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双站联创”织密基层健康守护网
南方日报
2025-05-22 08:10:27

这一天,今年65岁的蔡伯早早来到岐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生诉说自己胸前区闷痛不适。社区卫生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为他仔细检查并初步询诊,在了解到他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且还有心血管介入支架手术史后,很快联系了在该中心定点帮扶的上级医院心血管专家。

居民在“家门口”签约建档,主动管好自己健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做好基层健康“守门员”,做好基本公卫和居民疾病初诊;上级医院名专家定点帮扶,提升群众身边的医疗服务……这正是家庭医生“汕头模式”的缩影。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日前,汕头在全市六区一县启动建设17个家庭医生工作站,创新设立了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基层服务站,以“双站联创”的方式探索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新路径。如何夯实健康守门人制度,让居民“签约有感,健康可及”?一张摆在汕头医疗体系基层末梢的答卷正徐徐展开。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彭深

家庭医生工作站实体化运行

提起家庭医生,很多人会联想起他们背着诊箱走街串巷、深入村居,开展初级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身影。作为基层群众身边提供全面、连续、综合、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的“健康守门员”,他们不仅是看病的医生,更是居民健康的全程管理者。

据介绍,自2014年家庭医生制度落地汕头以来,历经十余年发展,汕头全市家庭医生队伍已壮大至1980余人。汕头市卫生健康局基层科科长郭秀芳介绍,家庭医生是与居民距离最近的健康守护者,目前,汕头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成立了家庭医生队伍,通过签约建档帮助居民主动管理健康。她坦言,由于大众对家庭医生的认知仍相对局限,出现部分居民“不知签约”“签而无约”的现象,怎样才能让群众更切实地感知家庭医生的服务呢?汕头卫生健康部门提出将家庭医生工作站实体化运行的思路,对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今年3月,汕头在全市范围内选址建设一批家庭医生工作站,注重诊前、诊中、诊后连续性服务及医护协作医防融合,让就诊居民在诊疗过程中完成近期需接受的所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增强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首批17家家庭医生工作站于日前正式启用,各工作站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

在岐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形成了“1+1”专干协同高效分诊,中医特色门诊、动态档案精准追踪风险的家庭医生工作模式,聚焦老年慢病管理、精防家庭安全等需求,提供“全周期”社区健康服务。“我们围绕‘精准检查+暖心服务’的目标,构建起了‘早筛查—精干预—长跟踪’的闭环管理。”中心主任罗惠卿介绍,中心不仅配备了血压计、血糖仪、便携式心电图检测仪等基础诊疗设备,满足居民日常健康监测需求,还通过智能体检一体机、AI中医体质辨识仪、血糖波动检测仪等智能设备实现了科技检测与医生研判的互补。

更综合、规范、便捷的服务,让群众就近就医更省心、健康管理更周到。据介绍,接下来,汕头还将打造一批“金牌家庭医生工作站”,总结首批家庭医生工作站建设经验并分批次向全市扩容,逐步实现城乡各镇街道全覆盖,让每位汕头老百姓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升级版的家庭医生服务。

名中医赋能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凭借“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在基层健康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汕头汇聚了14个全国、省、市名中医工作室的力量,在首批17家家庭医生工作站设立基层服务站,搭建起名中医与家庭医生之间“传、帮、带”的桥梁。通过名中医团队的指导,让家庭医生深入学习中医药精髓,掌握地道中医诊疗技术,切实提升基层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康养服务水平。

梳理17家名中医基层服务站建设单位名单,可以发现,领衔名中医就包括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蔡沙芒、许慎吾和广东省名中医林创坚、陈超、彭少芳等平时“一号难求”的名中医。而17家社区卫生中心(镇卫生院),也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擅长领域和特色中医技术。骨伤科,中医内科,妇科、不孕不育,针灸康复,颈肩腰腿痛……各家社区卫生中心(镇卫生院)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专科专病服务,形成了与家庭医生工作站“双站联创”的良好发展势能。

“严格筛选中医骨伤科学术继承人,高标准、高要求培养他们,让他们做合格的中医骨伤科专家,让当地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汕头市名中医专家纪少丰传承工作室承担了濠江区河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潮南区陇田中心卫生院、潮南区井都镇卫生院等3个基层医疗机构名中医基层服务站的对口帮扶建设工作,3家服务站刚刚揭牌,纪少丰就已罗列了详细的带教计划。

“作为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我每个星期都会到这3家医疗机构坐诊。”他介绍,他和团队将倾尽自己所学,将技术和管理模式带给基层家庭医生团队,让他们能够解决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还将组织3家基层医疗机构学术继承人每周到汕头市人民医院跟班学习,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帮助他们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探索“党建+基层医疗”新路径

家庭医生体系的建设是一项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为了将这项工作做成党群联心的贴心事,汕头卫生健康部门还创新地推出“党群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牵手模式,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健康服务优势,探索“党建+基层医疗”新路径。

借此次启动“双站联创”,首批党群服务中心与家庭医生工作站牵手行动合作点也正式亮相,一支“双站联创”示范点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将奔赴基层一线,以“党建红”守护“健康绿”,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吴翼晖介绍,基层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般是当地人流较密集的地段,正好成为家庭医生服务的一个“延伸点”。借助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优势,家庭医生团队将就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广、慢性病患者管理、健康科普宣传,以及针对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的健康帮扶活动、健康服务主题党日活动。

在汕头市委卫生健康工委的动员下,汕头市属、区属医院党员志愿者也将与家庭医生工作站开展深度合作,党员志愿者医疗专家下沉基层指导家庭医生临床诊断和治疗,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协助家庭医生工作站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确保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为患者提供连续、高效的医疗服务。

汕头卫生健康部门还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发挥党组织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健康服务网络。

以岐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以党员家庭医生为先锋,联合社区党员组建“健康管家”团队,通过定期走访重点人群、组织健康讲座、结对帮扶独居失能老人等形式,主动延伸服务触角。该中心还成立了“银龄志愿服务队”,离退休党员医生护士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科普宣讲等工作;在家庭医生工作站设立“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带头认领居民健康需求清单,联合社区党员开展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红色温度”。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