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她虚幻在月色里/梁俪千
梁俪千
2024-09-12 11:40:57

 #创作挑战赛五期# 

不知是多少次穿行于湖滨月色之下。从书斋到住处,我只把湖滨的人行道当成庄园里的小小通道。这样想是不是更唯美更富诗意一点。喜欢读英国小说里对庄园和花园的描写。

柳树斑斑驳驳的影子下,擦肩而过一位身材轻盈的女子。我没有留意,天色尚早,不到十点钟,路上的行人还不算十分寥落,夏季的夜色,总是被夜市摊的烧烤烟雾冲淡了许多。

那位女子忽然回身向我打了声招呼,声音飘忽不定,以至于我回忆不起来当时她对我打了一声什么样的招呼。
我迟疑地回头,从暗处中辨认着那个对我说话的人影,不禁又往她那里靠近两步,就和她面对面地站着了。原来是二十年前的师范同学。当时我在普师班,她在幼师班。说起来有意思,上学的时候,我们彼此都认识,但不熟悉,校园里见面不怎么说话的。

但是,这几年我从书斋回来,会偶尔遇上她,她总是主动和我打招呼,有时候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我听出来她精神上有些异样,心中不禁黯然。

这次,我像对待正常人那样,停下来认认真真与她对话。问她干什么去了。我依稀记得她的住处就在我的书斋附近。她似是而非地回答着。她就要走掉,我叫住她,其实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应该也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们只是知道彼此是同级同学,是老乡。

我总以为凡是精神上出现问题的人,多是心里有一个打不开的结,说不定还有些文艺气质。艺术上有超级才能的人容易神经质,比如安徒生,梵高,顾城,海子……

或许她也有抑郁症?我不想直接留电话号
码,但又想为她做些什么,希望帮她打开心结。心里的话倾诉出来不就没有心结了吗?

我说:“您喜欢文学吗?平时喜欢写东西吗?若是写的有就发给我,我们可以交流的,甚至可以帮你发表。什么都行,散文,诗歌,小说,都可以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她又似是而非地回答着。

我又问:“你现在哪里上班?”她说:“我现在病休了。”

果然是这样。她说话时,下巴的动作已经有些老人相了。

我想,阅读中国的传统经典,与先哲们对话,能够让人心里宁静旷达,或许对她的精神有帮助。就说:“您可以读一读十三经,里面的《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都可以读。”

她大概没弄明白我具体说的是什么,反过来问我:“读过《圣经》吗?”我说我只读过《圣经的故事》。“《圣经》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她说。她一下子像换了一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我回答:“那是人家的,咱们自己的经典那么多,也应该读读。还是读咱们自己的传统经典最好!”我提着一大包洗过晾干的衣服,最上面压着一部书,是前一天读书会上刚刚拿到的孟书明老师的《孔子大讲堂》。我拿起来让她看。她没有接,还是推荐我读《圣经》。

“带的有纸吗?我给你写我的Q号码,写出来东西就发我Q邮箱。”她一筹莫展的样子,应该是没有带纸笔的习惯。我拿出做笔记用的铅笔,又从钱包里抽出一元钱,打算把我的Q号码写在纸币上,让她带回去。今天匆忙,没有带笔记本,铅笔字迹是可以擦掉的。

她说:“下次见面再写吧。”我又问她孩子的电话是多少,希望能与她的女儿交流(她告诉我是女儿),了解一下她的病因,或许能够给予一点帮助。

她说:“我的脑子……现在什么也记不住。”这已经是我们讲话过程中第三次这样提醒我了。

她也知道自己的病。连女儿的电话都记不住。却偏偏记得我们曾经是同学,而且知道我在教育界的原单位。就凭这一点,我就不能无动于衷,也不忍心袖手旁观。

但是,自己的力量终归有限。比如此刻,我到底没有帮上她什么忙,仅仅和她认真地说了几句话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即删)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