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安徽“最好恰”的城市,为什么是安庆? | 搜鲜记
搜狐美食
2024-11-06 19:15:22

安徽之名,既来自徽州府的徽,也来自于安庆府的安。

安庆,他既有历史文化的韵味——皖江文化由此发源,“桐城派”在此发扬,黄梅戏因此而兴;又有具备工业的硬实力——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从这里轰鸣启航,近代民族工业就此生根。

这样“能文能武”的安庆,四季温润,蕴藏着无数的山野风味,也有让外地人满头问号的饮食搭配——烙饼裹油条、鸡汤搭配炒米、以豆腐为主的牛肉包子……安庆风味的的精彩,可能远超出你的想象!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01

家常味,也是生活味

富有创造力的安庆人,能把一种简单的食材,吃出多元化的吃法。安庆菜属于皖江菜系,是徽菜中小众而冷门的流派。不仅有徽菜火工菜的重油重色,还凭借对形色风味的讲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尤其在鸡、猪这些看似日常的肉类食材上,安庆人将简单的食材做出了“花”来。

鸡汤泡炒米,顾名思义,就是把炒米泡在鸡汤里食用。熬制鸡汤用农村散养土鸡最好,装入瓦罐用文火慢煨。

而炒米在这其中属点睛之笔,将糯米与大米按比例混合蒸熟晒干,再入油锅炒熟而成。过去的人家难得杀鸡,杀鸡的时候通常是下面条,鸡汤泡炒米实在不多见,安庆炒米用柴火大锅急炒。食用时,盛一碗滚烫飘香的鸡汤,撒一把炒米。

鸡汤的鲜美能浸润炒米,不待炒米泡化,用汤勺舀起,慢慢品尝,炒米的焦香酥脆与鸡汤的鲜美油润相得益彰,满口脆响,满口脂香,美妙的味觉体验刺激着神经。

除了鸡汤泡炒米米面,鸡汤泡米面也是安庆人的烟火特色。鸡汤米面,当地俗称的“鸡汤排子面”,是不容错过的一道鲜美小吃。米面又称排子面,这是一种类似乌冬面的,把糯米和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面条,经过发酵、磨浆等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十分朴实美味。

把排子面放入浓郁的鸡汤里,鸡汤的鲜美能浸润到面条的每一个角落。当地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一碗鸡汤排子面,其中漂浮的配菜具有独特美好的寓意。

提到汤类美食,不得不提桐城水碗,又称大关水碗,是安庆桐城地区的一道传统汤类美食。相传这道菜源自清初,采用精细的蓝边大碗盛装,故名水碗。

水碗的选料非常讲究,会包含肉类、禽类、蛋类、大枣、莲子、豆制品等多种食材,这是山野和河鲜赋予安庆的底气。

而山粉圆子烧肉则是安庆的家常美食。山粉也就是红薯粉。晒干后的山粉经过一段时间的轻微发酵,褪去青涩味,就成了烧肉的最佳伴侣。

将干山芋粉加热水和一点香油泡开在锅中反复滚打揉搓,熟透的粉浆很快就“抱团”,黏合成圆墩墩的大团子,因为有香油的渗透加持,给粉团更添几分劲道和油润。

在锅里先用油煎,期间需要不断翻炒以防粘锅。当圆子表面形成脆皮,成一锅薄薄的粑,双面都煎熟后,将其切成方块。等到肉烧有九成熟时,将切好的圆子下到锅里,加进生姜大蒜酱油红糖,小火慢炖。

不一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山芋粉圆子烧肉就上桌了。肉自然是以五花肉为好,烧熟后,油被山芋粉吸了而清淡起来,白中透黄,香而不腻。山芋粉圆子因浸透了肉油,吃起来,外润内嫩,软糯而有嚼劲。

02

要吃,就吃最牛的肉和最香的碳水!

安庆大多数回民是明朝初年安庆卫的回族士兵后裔。1381年,明朝明威将军马聚成(回族)率部进驻安庆城,拱卫南京。安庆卫的早期兵营就设在长江岸边古盛唐渡口旁的盛唐山顶,因此盛唐山南坡的大南门街就慢慢成为回族人的聚居区。

这条老街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回族一条街,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要数新鲜的高品质牛羊肉,以及牛肉包子。

安庆的牛肉包子是煎包,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馅是由牛肉和豆腐混合而成的,这显然是朴实劳动人民的创造。豆腐的加入,既保留了牛肉的香味,又增添了鲜嫩的口感,还降低了馅料的成本,让更多人能够消费得起。

"八爷大南门包子"是经过本地人认可的正宗特色早点,门店位处闹市,加上"大南门"品牌,天天生意都好,有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这一锅卖完了,下一锅还没做好,本地人一般买四五个,而从外地赶来的游客甚至会买二十个带给家人尝尝。

三五个牛肉煎包,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绿豆丸子汤,安庆的早晨是如此“好恰”。

除了以牛肉包作为早点主角外,安庆早点的碳水比想象中更丰富,譬如安庆人津津乐道的侉饼包油条,远在外地的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必有这一道。

侉饼包油条的“侉”字暗含“外来”之意。侉饼也叫大饼、炉饼,源自北方,做法类似馕,又融入了南方人做饼的手艺。

这道美食的精髓在于“碳水裹碳水”,刚出烤炉的侉饼里包上油条,再舀一匙辣酱涂抹在饼面,这么一口下去,瞬间脆饼的黄、芝麻的白、辣酱的红一古脑冲入嘴巴,在此时才明白什么是舌尖上的“五味杂陈”!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张侉饼、两根油条,为无数奔波于安庆码头的工人们提供了劳作一天的能量,“要想吃得饱,侉饼包油条”是安庆人代代相传的宝贵经验。

而西边的先锋巷更是“喷香”,这条不到三百米的小巷里藏着最地道的安庆味道。光是一份肉丝面,这条巷子就有六家!先锋巷、金源堂、老邓、胖子、康康……红彤彤的招牌挂在门口,有的年纪甚至比食客还大,风味则各有不同。

这里的肉丝面离不开青椒,吃一口,鲜辣的锋芒彰显的恰到好处。青椒脆脆的,最大程度保留了青椒原始的鲜香。肉丝口感滑嫩,勾过芡。面条本身非常入味,口感劲道,鲜辣中回味无穷。

一到饭点,食客们和往常一样到店,坐下招呼老板,“来碗青椒肉丝面,再来一口酒。面条就酒,烦恼没有!”

03

“一座安庆城,半部近代史”

“东有迎江寺,西有大观亭。吾曹不努力,负此江山灵。”

安庆,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桐城派”雄踞文坛200多年;书写文学安庆;宋代画家李公麟、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美学大家朱光潜……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小调在这里发芽。两百多年前,“京剧鼻祖”程长庚和徽班从安庆出发进京。如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已有30多年历史,《邓稼先》《不朽的骄杨》等新编黄梅戏不断走向市场、走出安庆。

一座安庆城,半部近代史。这个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城市,如今仍保持着一番古朴风貌。

走在锡麟街,树荫下蹒跚前行的大爷,街边早已打烊的早餐点,午后的老街一幅中年人摆烂的样子。同仁医院的红楼藏在一片绿叶之后,不经意间就会一座西式洋楼出现在视线之内,1902年开埠的港口城市多少留有那个年代的印迹。

老街、北正街和钱牌楼街的老店里,飘来麻辣绿豆圆子汤、烤炸鲫鱼、牛肉锅铁饺香气,老食客们十年如一日地来来往往。

安庆桐城闹市区中,一条百米长、两米宽的“六尺巷”,每年超过50万人来此参观,“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安庆人“以和为贵”的思想剪影。

在江边漫步,抬头所见明代所造振风塔,“万里长江第一塔”下,夕阳的余晖掠过塔尖,塔顶的风从庐山吹来,飘向四海。塔下的迎江寺香火已鼎盛千年,两只硕大的铁锚紧紧抓住山门外的墙头,千年古寺伴着滔滔江水,动静之间时光流转。

南方水乡的软糯温婉,北方风味的粗犷不羁,构成了安庆味道的一体两面。

安庆,这座藏在皖西南的山水秘境,藏在钱澄之“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诗里的历史名城,“踏歌安庆归童醉,大观飘来麦陇香”的美食之城,让俗常的风物,幻化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