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江湖#
《笑傲江湖》小说中的年代感
刘永力
前言
少年时代,老师说金庸的书都是闲书,打打杀杀的,不建议看,要看就看世界名著和中国的四大名著。但名著给我的感觉也是打打杀杀、谈情说爱啊,很是不解。后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金庸在中国文学界的声望日高,赞誉他开创了一个文学领域——新派武侠小说,他书中的故事被称为是“成年人的童话”。进而,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铺天盖地而来,我倒是看了不少,不禁对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称奇。从影视剧的情节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大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比如《天龙八部》描写的是北宋中后期、《射雕英雄传》描写的是南宋初期、《神雕侠侣》描写的是南宋后期、《倚天屠龙记》描写的是元朝末年、《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康熙年间……而唯独《笑傲江湖》在影视作品中从头至尾看不到历史年代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越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报社的一位朋友是个金庸迷,多次建议我看看小说原著,还说从文学角度讲,《笑傲江湖》堪称金庸代表作。但一直以来总觉杂事繁多无暇旁顾。直到今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我突然间像失去了一位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伤悲。这时,为人诚挚的金庸迷朋友慷慨送给我一套《笑傲江湖》,让我在对金庸先生的无比敬仰和无限怀念中投入到了对《笑傲江湖》小说的研读中。
《笑傲江湖》共40回,结构庞复、情节跌宕、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其中有几十处为这部小说的年代感提供了依据和佐证。
一、行政区划佐证
第1回《灭门》中林震南在向儿子林平之述说福威镖局创业史的时候说到:“从福建往南到广东,往北到浙江、江苏,这四省的基业,是你曾祖闯出来的。山东、河北、两湖、江西和广西六省的天下,却是你爹爹手里创的。”
从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看,接近于现代的省区行政划分是从元代开始的。十四世纪上期,元帝国统治者将全国疆土划分为11个行中书省,其中有江浙行省、湖广行省等,从《笑傲江湖》小说中提到的地名看,显然不是元代。我们再来看明代的行政区划,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4布政使司(俗称省),外加关西七卫、斡难河卫及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14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现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克什米尔和新疆西部。到了清代,除了有个别调整外,基本沿用了明代的行政区划。
另外,从行政区划的分级情况来看,从明代初期开始,朝廷为了减少中间机构盘剥,全国各省从上到下逐步由“省、府、州、县”四级管理缩减为“省、府(或州)、县”三级管理,这和《笑傲江湖》小说中提到的“福建省福州府”、“福建泉州府”、“河北沧州”以及湖南“衡山县”等的三级管理体系完全相符。
由此推测,《笑傲江湖》里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明宣宗(朱瞻基)之后,及至清代。
二、官制佐证
圈引第1回《灭门》中史镖头的一句心语:“别说是镖局子的少镖头,就算总督、巡按的公子杀了人,可也不能轻易了结。”其中提到的“总督”、“巡按”两种官职均自明代前期设立。
据《明史·英宗前纪》记载:“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七日,大举进攻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定西伯蒋贵为平蛮将军,都督同知李安、佥事刘聚为副将,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这是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此后“总督”便为常设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末。
“巡按”一职设立稍早一些。明永乐元年(1403)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此后“巡按”一职常设。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清代初期顺治十七年(1660)废止。
第6回《洗手》中,宣旨官在宣读刘正风的任命时说:“据湖南省巡抚奏知,衡山县庶民刘正风,急公好义,功在桑梓,弓马娴熟,才堪大用,着实授参将之职……”其中提到的“巡抚”、“参将”等职务均始设于明代,终结于清末。
巡抚之名,始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二十六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1430),于谦、周忱等六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以上史料分别见于《明史》之《太祖本纪》、《成祖本纪》、《宣宗本纪》)
“参将”一职也是明代前期始设,是镇守边区的统兵将领,位列总兵、副总兵之下,属于中级军官。
第22回《脱困》中有关令狐冲假冒朝廷军官的故事中写道:“(令狐冲)打开信封,抽了一张厚纸出来,却是兵部尚书的一张委任令,写明委任河北沧州游击吴天德升任福建泉州府参将,克日上任。”
要说“游击将军”的设立,由来已久,魏晋时期始有,但那时的游击将军官居四品,为军队中高级将领。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期游击将军更是升格为四品上。唐高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游击将军降级为从五品下。宋代初,为从五品。明代前期,游击将军依然为下层军职,负责率领游兵往来御敌,仅次于当时新设立的参将之职。
通过对《笑傲江湖》小说中出现的总督、巡按、巡抚、参将、游击将军等职务进行历史考证,我们不难推断,小说描写的应该是明代中期的明英宗至清代初期的顺治皇帝统治期间的事。
三、门派创立时间佐证
第1回《灭门》中林震南在向儿子林平之述说福威镖局创业史的时候说到:“……福威镖局的镖车要去四川,非得跟青城、峨嵋两派打上交道不可。”关于青城、峨嵋两派的成立,金庸先生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是有介绍的。
青城派相传是北宋初年青城丈人所创,成派较早,于小说故事年代出处佐证价值不大,略过。
金庸先生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说郭襄寻杨过不得,四十岁时出家为尼,创立峨嵋派。那么如果把郭襄作为历史人物看待,她应该生活在什么年代呢?金庸先生在小说《神雕侠侣》中通过郭襄向杨过自我介绍给出结论:郭襄出生于襄阳,当时正是宋、元对峙“战襄阳”时期,这是一段颇有年代感的史迹,发生在南宋末年。待到郭襄四十岁创立峨嵋派,从历史年代看,当时已是元代中期,由此可见,《笑傲江湖》的故事绝对应在元代后期及明、清两代。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小说故事进行的历史推演,只为验证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第6回《洗手》中,衡山派刘正风欲金盆洗手退隐江湖,邀请各路英豪前来见证,文中提到了一些武林门派,其创立时间也可以用来佐证故事年代。比如“六合门”,史料记载中又称“六合拳”,是由少林长拳派生出来的,北到河北、南到广东均有分布。“六合门”有史料记载最早呈现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
第26回《围寺》中,武当派掌门人冲虚道长出现。关于武当派的创立,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说张三丰年少时在少林寺习武,后离开少林寺游历四方,在武功修为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而后在武当山纳徒创派,晚年曾助朱元璋反元称帝。那么张三丰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呢?武当派究竟创立于何时呢?
据《明史·张三丰传》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史料中记载了张三丰亲率弟子披荆斩棘在武当山设立门户的事,而且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时尚健在。还有一些史料上说张三丰生于南宋晚期的1247年,历经整个元朝,明初驾鹤西去,这也合乎逻辑。通过多种史料叠加,足以印证张三丰创立武当派是在元末。那么既然武当派开创于元末,到冲虚道长任掌门,不知已经是第几代。照此推算,《笑傲江湖》中的故事应该发生在明代或更晚。
小说中还多次提到少林派、崆峒派。根据历史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崆峒派则更早,对小说故事的年代出处无佐证价值,不再赘述。
四、名人、名胜、典籍佐证
第14回《论杯》中,华山派师徒众人来到开封,小说行文中对当地的名人、名胜有这样几段描述,也凸显出年代感——
“岳不群笑道:‘离这里不远有个地方,是咱岳家当年大出风头之所,倒是不可不去。’岳灵珊拍手笑道:‘好啊,知道啦,那是朱仙镇,是岳鹏举爷爷大破金兀术的地方。’凡学武之人,对抗金卫国的岳飞无不极为敬仰,朱仙镇是昔年岳飞大破金兵之地,自是谁都想去瞧瞧。”读到这儿我们自然明白,小说故事距离“岳飞抗金”这段历史已颇有年头,而且,能够当街大谈抗金卫国,定是在金国实力衰微甚至灭国之后,且在大清帝国入主中原之前。因为历史常识告诉我们,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于1234年被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所灭,小说中的故事自然是在这之后。而大清帝国依然是由女真族的一个分支(满洲女真,后称满族)建立的,小说中的故事则应在清代之前。按照这个观点,小说中的故事则可锁定在元、明两个朝代。
“将到镇上,只见路旁有座大庙,庙额上写着‘杨将军庙’四个金字。岳灵珊道:‘爹,我知道啦,这是杨再兴杨将军的庙,他误走小商河,给金兵射死的。’”岳灵珊能够说出这句话,从文学典籍的依据来分析,具有三种年代可能性。第一种是元代,岳灵珊听(或看)了元代评书、话本、杂剧等了解了杨再兴的故事;第二种是明代,岳灵珊读了明代中期英雄传奇小说家熊大木创作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武穆精忠传》),该书第55回《小商桥射死再兴》详述了这件事;第三种是清代,岳灵珊听(或看)过清代初期小说家钱彩所著《说岳全传》,该书第53回《岳元帅大破五方阵 杨再兴误走小商河》专门讲了南宋杨再兴将军被金兵乱箭射死的悲壮故事。而能够当街大谈抗金卫国,显然可以把清代一说排除掉。
而从名胜古迹的建成年代看,小说中所提“杨将军庙”虽无历史资料考证,但和杨再兴将军一同抗金的岳飞却是至今都有庙宇坐落在朱仙镇的。据考证,朱仙镇的岳飞庙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6年)。根据两人官职和影响力(杨再兴为岳飞部将)的大小,杨将军庙应该不会早于岳飞庙。也或许根本就没有杨将军庙,而是金庸先生有意隐匿小说的年代感,故而把年代感凸显的岳飞庙写成了杨将军庙。以此推测,《笑傲江湖》描写的应该是明朝中期或后期的事,元朝自然也就被排除掉。
读到第35回《复仇》时,对小说中的故事年代有了更精确的锁定——岳灵珊道:“英雄豪杰,少年时做过和尚,也不是没有。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小时候便曾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由此可见,小说故事肯定是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之后了,金庸先生为了隐匿小说故事的年代感,此地无银三百两,故意加了“明朝”两个字,而且提了朱元璋的名讳。按照封建时代语言文字避讳规则,当称“大明太祖皇帝”,连名字也不能提的。
金庸先生在他的另一部小说《鹿鼎记》第23回《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中,也对《笑傲江湖》的故事年代给出了佐证。文中写到:“但见那女郎拳脚越来越乱,(韦小宝)心想:‘古人说道,武功到于绝指,那便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难道……难道……’”《鹿鼎记》写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文中说的“前朝”,可以理解为康熙以前,也可以理解为清朝以前。而通读《笑傲江湖》全书,对人物的形貌描写中从未提及成年男人有大辫子(清代独有)的,以此判断,小说故事应该是在明代。
小说第39回《拒盟》中,日月教一名教众在为任我行歌功颂德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古往今来的大英雄、大豪杰、大圣贤中,没一个能及得上圣教主的。孔夫子的武功哪有圣教主高强?关王爷是匹夫之勇,哪有圣教主的智谋?……”言语中所提“关王爷”毋庸置疑是指关羽。纵观三国之后的历史,历朝历代对关羽的尊奉称谓各有不同,但大致不外乎三种——北宋徽宗之前关羽尚未被神话,一直是“侯”,比如“汉寿亭侯”(曹操借汉献帝之口所封)、“壮缪侯”(蜀汉刘禅追封);宋徽宗大观二年(1107年)封关羽为“武安王”,自此,关羽走上神坛,在民间的称谓一直是“关王爷”;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关羽的封号又向上提了一级,被尊奉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民间俗称“关帝”,清代统治者更是在全国铺天盖地大肆修建“关帝庙”,表彰忠勇,稳固统治。从小说中对关羽的称谓看,故事一定发生在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之前。
细细品读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不禁为其精彩的故事喝彩,为其教人向善的主导思想赞叹,被其繁复而又缜密的小说架构折服。都说这部小说缺乏历史年代感,我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地名、官职、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及武林门派等的综合分析,加之以金庸先生其他作品中部分故事情节的逻辑印证,锁定小说故事讲述的年代是在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6年)之后、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3年)之前的明朝中后期一百多年间里。
品读《笑傲江湖》,缅怀金庸先生!
相信后世学者、老师再向青少年一代推荐文学读物时,一定会把金庸先生的作品作为中国名著,列入必读书目。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