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斑驳地洒在房间的地板上,孩子坐在地毯上,聚精会神地摆弄着他的玩具小火车,嘴里还时不时模仿着火车的轰鸣声。父母在一旁微笑着看着,眼神里满是温柔与爱意,没有丝毫的紧张与焦虑。这画面正如卢梭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董宇辉提到不要太在意孩子,这里的 “不在意” 并非是忽视,而是一种大格局的体现,这样的父母往往做到了 “三少三多”。
大格局父母做到 “三少”。一是少些过度保护。孩子就像刚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护在羽翼之下,为他们遮挡一切可能的危险,那孩子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脆弱不堪。比如,当孩子在户外玩耍时,想尝试爬一爬小土坡,父母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摔倒就立刻制止。适度地让孩子去冒险,他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平衡身体、判断风险,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能力。过度保护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手足无措。
二是少些焦虑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节奏,就像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有的孩子可能在学业上起步稍慢,但在艺术或体育方面有独特的天赋;有的孩子可能在社交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学习理论知识时需要更多时间。父母不要总是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看着别人家孩子在某个方面的优秀就陷入焦虑,然后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这种比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别人,从而失去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三是少些包办代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事情。从穿衣吃饭到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如果父母总是包办一切,孩子就无法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例如,孩子想要自己系鞋带,尽管他们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系得也不太好,但这个过程是他们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培养耐心的好机会。父母要忍住代劳的冲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同时,大格局父母做到 “三多”。一是多些信任尊重。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提出一个想法时,哪怕看起来有些幼稚,父母也要给予尊重。比如孩子想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完成拼图,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尝试,尊重孩子的创新思维。这种信任和尊重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价值、有能力,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世界。
二是多些鼓励引导。孩子在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父母的鼓励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当孩子在学习骑自行车摔倒时,父母不要责备,而是说 “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多试几次你肯定能学会”。同时,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让孩子在鼓励中建立自信,在引导下学会成长。
三是多些高质量陪伴。陪伴不是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空间各自玩手机、看电视,而是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做游戏、讨论有趣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为他们的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
大格局父母用 “三少三多” 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自由中发展,在爱与信任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