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追思父亲》
今日,甲辰九月廿二,父亲去世十五周年祭日。我携妻子与女儿从京城匆匆赶回郑州,来到父亲坟前,虔诚叩首,以寄哀思。
父亲健在之时,我未能深刻体悟那份深沉之爱。那时,常因所谓工作在外奔波,如今方知“子欲养而亲不待”,心痛如绞。父亲的骤然离世,乃我此生至痛,那痛彻心扉之感,难以言喻,唯有亲身经历,方能深切感受。
2009 年的今日,父亲离去后,我开启他的小木箱,里面存有他历年的劳模证与勋章,还有母亲 50 年代的人大代表证,这些我们兄妹此前竟全然不知。此外,便是父亲工作期间的日记本。睹物思人,我思绪万千,这也深深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十五载悠悠岁月,当我轻敲键盘,书写这些记忆文字时,思绪依旧纷繁杂乱,难以成章。常言“时间是疗伤最好的药物”,于我而言,时间并未真正解决任何问题,只是将那些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与事情,缓缓淡化,使其不再那般举足轻重;时间让我渐渐习惯孤独,学会坚强;让我领悟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也让我学会适应并接纳所发生的一切。
父亲于 1948 年参加工作,为谋生计在黄河上卖苦力。解放后,一直在黄河河务局郑州修防处辛勤耕耘,直至 1980 年退休。他两次荣获水利部治黄功臣勋章,多次荣膺省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尤其在 1974 年抢险中,头部受伤昏迷,住院抢救一周后方才苏醒。而母亲和家人对此一无所知,父亲七日未归,母亲心急如焚,遣大哥去单位询问,才得知父亲受伤住院。半夜,母亲突感头疼,住进医院治疗七日,却因脑出血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已近五十多年,我再未见到母亲那亲切的面容。
父亲既要努力工作,又要悉心照顾爷爷,既当严父又当慈母,做饭洗衣,承担兄妹六人上学及生活之重责,所有事务皆落在他一人肩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父亲为治黄事业多次受伤,多次受表彰,又为我们日夜操劳。退休后回到老家,他常言:“常年在外工作,没为乡里乡亲做过什么,谁家有事都应去帮忙。”自此,村里有红白事,必有父亲忙碌的身影。上世纪 90 年代末,父亲已七十多岁高龄,连续六日日夜帮忙乡邻操办红白事,最后在第六日自己孙子结婚时,他仍在不停忙活,当天晚上便住进医院,患上脑梗,此后身体左边偏瘫,行动不便。
记得父亲去世当日,我在浙江陪同嫩江政府领导考察。听闻父亲病重,我当晚连夜赶回,清晨 5 点才到家,却再也听不到父亲的谆谆话语。就在父亲去世三天前,我在家喂他吃饭时,他叮嘱我:“你在外面工作,一定要认真把每件事做好,要对得起别人给你的机会。”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父亲的教诲。父亲一生要求严格,告诫我工作中不能偷懒走捷径,不能沾光,常言吃亏是福。父亲的品德感动了上天,他闭上眼睛那一刻,老天降下百年不遇的大雪,天地皆白,农历九月下雪,且是大雪纷飞。
追思父亲平凡的一生,他为人谦和,勤劳助人,即便在艰难时刻,也鼓励我们及孩子们努力学习知识。在 80 年代工资每月不到 100 元时,他就承诺谁考上大学都奖励 1000 元,直至去世,无论孙子孙女还是外孙子外孙女,皆一视同仁。
父亲的祭日,永远是令人心碎的日子。父亲给予我生命,我已无以为报。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未来需靠自己努力创造,并无天命可依。虽在父亲去世后家里历经诸多波折,但如今已然好转。
父亲一生,未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留下了无尽的精神宝藏,让我受益终身。父亲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脊梁永远是我们的坚实支柱。
父亲,您安息吧!我会铭记您的每一句话。您的在天之灵定会庇佑我们全家,姐弟之间定会更加珍惜彼此,奋发上进。愿您在遥远的天堂一切安好!
范云峰甲辰九月廿二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