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孙科
提到石墨烯你会想到什么?是会发热的神奇座椅,还是新能源汽车的高效电池组件?
11月28日,河南再添一家省级实验室——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正式揭牌。至此,3年时间,河南省实验室数量已达到27家。
中原石墨烯实验室为何落地河南?将给河南带来什么?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中原石墨烯实验室主任刘忠范。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图
不到三个月时间
又一家省实验室“上新”
顶端新闻: 作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电子器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产业价值。此次,为何选择在河南落地中原石墨烯实验室?
刘忠范:其实,走出北京的第一步,我也没想到是河南。
这次落地河南,首先是河南各级领导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河南有很好的创新、干事氛围。另外,河南是工业大省,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能为石墨烯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此外,最重要的是,“河南速度”“河南效率”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8月30日,建设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步入实质性阶段。如今,不到三个月时间,实验室已经正式揭牌,这样的效率让我对在河南所做的事情充满期待,我们也会全力以赴。
打造“中原碳谷”
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顶端新闻:建设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您觉得有哪些意义?
刘忠范: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总体战略布局来说,北京,我们的总部所在地,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材料研发机构和产业落地的平台。
我们一直希望打造千亿级的石墨烯产业,而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是我们走出北京的“第一站”。在我们的设想中,北京研究院关注的是材料的研发、中试(产品正式投产前成规模、多批次的量产试验)和装备制造,而在河南,重点是规模化的生产线、应用场景的开发。河南与北京是双轮驱动、相互赋能、错位发展的。
从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的角度来说,河南是碳材料、超硬材料大省,超硬材料及相关的碳基材料产业做得非常好,同时,碳材料也是河南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当前,我们在郑州航空港区谋划了10平方公里的“中原碳谷”,将在这里汇集一批从事碳材料研究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带动形成碳材料产业集群,为打造万亿级的“中原碳谷”提供创新动力支撑。
将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在市场中的应用
顶端新闻:石墨烯作为目前已知导电、导热性最好、最轻、最薄、高透光、高稳定性、高比表面积等多种优异性能于一身的前沿碳材料,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在您的规划中,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对接产业,您认为,从实验室走入市场,还有多远的距离?
刘忠范:如果把大规模的市场落地算做终极目标的话,现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一直觉得,在实验室里做材料,做出来的是“样品”,而从“样品”到规模化的产品,这一关特别重要。
差别是什么?举例来说,在实验室里做石墨烯单晶晶圆,研究阶段,做一片就可以写文章了。但规模化的产品是什么?需要做成千上万片一模一样的单晶晶圆,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从“样品”到产品,这是一个跨越,这个跨越,我们的团队在北京已经完成了。
不过,规模化的产品并不等于市场落地的商品。商品需要参与市场化的竞争,被市场接受。
建设河南中原石墨烯实验室,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规模化的产品变成市场落地的商品。所以,中原石墨烯实验室会更关注找到应用场景、匹配应用场景。
目标:世界领先的碳材料产业基地
顶端新闻:对于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的发展,未来有什么目标?如何实现?
刘忠范:我们有一个美好的蓝图。在我看来,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其他的省实验室有所不同,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和成果转化公司建设在同步进行,在成立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的同时,还成立了中原烯碳有限公司,而设立中原烯碳有限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对一”的承接实验室的研发成果。
接下来,我们会做两条产线,一条是几十万平米的蒙烯玻璃纤维产线,另一条与平煤集团合作的石墨烯散热膜产线。未来2—3年内,两条生产线就会向市场提供产品。
此外,中原石墨烯实验室并不是从“零”开始建设的,我们有北京总部的基础,我自身也在该领域有16年的研发经验,我们是从一个中试平台的水准上,向前推进产业落地的。相信未来3~5年时间,就会有大量的产品、商品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市场上一个个有竞争力的石墨烯商品。
在“中原碳谷”的核心区,我们还规划有200亩的石墨烯产业园,很多石墨烯应用场景和生产线会放在产业园内,同时,许多国内外相关的碳材料相关企业已经抛来“橄榄枝”,将“落户”产业园。
我坚信,不久后的将来,“中原碳谷”会成为世界领先的碳材料产业基地。
【延伸】
中原石墨烯实验室由河南省科学院、郑州航空港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牵头组建,平煤神马集团等单位参建,依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发和专业化团队,聚焦超级蒙烯材料、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晶圆、烯碳纤维等石墨烯材料的应用场景研究和工程化验证,致力打造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的专业化、工程化示范平台,为河南培育千亿级碳材料产业提供创新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