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听杨利伟讲述《太空一日》背后的故事→
河南省科技馆
2024-09-19 12:38:26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9月18日,在河南省馆校结合“开学第一课”暨“与航天英雄面对面”活动上,孩子们的朗诵节目《太空一日》,再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活动现场,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走进河南省科技馆,向孩子们讲述语文课文《太空一日》背后的故事,并与孩子们亲切互动。

逐梦星辰的旅程是同学们的关注焦点。“现在距离您进入太空已经21年了,哪些细节让您久久不能忘怀?”

“在太空中,我一下‘冲’到了舷窗边。”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杨利伟依旧难掩激动,“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基本可以判断出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我想记住在太空中看中国的样子。”

在杨利伟的工作日志中,他这样写道: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航空与航天,虽一字之差,但要完成这个转变,却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

“您如何从一名飞行员变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来自永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周柯言对于杨利伟叔叔的身份转换颇感兴趣。

“航天员要经历超重、失重、低压等特殊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的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杨利伟坦言,这一切,没有很多技巧可谈,唯有日复一日的训练。

一个细节,令人动容。

“每次地面模拟训练时,航天员一只手拿着操作器一只手拿着报警器,如果承受不了,可以随时按响报警器,实验就会中断。”杨利伟说道,但20多年来,从未有一个航天员按响报警器。

星空浩瀚、璀璨无垠,叩问苍穹、勇往直前。从“小舱”到“大家”,从“归途惊心动魄”到“太空闲庭信步”……数年如一日,一代代航天人用经年累月的赤诚奉献,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希望同学们用好奇心敲开科技的大门,希望未来在太空中看到你们的身影。”杨利伟对在座的孩子们充满希冀,“科学的种子已经种下,未来,在更深邃的太空,或许会有在座同学向我们挥手……”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若郡/文 蔡迅翔/图、视频)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转载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主要用于科学传播和普及,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欢迎关注河南省科技馆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郑开大道100号

邮箱:henankejiguan@sina.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