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话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郑风
2024-10-11 12:12:32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翻译

从出生开始,到死亡结束。

长寿的人,占到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到十分之三;还有一种人,本来可以长寿,但是过于追求长寿、反而导致早夭的又占十分之三。为什么呢?以为他们刻意追求长寿而致。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走在路上不用躲避犀牛、老虎,来到战场上不用披戴盔甲。犀牛没有用角顶的地方,老虎没有用爪抓的地方,兵器没有容下刀刃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顺合大道规律,不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解读

出生入死。

古人视生如远行,视死如归,故称之为“出生入死”。这一点,在《庄子》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

庄子妻子去世,他的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庄子“箕踞鼓盆而歌”,惠子很生气,“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意思是你妻子和你生活在一起,比你年龄大,如今先你而死;你不哭也就算了,然而却一边敲着盆子,一边唱着歌,这岂不是太过分了!

庄子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翻译过来大意如下:你说的不对。她刚死的时候,我有何曾不悲叹呢!可转念一想,她最初原本就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甚至连形成生命的元气都没有。恍惚之间,变化中产生了元气,元气变化凝成了形体,形体变化形成了生命。如今又变回了死亡,就像春秋冬夏四时轮转一样。人死了之后,就像安静的熟睡在天地这个大房子里面,我却为之嗷嗷而哭,这也太不了解天命了,所以我就停止了哭泣。

《大宗师》中,庄子通过真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总而言之,古人的生死观是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接下来,老子把人分为三类:长寿的人,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三,原本是能够长寿的,但是过于在乎养生,反而伤害了生命。这十分之三,是老子强调的重点。

什么是生生?过于爱护生命。生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想长生不老的人。古往今来有很多皇帝都有服丹的经历,原本想延年益寿,结果反伤了卿卿性命。如秦始皇。

第二种是纵情欲望的人。五色、五味、五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等等,生命力折耗在声色犬马上面,也会导致早夭。

三个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就是后面的“善摄生者”。

所谓的“善摄生者”,就是“古之善为道者”。善为道者,知道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顺应着大道规律而行事,使自己不处于险地。

《庄子·人间世》中写了养虎的故事: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和老虎相处也有秘诀:不敢给它活物,不敢给它完整的猎物,以免激发它的兽性;不让老虎饿肚子,以免激发它的怒火。

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能够提前避开使自己置于危险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善摄生者”,才能够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