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红勋 朱长振 通讯员 崔高阳
温室大棚内,刚露头儿的香菇长势喜人;千亩石榴园里,硕大的石榴已收获完毕,一只只胖墩墩的大雁(朗德鹅)在园内悠闲散步;红薯地头,农户忙着分拣、装运……金秋时节,汝州市的乡村田间地头,处处可见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汝州市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打好主导产业优势牌
红薯粉条、粉皮、酸辣粉……红薯的附加产品有多少?
10月22日,位于庙下镇小寨村的河南东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红薯淀粉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展现“七十二变”,华丽蜕变为各种各样的附加产品。
“三粉”产业是庙下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汝州市突出“三粉”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发展,吸引甘薯加工企业、甘薯销售服务企业入驻甘薯产业园,围绕延伸甘薯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做强做大甘薯主导产业。
“公司依托庙下镇红薯种植传统,年产粉条8000吨、酸辣粉5000吨,还有粉皮、米线等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到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等地。”该公司展厅负责人刘俊霞说。
当天下午,在庙下镇小寨工业区的河南康隆食品有限公司面粉加工车间内,一袋袋小麦粉不断从流水线上出来,叉车将码成垛的面粉运送到输送带处,然后装车运往外地。
“公司年生产面粉7万吨,主营优质小麦购销、专用面粉研发与生产,营养面粉开发等业务。”该公司负责人魏占强介绍,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从单一生产通用面粉,到如今生产适用于蒸、煮、炸、烤、速冻的五大类16个品种的面粉,规模不断扩大,并与金龙鱼、白象、康师傅等知名品牌长期保持合作。
近年来,汝州市突出产业科技转型发展,在扛稳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涌现出一批粮食深加工企业。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
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它是如何在实验室通过分离、栽培,最终培育为成品香菇的呢?
10月22日,汝州市朕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菌种培育库内,一团团如手掌大小的菌种培育棒被整整齐齐摆放在培育架上,正在吸收养分茁壮生长。
汝州市朕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育种、生产,食用菌菌棒生产及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食用菌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拥有自己的食用菌育种研发中心,年产1000万斤菌种,并远销全国十余省份。”该公司总经理孙基祥说。
“在接种香菇菌种的时候要注意无菌操作,同时要保持培养基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温度一般在25℃至30℃,湿度一般在60%至70%。”孙基祥说,今年建成投用的8个智能化菌种培养库,可以保证环境的恒温、恒湿、恒氧,进一步提高菌种的成品率。
孙基祥介绍,待香菇菌种在培养基中快速生长和繁殖,形成一层白色的菌丝体后,就可以将其“种”在高温灭菌后的菌棒上,形成香菇的子实体,接下来就是收获香菇的时候了。
2023年,“汝州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食用菌经营主体80余家。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全市发展香菇种植户1533户,就业带动500余人。
食用菌特色产业只是汝州市众多农业特色产业中的“佼佼者”之一。
近年来,汝州市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自然传统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呈现多点开花:立足全市14.7万亩富硒土壤,打造富硒特色产业;依托历史传统优势,在焦村镇大力发展蚕桑面积1万亩,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406座;建成焦村镇士博生态园,种植石榴20万余株,累计林下养殖大雁(朗德鹅)9万余只,打造林果特色产业。
目前,全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个,“汝州粉条”“汝州粉丝”等13个农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凤凰山”蟠桃、“石榴花果山”软籽石榴等13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焦村镇水沟村和纸坊镇中王村入选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庙下镇小寨村入选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