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南有一座寨堡叫盘氏寨。修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
寨堡修建在约300米高的盘氏山顶上,寨形如碾盘,呈圆形,面积约为60多亩,随山势四周建有寨墙。寨墙高约8—10米,厚约5-8米,夯土修筑。寨设有东、南、北三个寨门,由青石垒砌而成,大门是用槐木外包铁条饰边,中间是铁皮加圆钉加固而成。并置三个土炮楼,水井一口,瓦房、草房数间,多挖土窑洞。
盘氏山
盘氏寨依山势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西临泽河,水绕盘氏山湍湍而过,那流淌着的水声,仿佛在讲述着盘氏寨的红色故事。
钟楼的遗址
盘氏寨修筑完成后,为了警钟号令,在西边一处制高点,设置了钟楼,钟楼里挂着一口直径1米,高1、6米的铁钟。有专人守护值班,当发现刀客(士匪)来侵犯时,连敲四下大铁钟,意思是“刀客来了!”,那钟声洪亮,能传二十多里。钟声就是号合,寨子周围的百姓听到钟声,带儿携女,牵着牲畜急忙向寨上奔去,进入寨子躲避刀客的抢劫。所以寨上的钟声,是当地人们防刀客的信号,被称为防匪警钟和保命钟。
盘氏寨不仅是这一带人们躲避刀客的安全寨堡,也是抗击刀客的坚强堡垒,抗击了刀客的多次侵犯。
著名的一次抗击刀客战役,是1930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股300多名刀客,把寨子团团围住,用快枪和土炮向寨子发起轰击和射击,企图打开寨子,抢掠财产。经过寨子人们的英勇阻击,从早上八点多一直打到中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打退了刀客的进攻,保住了寨子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杨北方像
盘氏寨的人们具有丰富的智慧,为了迷惑刀客,在寨北崖下猿人洞(甘子洞)人们放了一排水缸,水缸倾斜放着。一天,一群刀客攻寨,远远望见水缸口,水缸里的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刀客以为是一排大炮,吓得抱头鼠窜。
杨北方的墓碑碑文
时居在寨堡北门下的杨北方,胆大心细有智谋,当刀客攻不开盘氏寨,准备烧毁寨堡外围附近的民房时,杨北方不顾自己的生死危险,出面与刀客周旋,智退众刀客,保住民房不被刀客烧掉。因此杨北方被称为“设巧计解救众乡邻”的智多星!
1935年,27岁的杨北方(1908年一1976年),苟堂于家湾人,是当地知名人士,由于受先进思想的影响,跟随当时的共产党人张书印(大隗进化村人)、革命人士樊百泉(苟堂关口人)一起,在盘石寨秘密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当地农民举义旗,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地,开展解放妇女放脚和男子剪辩运动,像一支火炬点燃了苟堂一带的革命烈火。苟堂一带很快出现妇女放脚,男子剪掉辫子,破除旧习俗树立新风气的运动,解放了妇女,使妇女获得了主权。
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盘石寨建立了密南抗日办事处分办事机构,(总办事处,设立在禹州不过崖山顶的寨子内),办事处主任由地下党密县岳村人郑建中(原名郑成勋)同志担任,郑建中地下党员、革命人士樊百泉(密县关口人)、先进人士杨北方等人,在盘氏寨秘密建立抗日民主协会,经常召开会议,一起商讨抗日救国大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组织当地农民群众,建立组织秘密开展抗日活动。
密南抗日游击队队长李马虎,带领游击队以盘氏寨为秘密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侦察敌情,给八路军送情报,昼伏夜出偷袭敌营,火烧大隗寨,使敌人闻风丧胆,沉重打击当地反动武装势力。
由于有人告密,李马虎在七峰山被伪保安团围住,但李马虎毫无惧色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
李马虎终因负伤被捕。敌人对李马虎进行威逼利诱,但李马虎除了痛骂外毅然不被所诱。
敌人就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凶残的敌人使用“坐飞机”、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所有的酷刑都用上了,但李马虎坚贞不屈,高声痛骂敌人。
敌人在他的面前毫无办法。最后用绳捆住他的双手,用绿豆般粗的铁丝穿透肩膀骨从玉皇庙牵着他进行示众,一直到大隗二十多里,每走一步敌人拉一下铁丝,鲜血顺着铁丝往下滴,滴染在二十多里的路上,绽放出英雄之花,李马虎大义凛然,一边走一边高喊共产党万岁。
大地显得阴沉沉的,雪在纷纷地飘落着,在大隗双洎河滩上英勇的李马虎带着浑身的伤痕巍然地像一棵青松挺立地站在那里,面对敌人的枪口用嘶哑的声音高声喊到:“今天杀了我李马虎,二十年后我还是条汉子,你们是杀不死的”
一阵枪声伴随着李马虎的声音,响彻在大隗双洎河的上空,久久地在回荡着。
被敌人逼着前来观看的群众都哭了,是被李马虎的英勇无畏的壮举而感动地流下的泪。就连那些伪保安团团丁们也低下了头……
豫西八路军抗日先遣一支队,为了救治八路军伤员,在盘′氏寨上设立了临时战地急救所,为了安全,把急救所设在寨上的窑洞里。在这里救治了在密南战役中负伤的八路军指战员。使负伤的八路军指战员及时得到救治,痊愈后又奔赴抗日前线。
1948年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谢(富治)部队第四、九纵队,解放整个密县和苟堂地区,盘氏寨归大么岭乡辖区管理。1949年土地改革时,归小刘寨村管理。从此,苟堂人民真正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
如今,盘氏寨像一座红色的历史丰碑挺立在那里,展示着它的雄姿。
小刘寨村党委书记、村主任杨国平,具有开拓意识,他传承了盘氏寨的红色历史文化,从2020年开始,投资打造这块红色历史文化遗址,着力把盘氏寨打造成为宜游宜教宜健身宜乐的美丽景区。
盘氏寨给人留下了红色的记忆,使我们深深地感到:
盘氏寨堡山脊建,
北西陡峭东南缓。
森严壁垒钟声呜,
抗击刀客斗敌顽。
革命火炬燎原燃,
抗日烽火捷报传。
人民翻身做主人,
传承文化换新颜。
讲述人:杨卓瑜,1940年出生,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长沟组人,退休教师,在讲述盘氏寨的红色记忆故事。
【作者简介】见闻,原名王树森,河南省新密市人,汉族,出生于1954年,大专学历,参战退伍老兵,热爱部队生活和乡村生活创作,现为官方美篇平台优质作者,曾获得美篇情感之星称号,曾获得32项奖;
顶端新闻客户5级作者,曾获得10枚勋章;婵娟文学社、新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密城记》优秀作者称号。获得原创文学、璀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先后创作出750余篇作品,代表作:报告文学《致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小小说《媒妁》、《王彦章传奇》、《岐伯传奇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