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叫“建国”“新华”|70后“公交医生”杨建国:我叫“建国”我骄傲
平顶山新闻网
2024-09-12 11:01:23

平顶山晚报2024年9月12日2版

杨建国正在对公交车进行检修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杨建国是市公交一公司的一名修理工,今年52岁。作为一名70后,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承载着老一辈独特的家国情怀。35年来,他坚守岗位,见证了鹰城公共交通的变迁,用满身油污和汗水为公交运营护航。

从业35年 变化很明显

9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平顶山火车站公交停车场的维修车间时,杨建国正拿着手电筒钻在地沟里查看公交车车况,只见他在车底盘上来回敲击、检查,动作行云流水。出来后,他对守在一旁的公交车长说:“右后轮胎有裂口,需要更换。”

检查完这辆公交车,杨建国又来到旁边的地沟内检查另一辆公交车。检车的地沟深约1.3米、宽约1米,公交车停在上方,人只能弯腰半蹲着行进。整条地沟内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没多久,就有细密的汗珠汇聚在他的额头上,杨建国用衣袖擦了又擦。

检修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件苦差事。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车刚开回来没多久就要打开后车盖进行简单的检查。在打开车盖的一瞬间,热浪扑面而来,杨建国却面不改色。“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每天都要搭载不少乘客,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作为一名公交车修理工,只要能保障车辆正常运行,让乘客准点坐上安全放心车,再苦再累都值得。”杨建国说。

干了35年的车辆检修,杨建国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生病”公交车打交道,面对“疑难杂症”,他总能凭借过硬的维修技术和经验迅速解决。

杨建国告诉记者,自己刚入行时,全是修车老师傅带着,“一点一点摸索着干出来的”。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网络发达,还有专业的汽修学校,就连修车工具也从手动变成了电动。以前,扳手、锤子、起子,再加一副手套,混合身上的机油、汽柴油味,就是汽修工的标配。现在,拆螺丝都用上了电动工具,手动千斤顶也换成了气动千斤顶,效率大大提高。“以前两个工人一个多小时干的活儿,现在一个人半小时就能干完。”

做好“螺丝钉” 不负“建国”名

1989年,杨建国进入公交公司时,车辆状况老旧,不论是驾驶员还是修理工,劳动强度都比较大。

在杨建国的记忆里,原来公司旗下只有两个营运分公司,一个分公司有一二百辆公交车,都是柴油车、汽油车,损坏频率高,特别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容易出毛病。发动机就在驾驶座旁,常常一名修理工在车内,一名修理工在车头前,排查故障时互相喊话交流,一辆车一修就是大半天,经常加班。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鹰城公共交通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公交车辆不断更新,从燃油、燃气、电动、混合动力到现在的环保新能源车,车辆品质不断提升。维修工也从拼体力、靠经验,到学知识、靠技术。

“新能源汽车时代,公交车没有发动机,全都是电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故障率越来越低,对维修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维修理念早已不再是从前那样,如果坐吃老本,肯定会被时代淘汰。”杨建国说。

“走到大街上,每当公交车从身边驶过,我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既然自己的名字与祖国联系在一起,我就会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杨建国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征集对象:姓名中带有“建国”或“新华”的市民,尤其是10月1日出生的市民(以身份证姓名和日期为准)。

报名方式:拨打平顶山晚报热线电话4940000;发送邮件至wbrx4940000@163.com,简单介绍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并留下联系方式。

征集截止时间:9月20日。

统筹:王冬梅

执行:董佳理

视觉:王玉

编辑:葛生华

校对:沙星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