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搜狐医药 | 希望和未知并存?揭开临床试验的神秘面纱
搜狐健康
2025-05-27 06:27:01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要不要参加临床试验?” 这是很多肿瘤患者及家属面临的一道常见选择题,交织着对生命希望的渴求、对未知风险的恐惧、对治疗效果的忐忑。患者和家属往往陷入复杂的情绪漩涡:既渴望抓住创新疗法带来的 “生命新希望”,又难免因 “试验” 二字担忧未知副作用、治疗不确定性,甚至害怕成为 “小白鼠”。

我们该如何理解临床试验?参加临床试验有什么益处?对照组是不是比试验组治疗效果差?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全国 “520 国际临床试验日” 宣传活动上,多位专家围绕这些患者及家属关心的核心问题,给出了清晰而权威的解答。

图说 / 2025年全国 “520 国际临床试验日” 宣传活动现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首先指明了临床试验的重要意义。他强调,临床试验是有益和必须的、临床试验志愿者是应被尊重的、是可能获益的,全社会应当共同传递临床试验的科学价值。

据了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开展5300余项临床研究,更是推动198种抗肿瘤新药通过院内开展的临床试验成功上市,这一数字占到我国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的83.4%。仅2024年,医院就有15个新药成功上市,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患者们的积极参与,也凸显了患者在临床试验推动过程中的重要性。

图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举行临床试验咨询义诊活动

那么,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能从中获得什么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鹏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疗效优势上,部分尚未上市的新药,可能具有超越现有标准治疗疗效的潜在优势,可能为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在经济支持方面,患者不仅能免费使用药物和接受检查,部分项目还会提供一定补助,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安全保障层面,临床试验对于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处理有着更为严谨的流程,绝大多数Ⅲ期临床研究的安全性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于 “对照组是否吃亏” 这一普遍存在的疑问,刘鹏教授解释说,对照组采用的均是当前最规范的治疗方案,并且部分研究设计允许对照组在治疗失败后交叉至新药治疗组,所以患者无需过度担忧。

图说 / 刘鹏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义诊

临床试验的发展现状,是新药研发进程的重要印证。随着全球医药研发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在临床试验领域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深刻转变,正从单纯的“参与者”逐步向“引领者”迈进。特别是近几年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发展,持续拉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部分领域甚至展现出了领先的潜力,这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优质治疗选择。可以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不仅是新药上市的 “催化剂”,更是惠及患者、推动肿瘤治疗不断进步的核心。

在临床试验的参与途径上,刘鹏教授指出,一方面,医生会主动告知患者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主动向医生咨询。医院的GCP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研究信息匹配服务,即便患者所在科室没有合适的研究项目,也会被推荐至其他团队。

刘鹏教授呼吁公众要理性看待临床试验,不要将临床试验视为“最后的选择”,事实上,部分晚期肿瘤的一线治疗指南已经把优质的临床试验列为首选方案。对于患者而言,临床试验已经不再是令人生畏的难题,而是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新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