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儿夜啼:中医调理让宝宝安睡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1-07 11:15:18

  小儿夜啼是许多家长都曾面临的困扰,宝宝夜间频繁哭闹不仅影响自身睡眠和生长发育,也让家长们疲惫不堪。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对于小儿夜啼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有效的调理方法。

  一、中医对小儿夜啼的认识

  在中医看来,小儿夜啼主要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儿的五脏六腑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夜啼。其病因可分为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环境温度不适等,这些因素容易解决。而病理因素则较为复杂,多与脾胃、心经、肝经等脏腑经络相关。如心经积热、脾寒腹痛、惊恐伤神等,都可能使小儿夜间心神不宁、哭闹不止。

  二、小儿夜啼的常见原因及表现

  (一)心经积热

  1.原因

  小儿若胎中受热,或后天乳母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致小儿心经积热。心主神明,心经有热则神明不安。

  2.表现

  小儿啼哭时哭声响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俱暖,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往往在夜间哭闹更为明显,喜欢仰卧,见灯火哭闹更甚。

  (二)脾寒腹痛

  1.原因

  孕妇在孕期过食生冷,或小儿腹部受寒,寒邪直中脾胃,导致脾胃虚寒,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2.表现

  小儿啼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部喜温喜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大便溏薄,面色青白。这种夜啼常在夜间固定时间发作,多因寒凝腹痛而醒。

  (三)惊恐伤神

  1.原因

  小儿神气怯弱,若突然受到惊吓,如巨响、强光、陌生人等刺激,易致心神不宁。

  2.表现

  小儿夜间突然啼哭,哭声尖锐,如见异物状,神情恐惧,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多有惊惕不安的表现,平时也可能胆小易惊。

  三、中医调理小儿夜啼的方法

  (一)推拿按摩

  1.心经积热型

  清天河水: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操作100 - 300次。此手法可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清小肠经: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小指外侧缘,操作100 - 300次,能清利下焦湿热。揉总筋:用拇指指腹按揉掌后腕横纹中点,操作100 - 300次,可清心经热,镇惊安神。

  2.脾寒腹痛型

  补脾经:将小儿拇指屈曲,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操作100 - 300次,能健脾和胃。摩腹:用手掌或四指指腹在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操作3 - 5分钟,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腹按揉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穴,操作100 - 300次,起到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作用。

  3.惊恐伤神型

  清肝经: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食指根推向指尖,操作100 - 300次,可平肝泻火,息风镇惊。掐揉小天心:用拇指指甲掐揉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3 - 5次,然后用指腹揉30 - 50次,能镇惊安神。按揉百会:用拇指指腹按揉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的百会穴,操作100 - 300次,可安神定志。

  (二)中药调理

  1.心经积热型

  可选用导赤散加减。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木通、竹叶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甘草梢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可清心经之热,使心神得安,夜啼缓解。但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调整剂量。

  2.脾寒腹痛型

  常用乌药散合匀气散加减。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木香、砂仁、陈皮理气止痛,桔梗、炙甘草调和诸药。通过温脾散寒,使气血通畅,腹痛缓解,夜啼停止。

  3.惊恐伤神型

  可使用远志丸加减。远志、石菖蒲、茯神、龙齿等药物宁心安神,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以补正气之不足,使小儿神气安定,不再夜啼。

  (三)生活调理

  1.睡眠环境

  保持小儿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强光、噪声等刺激,室内光线宜柔和。可在小儿床边放置一些熟悉的玩具,让其有安全感。

  2.喂养规律

  对于心经积热型小儿,乳母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对于脾寒腹痛型小儿,要注意腹部保暖,喂养时避免过饱或过饥。同时,注意观察小儿的消化情况,如有消化不良等问题及时调整喂养方式。

  四、预防小儿夜啼的建议

  1.孕期保健

  孕妇在孕期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过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为胎儿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

  2.日常护理

  平时注意小儿的护理,避免惊吓。在小儿周围的活动要轻柔,避免突然发出巨响。带小儿外出时,尽量选择环境安静、舒适的地方。

  3.关注小儿情绪

  家长要多陪伴小儿,关注其情绪变化。当小儿出现不安情绪时,及时安抚,如抱抱、轻轻抚摸等,让小儿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总之,小儿夜啼可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有效调理。家长们要了解小儿夜啼的原因,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推拿、中药和生活调理措施。同时,做好预防工作,让小儿能够安睡,健康成长。(镇平县中医院 儿科 邹永净)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