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口轮:钢铁巨擘上的文化交响》
晨风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十一月二日那如梦幻之纱轻舞的时光之弦上,我们仿若怀揣理想的虔诚朝圣者,汇聚于祥和口轮——这一汪洋中的钢铁巨兽。南方都市报以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敏锐洞察目光、中远海运作协那似燃烧不尽的“热情常使心似海,壮志可与天比高”般的热忱、以及各地作协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涓涓才情,在此刻如璀璨的星云交织,编织成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大文化之约。
祥和口轮,宛如一座钢铁铸就的神秘岛屿,在汪洋的浩渺怀抱中静卧,却又似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奔腾不息的灵魂。它那伟岸的身躯承载着岁月悠悠的沧桑瘢痕与使命赋予的熠熠荣光,每一寸饱经风霜的钢板都如一位老者,默默诉说着远航征程中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书写。当我们踏上它的那一刻,仿佛不经意间踏入了一部浩瀚无垠、波澜壮阔的史书巨卷,每一页都写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无畏探索与对重重挑战的英勇征服,恰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者之行。
轻柔的海风宛如大海那温柔而细腻的呼吸,它似灵动的精灵,穿梭在祥和口轮的每一个隐秘角落。栏杆边,那是一双双眺望远方的深邃眼眸,它们望向海天相接处那如梦似幻的一线,思绪便如同脱缰之马,飘向无尽的深蓝之渊,如同“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那超脱的思绪飘荡。在那片澄澈的天空中,海鸥翱翔的优美弧线,恰似自由的音符在湛蓝的天幕上欢快跳跃,为我们这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活动拉开了充满灵动之美的序幕,奏响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奇妙乐章。
中远海运作协的专业人员,他们宛如古老传说中智慧的航海者,是这部巨轮传奇故事的生动讲述者。每一个精确的数据、每一次跌宕起伏的航行经历,都从他们口中如潺潺流水般娓娓道来,恰似古老的水手在月色如水的夜晚,深情吟唱着那动人心弦的海洋歌谣,那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传颂。而作家们手中的笔,则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瞬间化为魔杖,将眼前这如梦似幻的一切,转化为纸上那一个个跃动着生命活力的精灵,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神奇。
在洒满金色光辉的甲板上,阳光宛如碎金洒落,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昼与夜的交替中默默坚守的船员身影。他们在狂风巨浪中如勇士般奋勇前行,在无尽的寂寞长夜中如灯塔般坚定守护。祥和口轮于他们而言,既是展现英勇无畏的舞台,亦是心灵深处温暖的家园,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奉献之所。他们挥洒的汗水融入了无垠的大海,他们怀揣的梦想则随着巨轮在波涛中驶向远方。在这里,怯懦从无立锥之地,有的只是向着未知勇敢进发的豪迈气魄,恰似每一位文学创作者在洁白如雪的纸张前落笔时的无畏勇气,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
船舱之内,是另一个仿若神秘仙境的世界,机器有节奏的轰鸣声如同它强劲有力的心跳。那复杂而又秩序井然的构造,是人类智慧结晶而成的伟大艺术品,如“天工人巧日争新”般奇妙。在这钢铁铸就的迷宫深处,蕴藏着驶向遥远彼岸的磅礴动力,宛如文学作品中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璀璨灵魂,驱动着故事的发展脉络,引领着读者在情感与思想的汪洋中乘风破浪,驶向心灵的彼岸,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指引。
河源作协、黄埔区作协、番禺区作协、高明区作协、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的作家们,宛如一群各具慧眼的探险家,用那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审视着祥和口轮。有的从它那饱经风霜的外观中看到了历史沉淀的厚重韵味,如同抚摸古老城墙时感受到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岁月沧桑;有的则从现代化的设备与先进的技术中捕捉到了科技的迷人魅力,恰似在繁星闪耀的科技星空下的惊叹,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瞻远瞩;有的更从船员们的眼神和行动中感受到了人性熠熠生辉的光辉,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之光,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感悟。我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恰似汹涌澎湃的海浪猛烈拍打着坚毅的礁石,溅起一朵朵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浪花,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思想盛宴。
南方都市报恰似一位忠实且技艺高超的历史画师,用它那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切精彩绝伦的瞬间凝固在时光的琥珀之中。此次参观学习与创作交流活动,是一场文化与工业激情碰撞的盛大联姻,是心灵与钢铁深度对话的奇妙乐章。在祥和口轮这一伟大的钢铁之躯上,我们宛如辛勤的园丁,种下了文学的希望种子,满怀憧憬地期待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伴随着巨轮在辽阔海洋上留下的深深航迹,撒遍海洋的每一寸肌肤,绽放出绚丽多彩、芬芳馥郁的文化之花,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般美好。当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与满满的感动离去之时,祥和口轮依旧会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大海上,续写它那动人心魄的传奇,成为我们笔下永恒闪耀的主题,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般永垂不朽。
[作者简介]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大家文学》顾问、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阳光下的影子》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8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