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和口碑,这似乎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两大金标准。而《志愿军:存亡之战》,这部自上映以来便话题不断的影片,却在这两项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国庆档,那个被众多大片争得头破血流的黄金时段,它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迅速斩获了超过7亿元的票房,犹如一匹黑马,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不仅仅展现了市场对其的强烈反响,更透露出观众那份难以掩饰的热情。
猫眼专业版,这个影视圈内的数据风向标,用它那冷冰冰的数字,告诉我们一个热腾腾的事实:截至10月7日21点56分,2024年国庆档的总票房已经突破了21亿元的大关。
在这一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志愿军:存亡之战》以8.03亿元的票房成绩独占鳌头,成为国庆档期的票房领军人物。这不仅是电影本身的胜利,更是对那些默默奉献、致力于讲述历史故事的创作者们的一种认可。
在这份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波澜。唐国强,这位在影视圈内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老戏骨,对于自己在电影中的戏份被大量删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在接受采访时,他那双平日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此刻却闪烁着不满的光芒。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编剧团队和导演陈凯歌似乎在“加入个人喜好”,把原本属于他和刘劲的戏份,像分蛋糕一样,大块大块地分给了他们的“亲信”。这话一出,立刻在圈内圈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说到这个“亲信”,就不得不提陈飞宇了。这位年轻演员,在《志愿军》系列电影中,那可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尽管他的演技一直备受质疑,甚至有人调侃他是“靠爹上位”,但在这部电影的第二部中,他的戏份却明显增加,甚至取代了原本属于唐国强和刘劲的角色。
这种明目张胆的偏袒行为,自然是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和愤怒。大家纷纷表示,看电影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看导演如何“夹带私货”的。这场“演员变动”事件,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影视圈内的种种现象,比如导演的个人喜好与作品专业性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演员的演技,又应该以什么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些问题,就像是一串串的问号,悬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但话说回来,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观众对《志愿军:存亡之战》的观影热情却是丝毫未减。毕竟,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故事。
这份情怀,这份敬意,是任何争议都无法抹去的。所以呢,当这部电影在2024年国庆档创下了票房冠军的记录,到10月8号上午9点半,票房已经超过了8.5亿,观众人数也超过了2046万,我们就明白,这部电影已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场“演员变动”事件,对《志愿军》系列电影的后续发展,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原本期待看到唐国强和刘劲精彩表现的观众们,现在对这部电影失去了信心。他们的观影热情下降,票房表现也开始令人担忧。毕竟,电影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门生意。没有了观众的支持,再好的故事,再大的制作,也只是一场空谈。
其实,这场风波,何尝不是对影视圈的一次警醒呢?在这个信息爆炸,观众口味日益挑剔的时代,如何平衡导演的个人喜好与作品的专业性,如何公正客观地评判演员的演技,已经成为了摆在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面前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始终牢记,电影是为观众服务的,是为讲述那些值得被记住的故事而存在的。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电影这门艺术,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所以,对于《志愿军:存亡之战》来说,票房和口碑的成功,只是它走向成功的一小步。而如何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持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才是它能否真正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的关键。对我们每个看电影的人来说,支持那些认真讲故事的电影,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好处。毕竟,在这个什么都快的时代,能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一部好电影,真的是一种挺难得的享受呢。
#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创作挑战赛六期#
#新星计划5期#
#双星计划2周年#
#顶端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