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给出的理由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而这也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在统编版《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七年级上册中,用了整整两课的巨大篇幅介绍了“中华文明之源”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1936年被首次发现,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经几代考古人长达80多年的探索,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并通过大量考古物证证明,当时良渚已经进入文明社会,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
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将迎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六周年,也是第六个“杭州良渚日”,正好是孩子们的暑假期间,屏幕前的您不妨带着孩子去游览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瑰宝。当您步入良渚博物馆必看的常设展,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水乡泽国”展厅,在“良渚文化,来龙去脉”的展柜中,您会看到许多制作已相当精美的制陶,许多人可能会被那些已极具匠心的精美玉器吸引,但这些陶器已开始有了炊煮器、盛食器、盛贮器、酒水器等实用功能分类,柱足盉、高圈足镂孔豆、高颈贯耳壶等,圆滑流畅的线条、纤细工整的纹饰等也代表着有了器型的设计思考。
若直接前往参观,对文明与历史感兴趣的成人而言或许是充满趣味,但对孩子来说难免有些枯燥与乏味,为此在参观前我推荐可以先给孩子一本《小鼎鼎上学记》,对比以往的博物馆题材绘本,一改简单的文物词条式科普介绍,由良渚博物院联手青年画家刘毛宁,将良渚考古出土的陶器文物变为“陶器家族”拟人化呈现,背景设定为五千年前的“良渚陶器学校”,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一方面将对应器物的器型、功能属性等知识加以介绍,另一方面融入了孩子对上学的畏惧心理改善和增强孩子充满勇气面对困难的情感共鸣式分享,一本绘本的阅读实现两方面收获。
以模仿传统画笔法绘制,画面生动可爱,又不失趣味性。故事吸引性强,有力的以主角人物小鼎鼎心理与行动上的双重变化展现,小朋友阅读的过程中代入感强。画面的用色鲜丽,有助于孩子的感官感知。一本绘本融合知识学习和思想培育的双重效果,相信阅读后的孩子会在参观良渚博物馆时,能找到他在绘本中认识的朋友小鼎鼎,更相信孩子在即将踏入校门时,在学校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想到这个故事教给他的勇气与坚持,勇敢地面对各类挑战。真心期待更多精彩的故事继续以这样的形式讲述,良渚真是一座无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