡烛与蝉之交融?在追求光辉的同时,亦需倾听内心的声音。

  当蜡烛燃尽,蝉声依旧,世人方知,生命之真谛在于无畏与坚持。正如陶渊明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之于世,若能如蜡烛般燃烧自己,亦如蝉般高歌生命,便可无悔于此生。蜡烛与蝉,虽各自孤独,然二者相互辉映,构成了生命的完整画卷。

  是故,蜡烛与蝉,虽一静一动,然皆为生命之象征。蜡烛之光虽短,然其热烈之情永存;蝉之声虽微,然其执着之心长在。二者共舞,方显人生之真谛:在短暂的光阴中,燃烧生命的热情,歌唱心灵的渴望。

  愿我等皆能在蜡烛与蝉的交响中,找到自我,珍惜当下,勇敢追寻,方不负此生。人生如蜡烛,燃尽亦无悔;生命如蝉鸣,响彻亦长存。愿在这纷繁的尘世中,蜡烛与蝉共鸣,照亮彼此,奏响生命的华章。

  袁德利,男,1968年8月5日出生,辽宁盖州人。1989年7月25日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临床工作34年,独自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两项,专著两部。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8篇,生命健康教育性科普文章六百余篇,省市级科技成果7项,发明实用型专利两项。热忠于公益事业,助残帮扶,资助大学生,多次到地震灾区去医疗援助,被多家电视电台报道过。《人民公仆》2014年8月刊以《廉洁行医,无私奉献的好医生》在全国独家报道。2015年被第二届医药行业“青年才俊生命英雄”当选为“探索之星”。

  音乐代表作品《北海嘲鸣》等。著有文学作品集《仰山之恋》《乡书何处》被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营口市政协文史馆永久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