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师拍桌:这 20 个易错实验,中考每年必考却总有人丢分!
**
在中考物理的战场上,实验题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考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考验大家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有 20 个易错实验,几乎每年中考都会出现,可总有些同学在这些题目上丢分,让物理老师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易错实验的神秘面纱,看看如何才能避免丢分。
力学实验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这个实验常让同学们混淆的点在于器材的使用和实验结论的推导。实验中用到斜面、小车和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面。易错点在于,要多次让相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然后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来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很多同学会忽略 “同一高度” 这个关键条件,导致实验误差大,结论错误。例如,在某次考试中,有同学随意让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下滑,得出的结果自然无法正确反映阻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正确做法是深刻理解实验目的,清楚每一步操作的意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操作。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此实验与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器材相似,极易混淆。实验用斜面、小球和木块,研究小球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时,要让不同质量小球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保证速度相同;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用同一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改变速度。一些同学在操作或答题时,分不清变量和不变量,比如用不同质量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就无法确定动能变化是由质量还是速度引起的。像这样的错误,只要明确实验目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仔细分析每个步骤中需要控制和改变的因素,就能轻松避免。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需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依据是二力平衡原理。但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很难保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不准确。另外,部分同学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在木块加速或减速运动时也认为弹簧测力计示数是滑动摩擦力大小。比如,有的同学急于完成实验,快速拉动木块,这样读出的示数就比实际滑动摩擦力大。正确做法是多练习平稳拉动木块,使木块尽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牢记实验原理,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
光学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找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并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易错点在于,很多同学在测量角度时,没有正确理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导致角度测量错误。例如,有的同学误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入射角或反射角。此外,在验证三线共面时,部分同学操作不规范,不能准确得出结论。要避免这些错误,就要在实验前明确各个概念的含义,操作时仔细找准光线和法线的位置,规范测量角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有:一是在选择玻璃板时,没有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导致出现两个像,干扰实验观察;二是在确定像的位置时,没有使未点燃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距离时不准确。比如,有的同学使用了厚玻璃板,看到两个模糊的像,无法准确确定像的位置,进而影响后续数据测量。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薄玻璃板,实验时移动未点燃蜡烛,使其与像完全重合,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但很多同学在实验时忽略这一步骤,导致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或只能成在光屏边缘。在探究不同物距成像特点时,有些同学记错成像规律,比如分不清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像的大小变化与物距的关系等。例如,在某次考试中,题目给出物距范围,要求判断成像情况,有同学因记错规律答错。避免这类错误,需要在实验前认真调整器材高度,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现象,牢记成像规律,多做相关练习题加深理解。
热学实验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时,易错点集中在温度计的选择、放置和读数上。有些同学不根据被测物体温度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导致温度计损坏或测量不准确。在放置温度计时,没有将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或者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没有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就读数,或者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比如,测量热水温度时,有同学使用了量程为 0 - 50℃的温度计,结果温度计因超量程损坏;还有同学在读数时俯视温度计,导致读数比实际温度偏高。正确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将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碰容器,待示数稳定后,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读数。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以及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同学们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在组装实验装置时,顺序不正确,导致后续操作不便;在观察气泡时,没有准确描述沸腾前后气泡大小、数量的变化;记录温度时,没有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数据不完整。例如,有的同学先安装温度计,后安装石棉网和烧杯,发现位置不合适又重新拆卸安装。为避免这些问题,实验前要规划好装置组装顺序,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气泡变化,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电学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此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很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准确控制变量,比如在更换电阻后,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在连接电路时,还容易出现电路连接错误,如电流表、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等。例如,在某次实验中,有同学将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不仅无法读数,还可能损坏电表。要正确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深刻理解控制变量法,连接电路前认真分析电路,按照电路图正确连接,连接过程中注意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式。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R = U/I,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来计算电阻值。常见错误有:一是实验前没有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如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指零,滑动变阻器是否能正常工作等;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或者在计算平均值时出现错误。比如,有同学在实验前未检查电流表指针,发现指针未指零时直接使用,导致测量电流值不准确;还有同学只测量了一次数据就得出电阻值,结果误差较大。正确做法是实验前仔细检查器材,实验中多次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根据公式计算电阻后求平均值,计算过程要认真仔细,避免计算错误。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类似,但实验原理不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是 P = UI。这个实验的易错点在于:要测量小灯泡在额定电压、高于额定电压和低于额定电压三种情况下的电功率,有些同学会遗漏其中一种情况;在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时,操作不够精细,导致电压值不准确。例如,在某次考试中,题目要求测量小灯泡在三种电压情况下的电功率,有同学只测量了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其他两种情况未测量,丢分严重。为避免此类错误,实验前要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操作时仔细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准确达到指定值,认真记录每种情况下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公式计算电功率。
这 20 个易错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板块,是中考物理的重点考查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对这些实验进行系统梳理,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注意实验中的易错点,多动手操作,多做相关练习题,这样才能在中考中遇到这些实验题时,做到游刃有余,避免丢分,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