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八里沟
作者/何五山
如果说春天脱下冬祺的棉装,让季节披上了轻纱蝉翼,那么秋天就锁住了门前的清露,把心绪衍变成翅膀来恣意放飞。
耄耋之年忐忐忑忑虽懵懂了上善若水,但那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老脚却并不消闲,总想挑战一下时而昏花、时而明亮的双眼,死死缠住大自然,把美好和灿烂尽收眼底,不想放过每一次机会。说起来好笑,这种隐隐作怪的人奶风,还真的是对症下药,结果是三高跑了,心情好了。即便是相伴打个秋风,出个远门拙荆还是有点顾虑重重,不管怎么想,这次新乡八里沟采风是当仁不让。
都说八百里太行住神仙,这种佳话充分证明了太行是一个风水宝地。曾几时,期盼能再去南太行八里沟住上几天,故地重游,在怪石蒿丛中去追寻此番神仙,和月宫嫦娥对弈几局。可乾坤移转、世态变迁、阴晴圆缺、沧海桑田,神仙又在何方?云里雾里谁也说不清楚。
今乘作协之快,在这秋殇之际,放下工作,忘掉烦恼,倾尽所能去拥抱自然,随遇而安、随心所欲,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神仙又能相差有几?更觉得此行和神仙是破镜重圆、无缝相连,这种生活节拍大家不都是天地间的飘逸神仙吗?八里沟原本不认识我,九十年代我在新乡片区下乡工作三年才渐渐有所了解,因为那是我朋友的老家。
晚上我们品尝着大叔从山上摘来的山杏,聆听大叔讲着刘秀的传说,讲着老爷顶的故事,讲着黑老婆仙与猴子,讲着狼是如何偷走小孩的。虽然大叔讲的绘声绘色,可那时因为大叔讲的是乡音土话我还是似懂非懂,那一晚没休息好,总感觉山上老狼在叫。这次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之行让我重新认识了八里沟。一切都感觉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顺便修补上一种残缺,一种漏洞,一个补丁。山势如墨林如烟是对江南水乡的赞许,
八里沟的自然风光更像江南风光里的重彩一笔。在这里小路弯弯伴溪流,湖光敛色尽可收;在这里细雨如酥水如绸,小桥人家胭脂羞;在这里红墙碧瓦连山岳,一半月宫一半楼;在这里烟雨垂柳起笙歌,留下八仙卧石舟。漫山遍野,草木饱吸水精华;巍巍太行,魂魄尽显帝精神。在这涓涓溪流中,龙蛇游走碧潭,山巅端坐神仙。五彩罩顶时细雨戏颈,清影拜日处光芒万丈。一峰徒然挡去路,转溪便是清明开。
尤其龙口那一条飞瀑白练,虎威一刻仍留恋着上善之恩,回眸施礼,宛若天女散花飘落人间。这不是一种飘舞的慢镜头,更不是童子拜佛的倒流香,是我心向善,刻意把诗情盘绕住山梁。一年中的初春和晚秋时节是我年轮中的农耕课。每每季节到来,我便渗入其髓不能自拔。就像黄蜂蛰住了你的脸颊,我心生怜悯还略有庆幸,欣喜间还会坏坏的笑,这便是平凡小乙。我喜欢春天绿中透黄的颜色;喜欢海棠带雨的精神;喜欢冰凌欲滴的神态;喜欢春燕衔泥的妩媚;更喜欢秋天黄蜂玉蝉的鸣叫;也喜欢果实压弯了枝头的厚重。喜欢八月的弯月;九月的收成;喜欢江枫渔火。
最能让我感动的还是八里沟太行山势的伟岸,感动八里沟的黄栌渐渐潇洒成一沟霜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神也好,仙也罢。生活在八里沟这般如墨如烟的环境里,或许是大自然对八里沟人的特别眷恋,或许是世上滋生嫉妒的涓涓之源。八里沟的秀丽风景被人们称为太行之魂、中华之骨。可这般美丽风景的后面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默默地支撑,这就是山里人以倔强和实诚著称的太行精神。
相传,山里人运送货物使用一种小车叫独轮车,靠着蛮力和平衡推着结伴前行,休息时食物共享、水源共用。如若歇息,停下的最后一名推车人会自觉的超过所有小推车排放在第一位,再次前行将不再落后,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风俗和习惯。这种不甘落后、勇当第一的精神才正是太行的扬帆之魂、堂堂的中华风骨。注:人奶风,母亲给婴儿喂奶时用手指和口语挑逗婴儿笑的互动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