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工学院弘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传统,按照把学校建成河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区、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先进技术创新转移与服务基地的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围绕产业建设专业,深度参与地方产业发展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精准对接新乡发展战略和新乡市“8+17+N”产业链群,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方向,面向作为中国起重机械之都、电池工业之都、振动之都、过滤之乡的新乡,设置智能车辆工程、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工业设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学科专业,构建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度参与地方产业链群培育。
建强优势学科专业。壮大机械制造、电力电气、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新能源材料等5个专业集群,做强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等应用型专业,加大起重装备、分离设备、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新型化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及储能、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等方面人才培养,为新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
做优特色学科专业。设置全国唯一的电缆工程专业,充分发挥独特的专业特色,依托线缆结构与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电缆工程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行业学院,加强与金水电缆、胜华电缆、华洋电工等25家规上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联系,研究开发适用于线缆制造的铜基、铝基等高纯度新型材料,不断提升电缆制造冷热加工工艺水平,实现产业数字化、低碳化发展。为线缆行业输送4000余名优秀毕业生,胜华电缆等全国知名电缆企业80%以上的技术骨干为学校毕业生。
二、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进高层次科研带头人,培育科研团队。牢固树立人才强校办学理念,进一步改革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尤其是引进新乡“8+17+N”产业链群急需的高层次科研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助推新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卫华集团建立了博士服务站,向辉县市、长垣市、获嘉县、平原示范区等选派了10余名博士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解决制约行业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3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2项。
联合组建科研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学校与机电类行业共建了新乡市机电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新乡市政府共建了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金水电缆共建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新飞集团、矿山起重等企业共建2个产业研究院、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加大联合、共建、融合力度,积极与地方合作,探索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应用场景开发平台,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建科研平台、中试基地。积极鼓励学校博士、教授进企业,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进行科技咨询和成果推广,教师主动参与和承担与企业横向合作的科技研发项目,鼓励教师将实验室延伸到企业,在企业联合组建实验室。
联合开展新乡重点科学研究领域攻关研究。重点围绕新乡“8+17+N”产业链群发展的需求,在高强高导高耐磨铜合金材料研发、起重装备设计、优化与仿真、起重装备故障预测、复杂精密件制造、电池材料设计与应用、动力电池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机械装备智能化设计、装备智能运维等方面,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2019年以来,学校与新航集团等企业签订了244项科研项目合同,累计到账科研经费4256余万元,校企联合授权专利66项,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15项。
三、对接地方人才政策,实现人才引进合作共赢
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对接新乡“1+13”人才政策,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博士、特殊紧缺急需人才。以咨询、讲学、短期岗位聘用、项目聘用、联合攻关等引智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持续发展,攻读博士学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37名。
完善校地企一体化育人机制。坚持能力为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协同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接产业人才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能力需求重塑课程体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设计、实习实训,邀请企业专家学者、技术骨干到学校为学生作辅导报告,定期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践。
加强“学在新乡、留在新乡”教育引导。充分利用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激励导向作用,用先进人物带领群众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热爱新乡、扎根牧野,为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作贡献。广泛宣传报道新乡市驻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新创新创业政策,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毕业生,“学在新乡、留在新乡”在学校蔚然成风。
四、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
建立河南线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解决河南电缆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化矛盾突出,缺乏高端产品等问题,学校预筹备成立由学校、省内外著名电缆企业牵头,联合河南省电工学会及线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组成河南线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体内,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双方借助各种教学科研平台,联合打造科研攻关团队;学校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瞄准产业需求,调研征集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和技术性难题,产出一批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引进组建重大创新平台及分支机构。鼓励教师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主动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沟通交流,争取在学校设置分中心(实验室)。积极推进学校与贵州大学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重庆邮电大学大数据智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参与相关科学研究。
本文来源于河南工学院,由“河南高教”整理编辑。
河南高教融媒体矩阵
更多平台点击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