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参与规则制定,“效果”不一般
黄土枯树
2024-08-29 16:29:23

#顶端秋日创作季#

大班孩子都是有思想的,我们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让他们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起着协助作用,而不是示范带头作用。很多时候,要让他们自己来,比如说规则。

与其让教师一个人制定规则,不如和幼儿一起建立合理规则,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进行亲身体验和比较,从而培养幼儿发现规则、自觉执行规则的能力,并引导幼儿逐渐内化规则,养成习惯。

我所带的大班,喝水是在活动室。每天除了组织集体喝水,孩子们还会到这里接水喝。每天,大量高分贝声音也在这里响起。喝水规则一遍遍被提醒,一次次被修订。可是,孩子们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面对这一现象,我决定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在安排喝水的环节,我一改往日的唠叨,不再提醒规则。结果,孩子们争先恐后,杯子打翻了,水洒了,小朋友被挤得很不舒服,甚至有的被撞倒了。有了这次的喝水体验,当我再次组织孩子们讨论规则的重要性时,所有孩子都有了感同身受的回忆,打心眼里开始接受规则。有的说:“人太多了必须要排队等候,一个个进人盥洗室。”有的说:“水洒了要及时用干抹布擦一擦,不然会滑倒。

孩子们愿意自觉遵守规则后,喝水环节让人倍感有序。可是,过了一段日子,原来的规则又不起作用。有时孩子们三三两两去接完水,不愿意回到座位上,索性就站在保温桶跟前喝完,很多孩子感觉这样又快又方便。但随着喝水的小朋友增加,拥挤,混乱的局面又出现了。

这次,我又让孩子分别体验两次喝水过程一一集体和分组。通过比较,孩子们开始自觉修订规则:人多时要排队接水并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在小椅子上喝水,人少时也是一样。这样的规则被大家认同了,孩子们自觉遵守的意识强了,不用老师天天重复、提醒了,规则内化后自然变成习惯。

如何让孩子“参与”,是教育策略的一种方法,是让孩子们介人班级管理的一种理念,是师幼教育互动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是孩子们自信逐渐提升的过程。孩子们从认识到行动,一直到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实施过程和实践结果,均同样重要,这样平等参与,幼儿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不影响其他行为的时候灵活地进行调整。总之,孩子们的能力无限,教师要促进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多让他们自己试试看。失败了也不要紧,要敢于尝试。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