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临颍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各方资源,凝聚攻坚合力,高效运转“一办七专班”体系,着力以“五星”支部创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高位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做好顶层设计。聚焦“五大振兴”重点任务和“五星”支部29项标准,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34名县级干部“三联四包”指导联系乡镇开展工作;围绕临颍农业产业优势和社区治理需要,研究出台《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经济带”计划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实施方案》《临颍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高效产业更优、乡村环境更美、治理效能更高。明确重点任务。以“一高一低一过硬”支撑“五星”支部创建,“一高”是推动“五星”支部起高峰,聚焦“建设‘五星’支部集群”目标,巩固食尚年华“五色”乡村振兴示范带,提升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经济带,新规划建设颍西党建示范带,推广集体增收“五种模式”,带动全县集体收入超20万元的村达60%以上。“一低”是补齐短板守底线,守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软弱涣散村整顿底线,推广潘牛村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常态化保洁机制,按期完成14个软散村整顿任务。“一过硬”是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建强、全面过硬,完善基层基础制度标准化、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党务干部专业化、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保障机制制度化、督导检查常态化等6个制度机制,夯实基层组织基础。锚定目标建机制。把“五星”支部创建在年度基层党建考核中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把创建成效作为评先评优、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建立书记牵头半年观摩评比、全年观摩总结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扛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责任。
突出示范引领,培育“五星”集群。培育和美乡村示范点。对照和美乡村“29+N”标准,重点培育南街村、胡桥村2个首批示范点,其中南街村依托产业优势和旅游资源,重点抓好文化内涵提升和集体经济壮大,让南街的红色更鲜明;胡桥村依托村内水系、村外苗木的生态禀赋,重点提升花卉苗木、水系景观、文娱体验、乡村研学等文旅项目,让胡桥的绿色更丰满,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和美乡村样板。培育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示范带。坚持扩面、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村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规模流转土地,全县160个村级党组织规模流转土地6.97万亩,推出王岗镇水牛宋、善庄闫,巨陵镇娄庄村、孟庄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探索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生产服务等联村带户模式,发展辣椒、烟叶、大蒜、果蔬等高效农业,新增一批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100万元的标杆村,积极探索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平原农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培育“五星”支部示范面。以示范点、示范带引领带动“五星”支部整体提升,坚持“强村走前列”,支持小师、邢庄等“五星”村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在省市走前列;坚持“好村勇争先”,扶持有潜力、发展意愿强的“三星”“四星”支部,高质量创“五星”支部;坚持“弱村大提升”,落实书记示范行、组织部长逐村行、党政领导蹲点行的软弱涣散村帮扶制度,确保达到“三星”以上标准。
强化问题导向,狠抓支部建设。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创新实施“归雁计划”,围绕村级党组织换届,提前谋划布局,储备在外务工人员、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560多名,建立村级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才库,鼓励返乡回本村任职,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20个村试点实施“归雁计划”,20名优秀人才回本村任职。解决“内生动力”的问题。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制定《临颍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奖励管理办法》,落实村“两委”干部绩效奖励,提高村级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解决“村级阵地”的问题。坚持把不达标村室整改提升作为底线工作和政治任务,在全县开展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整改提升工作,全县37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整改提升。
聚焦兴业富民,壮大集体经济。根据各行政村的产业、资产等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针对有特色、有产业的102个村,推广“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年增加集体收入3500万元以上。针对有资产、无产业的80个村,推广资产租赁发展模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500万元。针对有资金项目、无产业的302个村,以集体资金或者土地入股县级集体经济产业园,推广“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700万元。针对无资金、无产业、无技术的村,推广“党建引领红色产业经济带”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增收4300万元以上。推广社会化服务分红模式,362个村集体规模流转土地给种植大户,收取农田设施使用费,年集体经济预计增加6000余万元。
只有接续奋斗,才能不负时代。下一步,临颍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拉高标杆创“五星”,集中力量促振兴,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以“五星”支部创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高质量。
来源|《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