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群体的崇高责任和使命。
近日,郑州企业家日、平顶山企业家日、信阳企业家日等陆续举办,强烈传递了河南上下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未来,河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可采取的措施和路径都有哪些?64期《顶端调研》推荐本篇报告,供大家参考。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聂献忠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技术创新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打造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各地要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要素资源配置,要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央企到民企,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也相继提出,要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浙江部分优秀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与拓展、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优势产业领域已积累一定优势和竞争力,具有培育“世界一流强队”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面对技术、人才、品牌、创新、专利等关键约束与难题,亟需政府部门与企业、服务机构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国际化,提升制造业企业全球品牌影响力、行业话语权和标准规则制订能力等竞争力。
一、浙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面临的约束与难题
近年来,浙江部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在各行业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产品与品牌在世界经济舞台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达到世界一流的浙江制造业企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很多后备领军企业优势强、空间大、潜力明显,完全具备打造一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强队”的基础与条件。吉利汽车、舜宇光学、正泰电器等制造业企业国际实力显著增强,超威与天能电池、万向集团的万向节以及均胜电子汽车电子产品,规模质量与行业地位遥遥领先;奥克斯空调、雅戈尔服装、海亮铜加工、德力西电气在国内影响力也稳居前列。但与国际巨头相比,浙江制造业企业在规模、质量与效益方面,在市场份额与技术专利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面对国际巨头竞争压力,浙江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国际化进程有待加快,产业链体系尚不够完整,产业竞争力尚不强大,提升空间颇为广阔。
(一)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领域竞争的挑战
随着传统行业领域发展的空间受限且增长趋缓,制造业企业在新产业赛道的创新发展与弯道超车,成为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当前,浙江在新兴经济领域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创新药与基因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关键行业,已形成一些优势企业,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万亿级规模空间,不进则退,迫切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布局。国际经验表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英特尔、高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其成功得益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的高额投入。浙江要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突破,也需借鉴此类成功经验,加强各方合作,加大投入力度。
(二)企业核心关键技术与高端品牌尚缺乏话语权与全球竞争力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一些制造业企业拥有世界一流设备,但缺乏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或拥有一流的技术与产品,但缺乏一流的营销设计服务与品牌价值推广。有些企业的产品畅销世界,但品牌价值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附加值不高,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端。例如奥克斯、正泰和雅戈尔等企业,其高端品牌和核心技术影响力局限于国内,在全球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远远不够。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不仅拥有顶尖的技术和产品,还具备出色的营销和品牌推广策略,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相比之下,浙江的这些企业在核心关键技术和高端品牌的打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大多数企业在专利、标准、规则上的参与贡献度和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浙江在专利转化运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一批主攻硬科技且掌握多项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专利转化率偏低、激励措施不足、机制不够顺畅,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未来亟须进一步优化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好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并完善协同创新政策,推进广大制造业企业在突破垄断技术与专利壁垒基础上,更快地实现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四)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与协调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产业关联度融合度、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国际巨头相比,当前浙江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够完善发达,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化格局还不够稳定,产业效率和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浙江制造业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迫切需要集聚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打造网络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优势的一体化服务体系,也亟须建立完善世界一流的强大、智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五)企业家精神建设与企业传承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在全球现代产业体系中,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与创新引领,离不开一支强大精干的管理团队,以及极具创新进取精神又能居安思危的企业家。同时,还需要实现有效的家族传承与经理人制度融合,以及系统而全面完善的认知学习、国际化与系统专业化教育培训,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与改革开放意识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演变中,浙商企业家精神也要不断传承,持续升华,紧跟时代步伐。
二、聚焦五大核心优势,提升制造业企业全球竞争力
激发制造业企业全球竞争力,必须在质量效益、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企业治理水平、创新能力、品牌价值与国际影响等方面实现提升,以塑造制造业经济新优势。
(一)稳步构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配置优势,掌控高端要素资源的话语权
高端要素资源包括关键性前沿性技术与人才、尖端科研团队、垄断性高端渠道与品牌、关键性稀缺性高端设备,以及锂镍锗、高纯石英等稀缺矿产资源和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核心垄断稀有金属等。要充分发挥浙商国际先行优势与资金优势,吸纳更多来自海外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品牌、渠道等生产要素,抢先对稀缺性关键性垄断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布局,助推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在内部,强化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使“链主”企业成为创新资源配置主导者。以德国的制造业为例,其众多企业通过对高端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掌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浙江制造业企业应借鉴其成功经验,积极构建自身的高端要素资源配置优势,提升竞争力。
(二)大力构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优势,跻身全球科技创新前沿领域
世界一流企业长盛不衰,关键是其核心技术与产业链环节的独占垄断,并且能够持续创新以保持领先。政府需要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建立若干产业链协同创新团队,尤其要扩大创新引导型资金规模,推进前沿性基础研究、关键性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短板研究,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和未来高端科研项目攻关力度。对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建立专门服务团队,培育一流领军企业。
(三)积极构建全球通用的专利标准优势,打造全球知名标准化高地
全球通用认可的标准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石。浙江制造业企业要在专利、标准和规则上积极参与、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挖掘技术与专利高附加值以打造高端品牌。浙江要协同各部门各领域,搭建专利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完善专利机制,进一步激发动力、激活市场,切实解决专利转化运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以及市场渠道问题。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尤其是加快高价值专利的转化,大力引进具有专利产权优势的国际资源、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尖端团队,打造标准化高地。比如,瑞士的钟表制造业以其严格的标准和高质量的专利技术,成为全球的标准化典范。浙江制造业企业应向其学习,努力提升在专利标准方面的水平。
(四)坚持全面构建最优产业链供应链,强化政策集成与联动
致力于全面构建全球最优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全力打造低门槛低壁垒且极具效率的一体化网络,实现产业链的便捷畅通、产业链创新链的迅速联动。与此同时,大力加强政策集成和联动,特别是加强投融资、研发、人才、用地等方面的政策集成和联动。积极建立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以及面向国际的核心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促进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交流。
(五)构建国际领先的高效传承公司治理制度优势,打造浙江“长寿”制造业企业
欧美与日本那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多数是世界长寿家族企业、世界一流“百年现代企业”以及世界“蓝筹公司”。世界长寿家族企业秉持着足够的信任感和对家族的自豪感,凭借完善的家族制度建设,不局限于家族内部继承,出色地完成一代又一代的企业领导交替,既坚持传统又敢于创新。目前浙江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已进入第二代、第三代,创业创新精神勇于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勇于担当、执着创新,营造出制造业经济和制造业企业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培育出世界一流企业。
三、推进制造业企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举措与建议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与一流的政策。浙江作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要优化政策环境与服务,改进培育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助推制造业企业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达成国际引领示范的成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制造业企业,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强队。
(一)建立世界一流企业的量化筛选与培育机制
首先是加快构建世界一流培育企业筛选标准。设立“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全程跟踪以及梯度培育。制定世界一流企业的系统培育方案,完善一流企业培育体系,强化系统培育,完善要素保障。同时,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与产品梯队。实施制造业企业强优计划,打造世界一流产品、品牌,制定一流产品培育计划,形成产品梯队。此外,还要构建世界一流的动态激励机制。一流企业的中长期培育离不开一流市场机制。因此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重点企业要落实科研补贴、新品补贴、人才补贴和地方贡献增量奖补,助力技术创新成为竞争力。浙江在推进制造业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策略。
(二)建立世界一流企业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服务
推进“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实施一企一专班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常态化开展政企“早午晚餐会”,让市领导近距离与企业家沟通交流,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强化精准服务,上线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的自动匹配、精准推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为高质量培育一流企业提供良好基础环境。此外,还要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要素的功能,重点在于让企业创新获得市场价值。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边研发、边转化”的产业化和快速迭代机制。例如,深圳通过建立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培育出了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浙江在建立世界一流企业的制度环境与政策服务方面,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优化。
(三)建立世界一流的五链融合机制,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创新人才链资金链中介服务链
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平台与机制,特别是加强面向杭州与宁波科技城、科技走廊等创新高地建设的制度供给。积极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建立推动创新高地建设的体制机制,使创新政策供给向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倾斜。同时,针对未来关键性产业领域加强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特别是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协同创新与产业化。围绕五链融合,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打通创新链全链条。尤其是充分发挥各级创新平台带动和转化作用,打造世界一流人才技术服务,打造一流专利交易市场。推进杭州、宁波打造标准国际化城市进程,推进杭州湾大湾区沿线城市探索创新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推动标准化专家库建设,尤其是计算机信息、生物医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子电气、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四)建立世界一流的发展平台与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科学城产业城,大力培育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世界一流知名企业大都诞生于科技园。科学城正逐渐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创新高地,成为未来产业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聚集区。加快规划建设科学城,推动科技园升级,提升对全球一流科学家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引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与科学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积极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开辟创新发展新赛道,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是围绕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区块链、6G、高温超导、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快抢占“新”赛道。同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跨领域主体协同,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渗透。组建以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参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联盟,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推进更多硬科技制造业企业落地集聚,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五)建立世界一流的交流与教育培训平台
推进优势龙头企业构建世界一流公司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培养一批国际化人才,培育全球业务整合、管理整合、文化整合能力以及高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着眼于服务提升,推动培养稳健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家队伍,防范盲目扩张风险与国际化风险。举办企业家及高管培训活动,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尤其要加强海外经营的政治、法律、环保和社会等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同时,还要积极强化“新”劳动力引育。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教育投入力度,建立相关师资团队,加强技能培训。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新”劳动力。优化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新”劳动力,探索产学研联合引进模式,强化项目、平台、企业资源集聚效果,做好平台、项目、人才一体化布局,精准推动重点国家和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新”劳动力成长机制。
本文原载于《中国国情国力杂志》2024年7月总第378期;参考文献 略; 原标题:《浅谈浙江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路径与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