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决战库尔斯克
江宁知府
2024-08-24 12:02:39

随着近期乌克兰军队反攻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一些媒体将其比喻为“库尔斯克会战2.0”。

这多多少少有些抬举的意味,毕竟与当前俄乌一两万人规模的冲突相比,历史上的库尔斯克会战要恢弘壮阔许多,很多人将它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列在一起,称为二战转折点。

库尔斯克市街景,现今拥有约40万人口,相当于中国一个县城的规模。

1943年1月,随着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苏军趁势发起针对沃罗涅日、哈尔科夫和北高加索的进攻,收复大量领土。

但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军名将、时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元帅指挥部队在不利局面下强劲反扑,复克哈尔科夫与别尔哥罗德,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并给德军统帅部带来久违的信心。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后,曼施坦因希望主动进攻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他的计划十分宏伟,要集中德军在南线的4个主力集团军发起钳形攻势,全歼库尔斯克以西的6个苏军集团军,彻底扭转战局。

该计划在德军统帅部引起激烈争议,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鲁格和陆军总部参谋长蔡茨勒等予以支持,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和装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则予以反对。

反对一方的意见认为,过去一年间德军在东线战场坦克损毁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苏联T-34坦克的对手,新一代5号豹式坦克和6号虎式坦克月产量又跟不上,因此现阶段不易轻举妄动。

古德里安甚至从战略意义上否定了整个东线战场的行动。

他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东线战场(对苏作战)已经沦为鸡肋,德国应采取防御姿态,抓紧时间练兵以应对盟军在西欧、南欧方向的威胁,库尔斯克只是个不知名的小城市,根本不值得争夺。

古德里安在会议上质问道:

“真的有必要进攻库尔斯克吗,你认为有人知道库尔斯克在哪里吗?全世界都不在乎我们是否占领了这个城市。”

尽管希特勒本人也曾十分犹豫,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一试,批准了向苏军发起攻势的命令,作战代号为“堡垒”。

1943年的古德里安。

战役爆发前夕,神通广大的苏联情报部门收到了大批德军在奥廖尔和哈尔科夫一带集结的信息,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在瑞士和英国的情报人员获得了详细作战方案。

二战期间,英国方面始终将破译德军密码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在推动,组织了大批数学家与密码破译人员参与该项工作,随着1941年英国海军捕获了一艘德国U-110潜艇,并从中得到密码机和密码本,破译德军密码的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

至库尔斯克会战前夕,英国已同意向苏联传递部分破译情报,但只给结论,不给太详细的信息。

斯大林不信任英美国提供给他的无源情报,要求克格勃人员分多个渠道进行核实。

恰好当时英国情报机构内部有位大名鼎鼎的双面间谍——凯恩克罗斯,他不仅核实了这些情报,还将原始解密文件直接转发给莫斯科。

如此一来,曼施坦因的“堡垒”计划便毫无遮掩的暴露在了苏军统帅部面前。

虎式坦克。由于二战初期德军节节胜利,因此其国内迟迟没有进行大规模动员,先进的虎式坦克是1942年下半年才服役的,总共只生产了1300多辆。

作为对比,苏联T-34坦克在二战期间生产了4.6万辆,是卫国战争的象征。

1943年4月初,斯大林就德国可能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进攻一事与高级将领们进行讨论。

会上,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一部分人认为,苏军应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势,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以副最高统帅朱可夫为代表的另一派意见则认为,苏军需在德军发起进攻前按兵不动,进行战略防御。

朱可夫称:

“第一阶段,敌人将集结他们包括13-15个坦克师在内的精锐部队,在大量飞机支援下从东北方向进攻库尔斯克。

我认为,我们的部队主动发动攻势阻止敌人是不可取的。最好是让敌人面对我们的防御筋疲力尽,摧毁其装甲力量,从而为我方大规模反攻创造条件。”

朱可夫的建议得到采纳,1943年4月至7月间,苏联两个方面军的士兵进行了大规模防御工事修筑。

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分别挖掘了 4200公里和5000公里的战壕,布设了503993枚反坦克地雷,雷场密度是莫斯科防御时的六倍。

苏军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德军并非没有察觉,在5月份一次讨论“堡垒”计划的会议上,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带来了一叠航空照片,显示苏军正在德军计划进攻的路线上构筑防御线。

莫德尔认为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堡垒”计划应该放弃,然而未获统帅部采纳。

前线的苏联工兵拉线铁丝网,1943年6月

指挥作战的朱可夫。库尔斯克会战的苏德双方指挥官分别是极负盛名的朱可夫与曼施坦因,朱可夫以190万对78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取得胜利,但即便如此,德军仍打出了相对于苏军1:2的伤亡比。

1943年7月4日傍晚,库尔斯克战役正式打响。

德军的攻势从一开始就陷入了麻烦,尽管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但在随后几道防线上苏军依靠数量优势坚守住了阵地。

苏军的火力之强超乎德军预期,尤其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大规模普及使用,经常让德军产生“错觉”——一个火箭炮连的瞬时爆发力相当于一个传统炮兵师。

德军的攻势大概只持续了五天,向苏军纵深推进约8~35公里。

7月9日,莫德尔以300辆坦克向苏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此时作为德军主力的第9集团军攻击能量基本耗尽,被迫转入防御。

战役期间,尽管德军投入了比前几年技术更先进的装甲部队,可仍无法突破苏联的纵深防御,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其招牌式“闪电战”的优势已荡然无存。

与西欧一带的道路不同,上世纪四十年代苏联的许多地区路况极差,即使装甲部队可以推进,后勤补给也很难跟上。

在勒热夫地区(莫斯科西北部约200公里处)陷入泥潭的德军装甲部队,1942年7月。

就在库尔斯克激战的同时,1943年7月10日,蒙哥马利率领的英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第7集团军同时在西西里岛的东西两地实施登陆作战。

战役中,少量德军打得很顽强,且战且退,将绝大部分人员与装备成功撤离出西西里岛。

然而德国的盟友——原本被视为防御主力的意大利军队却展现出“战五渣”本色,共有14万名意大利士兵被俘,其中绝大部分为主动投降。

西西里岛战役让意大利陷入混乱,墨索里尼政权摇摇欲坠。

7月25日,国会通过不信任动议罢免墨索里尼,墨索里尼被解职并逮捕,软禁在一间别墅里。

9月3日,意大利新政府向盟军投降。

眼看形势不妙,希特勒只能从捉襟见肘的苏德战场抽调兵力到中南欧方向,迅速抢占了意大利北部地区,并成功营救出被软禁的墨索里尼。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协助下在意大利北部小城萨罗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被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礼。

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1943年7月10月。

苏德战争的前两年里,始终秉持着一个规律,即“德军夏季进攻,苏军冬季进攻”。

德军在每年的6月前后发起攻势,如1941年的“巴巴罗萨计划”和1942年的“蓝色行动”,初期取得巨大胜利,打到冬天成强弩之末,继而换成苏军反攻,先后赢下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到了1943年,德军如法炮制发起“堡垒”行动,然而这次一开始就踢到了钢板。

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的士气打击极其重大,在此之前,德军从未在战略进攻方面失败过——所有的失败都是在离出发地200公里之外发生的,而且均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随着库尔斯克会战落幕,德国人再没能够在东线发动新的战略攻势,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纳粹的最后一口气”。

参考阅读:

《激战哈尔科夫》

《激战克里米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