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已是深秋季节,室外阳光明媚,室内其乐融融,天气为我们表明今天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河南省文学院因为几位作家前辈回来而显得无比的温馨。一场以“一代作家的精神风范与文学情怀——2024作家回家”为主题的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本次座谈会邀请了省文学院原院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郑彦英,省文学院原副院长墨白,著名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孟宪明,《莽原》杂志原主编李静宜,著名作家焦述,省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省作协副主席、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莽原》与《南腔北调》杂志社副主编李清源,以及省文学院的作家、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省文学院院长张晓雪主持。
省文学院院长张晓雪说,今天我们老中青三代人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在这里,无疑是后辈对前辈创作经验的汲取,是对河南优秀文学传统的递延。相信我们今天与会的所有人都会收获满满。
文学离不开讲故事,更何况这是一个讲故事的时代。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每一位作家都有一本感人的故事,在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期待聆听每一位作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发我们的文学之思。
正当河南文学步入一个新时期时,邀请各位前辈作来文学院畅谈人生感悟、传授创作经验,对助推本院青年作家成长、激发青年作家的文学动力、深入生活、潜心耕耘方面意义重大。
省文学院原院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郑彦英说,今天回到文学院和作家、同事们见面感觉很亲切,见到文学院的变化很欣喜,河南省文学院在全国文学界享有崇高的美誉度,外省的同行说起河南省文学院的作家都如数家珍,希望文学院的青年作家一茬一茬传承河南优秀的文学传统,赓续河南文脉,芝麻开花节节高。
省文学院原副院长墨白说,近十年来,我先后去了云南、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等地,学习体悟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一场文学意义上的补课。我觉得作家的知识储备,都体现于个人的作品中。写作不能有功利心,要有文学创作的长久永恒之心。
著名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孟宪明说,参加今天的会议,概括起来四个字,欢欣鼓舞,希望这样的座谈会每年都举办。我一直非常关注童年,花费四十年研究甲骨文,这是人类共同的童年。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这是我们当代人现实的童年。写作既是我们的武器,也是我们的堡垒。写作如同升学考试一样,是一件不依靠他人只凭自己能力来实现的事情。希望青年作家勇于尝试多种体裁创作,培养学养意识,不断提身自身修养,为创作大作品做好知识储备。
《莽原》原主编李静宜说,长期以来,《莽原》与文学院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文学院专业作家给予《莽原》杂志很多支持。无论文学院,还是杂志社,我们都共同关注作家的成长,共同面对多元媒体对文学的冲击,站在文学前沿,对作家的创作瓶颈有共同的思考,也共同追寻文学的价值,相信文学院的事业在新一茬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省诗词学会会长马海盈说,我退休以后回归文学,是因为文学具有生长性,让我觉得人生之路不管年龄,通过写作可以一直往前生长,这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当今写古体诗的诗友群体非常庞大,我们省诗词学会所做的工作,是努力让古体诗词融入当代诗歌的光影之中,尊重文学创作规律,展现当代人诗词的风格,展现时代的气息,让诗词真正融入大文学圈。
著名诗人、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说,今天的会议见到大家很亲切,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文学信仰。这次回家活动,我内心充满了对文学的感谢、感恩和期待。文学是迷人的,文学天地是广阔的,相信省文学院的工作会越来越好。
著名作家焦述说,给青年作家们分享我的人生故事,失去的和得到的,以及机缘巧合的人生,想跟大家说,人生之路不能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要相信是金子终会发光。希望文学院越来越好,团结更多作家,成为作家的大学校。
《莽原》与《南腔北调》杂志社副主编李清源、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萍子、傅爱毛给青年作家分别为作家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认为青年作家应对世界抱有善意,才能发出我们的光芒。把读书和写作搞好,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作家的责任。省文学院青年作家代表陈霖东与郑彦英、孟宪明等前辈作家进行了互动。
省文学院副院长陈宏伟总结说,今天我们以文学的名义和情意,邀请各位前辈作家相聚文学院,目的在于邀请各位老领导、老作家回家看看,走进文学院的门,见见文学院的人,聊聊文学院的事。也是希望创造机会,让本院的青年作家进行一次丰富而有意义的文学之旅,留下短暂而难忘的文学记忆,激发文学创作动能。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这次相聚,凝聚起前辈作家与省文学院同仁同为“文学一家人”的情感力量,建设温馨和谐的作家之家,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学氛围,增强文学发展的生机活力,助推文学院的各项工作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