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洛阳这样守护母亲河→
河南发布
2024-10-30 19:53:32

山川秀美,关键看水,洛阳正是一个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美丽城市。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洛阳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洛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新红在发布会上介绍,洛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入选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洛阳地处豫西地区,山区丘陵面积占86.2%,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总量大、分布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李新红介绍,洛阳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近年,洛阳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工业源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管控和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伊洛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8%。

洛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雷表示,经过持续治理,洛阳市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了“双下降”。截至去年年底,洛阳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0.76%,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围绕村庄、城镇周边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在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水美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雷说。

洛阳市建成了一批防控体系完善、人居环境优美、运行管理规范、防治效益突出的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入选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洛阳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抓好农业蓄水保水、工业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走好水资源集约节约发展之路。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河流考核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率达97.8%。增强多“源”化支撑保障能力,建成投用引黄入洛等引水调水工程,优化9个地下水水源地,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洛阳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浓厚氛围,不仅入选了省级节水型城市,还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省级初验。”李新红说。

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

李新红表示,洛阳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洛阳不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新兴产业也不断壮大、形成“新集群”,推进未来产业多点发力、抢占“新赛道”。

据介绍,目前洛阳20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一轮“三化改造”全覆盖,智能车间、绿色工厂、制造业头雁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加速建设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光电元器件集群规模全省领先,新型耐火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洛阳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氢燃料发动机实现规模化产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链营收两位数增长,2023年“5+17”产业链群营收规模达4200亿元,“洛阳制造”向“先进智造”全面升级。

今年以来洛阳市新建创新平台164个

洛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介绍,洛阳坚持把创新落到产业上,通过开展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提质建设智慧岛、科技产业社区等平台载体,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创新平台164个、总数达到3724个,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2个和1.42个百分点。

以龙门实验室为“龙头”,围绕铝基新材料、钨钼材料、化工新材料、农机装备等优势产业成立了首批4家产业研究院,突破1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洛阳成立了市人才集团,引育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跑好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

小浪底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对于洛阳来说,黄河水旱灾害防御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针对河势变化较为复杂、防洪任务十分艰巨以及工程防守难度较大等工作难点,豫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鹏称,洛阳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强化流域协同管理,全力跑好河南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

郭鹏介绍,洛阳以“实”字托底,推动完善洛阳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统筹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了较为完备的“水库+堤防”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及时开展根石加固、隐患排查、水毁修复及中小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等工作,防患于未然。建立洛阳黄河水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打击涉河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河道整体行洪能力。

郭鹏表示,洛阳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警“三道防线”。全市建设气象站点298个,实现流域全覆盖,构建实时超精细化监测和短临暴雨预报“第一道防线”。建设523个雨水情测站和41个水文测站,精准监测“落地雨”,构建动态分析洪水演进过程“第二道防线”。依托无人机、坝岸坍塌自动感知报警、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水库、淤地坝自动化雨水情测报等系统,构建预报预警“第三道防线”。

为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能力,洛阳全面落实各项责任制,构建多元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体系;建立“领导+专家”分区分片督导和暴雨双重“叫应”机制,开展“周会商+暴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

“洛阳成功应对2021年发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历次大流量过程均平稳过境,确保了岁岁安澜。”郭鹏说。

(来源:省政府新闻办、大河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