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桥熙
杞县大同小学 五(7)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一句诗。清明时节,梨花如雪般纷纷飘落,愿对亲人的爱与怀念岁岁不改,这就是清明的意义。
哀思绵绵,杨絮摇曳,心中思念故人,愿他们永远安息。清明节有许多习俗,如扫墓、踏青、祭祖……清明节到了,我也要和家人一起祭拜先祖。
淅淅沥沥的雨声异常沉闷,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悲伤,压抑的氛围使我的胸口隐隐发闷。当天,我早早就起床了,一反往常的拖拖拉拉。爷爷敲了敲门,让我快些准备去祭祖。到了墓地,我环顾四周,零星的坟头上鲜花点缀,有的已有纸灰飘散。这烟雾与生机勃勃的春景格格不入——远处的油菜花如金色的海洋,柳枝随风轻舞,嫩绿的小草沾满雨珠,百合的清香在空气中萦绕,仿佛思念已揉进芬芳。
我拿着精心挑选的菊花来到祖先的墓前,温柔的清风拂过裙摆的褶皱,似在诉说时光里的绵长记忆。父亲握着锄头清理杂草,母亲小心翼翼地摆放供果。我蹲下身,学着大人的样子将菊花轻轻放在墓碑前。一时间无人说话,静得能听见雨水滴落的声音。父亲弯腰点燃香烛,袅袅青烟携着春风,舒展地上升、再上升……
站在祖先的墓前,我将最后一枝白菊摆放好。春风拂过墓碑旁新抽的嫩芽,就像奶奶从前摸我头发时那样温柔。爸爸说,祖先们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可我知道,他们其实住在我们扫墓时流下的汗水里、藏在青团清甜的艾草香中。我把墓碑擦得亮亮的,就像奶奶当年教我写名字时,把练习本擦得干干净净一样。回家的路上,我握紧妈妈的手,忽然明白,清明祭祖不是要和过去告别,而是要把祖辈勤劳善良的故事,像春天的种子般种进心里,等它们慢慢发芽长大。
(辅导老师:杨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