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冒号杂文集《家国情怀》目录及文章亮点
激流文学
2024-09-19 18:01:41



      《家国情怀》杂文集,共80篇,11万余字。以创作先后排序,将心中愿景直吐;断断续续,数年乃成。
     书中文章,均立意坦正,逻辑明晰,文笔练达;所叙所议,皆提炼了作者认知,包罗了社会众相,给出了个人方案。
     该书直面当下,展望未来。给普通读者呈现了探求路径,给社会大众增添了思考意趣,给生活工作归纳了应对方法,给国学精髓提供了应用场景,给有志人士注入了壮志豪情。
      虽非鸿篇巨制,或今古奇文;却在挖掘自身,总结历史,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敢说能想,用心用情。虽非字字珠玑,或至理名言;却为各行各业的翘楚,提供了一把思考的钥匙,或砌墙的工具。


目录


第1章【现代企业要铲除围墙里的封建主义】
第2章【把握人际关系的两条原则】
第3章【保密是发展的留白】
第4章【辩论和考察是思想升华的双翼】
第5章【不要把不良情绪传导给别人】
第6章【常识,逻辑,良知,情怀】
第7章【挫折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代价】
第8章【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要世代警惕】
第9章【国内应严控黑人与国人通婚】
第10章【警惕美国策反中国大学生】
第11章【军事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
第12章【浪费的忧患,猛于短缺】
第13章【两种职业的阴阳现状】
第14章【让外国人仰视,才叫真强】
第15章【人工智能要商用军用同步推进】
第16章【忍耐关系到人类长存】
第17章【社会主义的两大核心目标】
第18章【师带徒与上聘下的制度缺失】
第19章【适度攀比是一个民族的优点】
第20章【我们其实没有想像中的不可或缺】
第21章【金牌,实力与底气】
第22章【要让中文成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
第23章【怎样杜绝教师收家长红包】
第24章【怎样防范医生收患者红包】
第25章【中国需要用周期性自卫战争教育世界】
第26章【中国要防止产业空心化】
第27章【中国要率先打造全能无人舰】
第28章【我们要在认清差距中赶超美国】
第29章【如何杜绝假冒伪劣食品的产生】
第30章【中国家庭的两条返贫途径】
第31章【繁荣过后要警惕政权更迭和文明衰落】
第32章【中国需要用民族主义防范民粹主义】
第33章【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和启示】
第34章【中国的纵横之术和纵深之路】
第35章【俄战场日开支与资源型国家的战争潜力】
第36章【制裁的恐怖主义属性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37章【武统与信息化战争中的多维对抗】
第38章【中国要以公益企业形式留下低端产业】
第39章【给N大校领导的一封信】
第40章【中国高校亟需实行两大改革】
第41章【中国强大了,世界就和平了】
第42章【“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人的精神塑造】
第43章【“以迂为直”的读书方法】
第44章【国家必须将学生近视率纳入教育考核】
第45章【花几千万跟股神吃一顿饭值得吗】
第46章【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逛商超】
第47章【将领的五种素质】
第48章【如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第49章【石油,黄金与美元的相关性】
第50章【中国共产党不惧怕言论自由】
第51章【爱国能臣,与贪权,贪钱,贪色者之间】
第52章【地方文联作协去编制化更利于文艺发展】
第53章【如何防止思想行动的“左倾”或“右倾”】
第54章【水利工作与中国的兴衰存亡】
第55章【“三湾改编”的三个启示】
第56章【浅谈中国的粮食和能源战略】
第57章【“三起三落”与政治家的功勋名望】
第58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第59章【不宜将孩子从小送到国外学习和生活】
第60章【喀什应当升级为中国第五个直辖市】
第61章【要永远铭记收复国土的历史功臣】
第62章【民间贷款机构像肌体上最易恶变的肿瘤】
第63章【新闻联播应作为学生每天必修思政课】
第64章【离职的主要原因与人际关系处理】
第65章【藩镇化乱国,帮派化乱政】
第66章【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弊病】
第67章【机关人员应轮流走出办公室】
第68章【关于新冠解封的一些想法】
第69章【政治家要能妥处安全和发展问题】
第70章【如何才能在单位舒心工作】
第71章【一流政治家必须经过哪些历练】
第72章【沉迷游戏可以毁掉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73章【美国的打压,让俄罗斯两次成就中国】
第74章【高校人才选拔和再培养的几点思考】
第75章【顶级营销策略与实体店的春天】
第76章【中国为何很难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第77章【中国的外援方式和外部布局】
第78章【如何降低离婚率,提高人口素质】
第79章【教科书的去鲁迅化需要教育部三思而行】
第80章【决定中国国运的国务院四大关键部门】



正文选读


                       第20章
        我们其实没有想像中的不可或缺

      凭栏眺望大海,方觉自身渺小;天上一颗恒星,人间一粒沙子。现实世界里,我们其实没有想像中的不可或缺。
      大街上,你仰不愧天,天天面对熙来攘往的行人;走过后,习焉不察,又何曾记住一张面孔,又有哪个行人会记住你?单位里,你一寸丹心,日日笑迎相安无事的同事;分别后,鱼沉雁杳,又何曾牵挂几张面孔,又有几个同事会想念你?
      其实,在感情方面,人和人是差不多的,人一走,茶便凉;在工作方面,活与活,也是差不多的,你所能,人亦能。
      现实生活中,你之所以放大了同事,同学,邻居,领导……这些人对你的在乎,未必是因为你对这些人在乎,却一定是因为你对自己的付出在乎。而你的同事,同学,邻居,领导……这些人未必都是无情的动物,却一定都是移情的动物。
      所以,生活中,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瑕瑜互见的打扮而难为情,也大可不必为别人洗垢求瘢的评说而生闷气。因为别人不可能如你想像般那么在乎你,你也不可能如别人想像般那么在乎别人。
      就坦然地让别人去看你,坦荡地让别人去说你吧。既然想无鱼作罟,就满足一下他们的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报复心理。事一过,人就凉。你越在乎,别人越较真。
      和好友分别多年,你会突然发现已很久没和他联系了;和恋人分手多年,你会突然发现对方一家子过得好好的。
所以,在别人眼中,你真的没有那么不可或缺。而事实上,你也并非龙蟠凤逸。
      在工作中,你总想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表彰;而当领导表扬了你,又很容易误认为,只有你才能胜任这个岗位,才能取得这个成绩。
      其实,当众说你好话的人,往往是最不把你当回事的人。领导重视你,只能说明你对领导有利,未必说明你对工作有利;位置留给你,只能说明这个位置对你很重要,未必说明你对这个位很重要。
      尽管你想努力改变或努力回避的,在别人眼里,大多是无所谓的;但你仍然要努力改变或努力回避一些东西,哪怕结果是一厢情愿的。原因很简单:别人可以不在乎你,但你要在乎你自己; 你有办法不在乎别人,却无法不在乎你的亲人。(2021/7/28草,2024/5/16改)



                        第79章
 教科书的去鲁迅化需要教育部三思而行

      在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肯定不乏有能力,有担当的一流教育家。但这些一流教育家,可能骥服盐车,不居于关键位置。否则,中国的基础科学教育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不会一直这么大;否则,中国的诺奖科学奖获奖人数跟欧美国家相比,不会一直这么少。
      同样,在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肯定有补偏救弊不足,贵耳贱目有余的外行领导,且拥有绝对话语权。否则,就不会掀起“学生书包变重,教师收礼成风,资本侵噬教育,贵族学校正红”的功利化,市场化的教育逆浪;否则,就不会发生教科书去鲁迅化这种将学校教育逼入羊肠鸟道的咄咄怪事。
      任何一个稍具常识和逻辑的人,用脚思考都能想明白:鲁迅的文章,闳中肆外,似雷轰电掣;激浊扬清,似源头活水。教科书的去鲁迅化,就是教育的去筋骨化,民族的去精神化。这是一种极其谬误危险的教育渎职行为,甚至是一种极其可恨可诛的阴谋犯罪行为!
      不说邓公在世时便发出过“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喟叹,单凭当下中国学生居高不下的近视率,以及历年高考状元竟无一人能取得科研(创业)成就,成为行业翘楚的现状,便足以证明中国教育的高付出和低成效,足以证明中国教育在体制机制和思想理念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或弊病。在百年大业如火如荼,大国竞争风起云涌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曾经,有个别教育掌舵者,在卸任重要领导岗位后,居然博士买驴,说在位期间“践行了一些有棱有角的理念,干成了几件有滋有味的事情,度过了一段可圈可点的岁月”,似乎国家曾将其牛鼎烹鸡,却把在位期间的教育改革之路搞成了南辕北辙。
      更有甚者,竟然脑洞大开,把教科书的去鲁迅化搞成了指鹿为马。全然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和羞愧之情。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些认知荒芜,能力欠缺的教育管理者,要么是胸无点墨,不辨菽麦,凭裙带关系上位的尸位素餐者;要么是用心恶毒,不得其死,受美帝指使潜伏在中国教育部门的“和平演变”使者。
      中国人,有两个世代引以为豪的精神支柱,永远不容置喙,必须长久矗立。一个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另一个是正义的化身——鲁迅。那些因为愚昧无知而人云亦云或想通过贬低诸葛亮智慧而出名的人,固然面目可憎;而那些因为别有用心而数黑论黄鲁迅先生作品的人,简直狗彘不若。
      对教科书内容的适当调整,一定要防止渡江亡楫;在教科书的去鲁迅化这一事件上,一些买椟还珠的教育管理者给出的理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内涵过于阴暗,文字晦涩难懂。
      说鲁迅先生文章内涵过于阴暗而不能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人,可能认为:鲁迅先生揭露社会阴暗面,不利于提振学生向上向善的思想和精神。怀揣如此天真想法的教育管理者,是不是也会认为:当今国家严惩官场腐败,全力打虎拍蝇,如此曝光官场阴暗面,不利于树立中国的世界良好形象,不利于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呢?
      很显然,中国的反腐败工作,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没有因自揭其短而受到伤害,反而因勇于担当而得到提升。正因为敢于自我革命,才让民众更加拥护和信赖党和政府。
      同样,鲁迅先生的文章,尽管揭露了视如寇仇的社会黑暗面,然而正因为他的勇毅前行和无悔担当,才让处于绝望之中的中国人,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的可能性。
鲁迅先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如椽大笔,透视人性,曝光社会,指引未来。其诗文小说中一系列别出机杼的崇论闳议和错彩镂金的药石之言,本质上都源于救亡图存,崇尚光明,心系国家,关爱人民的思想情怀。正因如此,才支撑起当时千百万处于迷惘和观望状态下的中国人的脊梁,并得到了毛主席的崇敬和赞赏。
      当今中国的文艺队伍,缺少的正是象鲁迅先生这样的南鹞北鹰。而当今中国的教育理念,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恰如夏炉冬扇。对于学校教育,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应当培养温室里的花,而应当培养战争中的狼。在校学生不会也不能脆弱到了解一些风雨如晦的历史,知晓一点无可讳言的人性,就不思进取,就轻诺寡信,就走向堕落。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接班人,只有经历千锤百炼,才能了解人性,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一个有眼光的教育管理者,只有摈弃管窥蠡测,接纳五方杂处,才能领悟雨雪过后始得光风霁月的道理。成功的教育,一定不是因噎废食的顺境教育,而是意在言外的挫折教育。
      想想那些将教科书去鲁迅化的那些人的奇葩理由,岂只是蝇粪点玉,简直是佛头着粪!这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即便是鱼目混珠的猫鼠同眠,即便是点金成铁的斗筲之器,其智商和认知也不至于低到这种程度。那么,这些人的真正居心到底是什么呢?是否也象鲁迅先生文章中的“阴暗面”那般不应当曝光呢?
      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一说,在此不值一驳。鲁迅先生本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南州冠冕,正是在他的倡导和引领下,中国人的文章,才开始从古文转变成白话文,从诘屈聱牙转变成珠圆玉润。虽然在文字文风上仍存在着一定的过渡性,尚未完全达到老妪能解的程度,但总体而言,鲁迅先生的文章,比古代的名家名篇乃至于中国的四大名著,要直白好懂多了。
      我以管见所及请问这些教育专家们,鲁迅先生的文字都嫌晦涩难懂,那么比他的文字更晦涩难懂的古代名家名篇乃至于古典四大名著,是不是也要从教科书中剔除,不让在校学生读了呢?(2024/8/24草,2024/9/17 改)


文章亮点



      《家国情怀》中的文章,有人读后说很感人,有人读后说很带劲;任挑其中任何一篇重读,都能一口气将它读完。
      该书涉及到读者所关心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诸领域。一针见血地点破他们的迷惘,他们的期待,让他们拨云见日。无论是学生,还是打工者;也无论是(想)从政,还是(想)经商,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得到启示。
      现从众多亮点中的“给生活工作归纳了应对方法,给国学精髓提供了应用场景”这两个亮点,作一个简单导读。

一,给生活工作归纳了应对方法。

      生活中,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可以精读第2章《把握人际关系的两条原则》,第5章《不要把不良情绪传导给别人》,第16章《忍耐关系到人类长存》。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可以精读第78章《如何降低离婚率,提高人口素质》。如果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可以精读第7章《挫折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代价》,第12章《浪费的忧患,猛于短缺》,第39章《给N大校领导的一封信》,第59章《不宜将孩子从小送到国外学习和生活》。如果害怕家庭经济未来发生变故,可以精读第30章《中国家庭的两条返贫途径》。
      工作中,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同事关系,可以精读第20章《我们其实没有想象中的不可或缺》,第70章《如何才能在单位舒心工作》。如果不知道如何管理团队,可以精读第1章《现代企业要铲除围墙里的封建主义》,第47章《将领的五种素质》,第66章《现代企业薪酬制度弊病》。

二,给国学精髓提供了应用场景。

      相信大家都看过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这两档节目。成语和诗词,与四大名著,书法绘画,四书五经,中医中药等,都属于国学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国情怀》这本杂文集,精准巧妙地将作者大脑里储藏的整本成语词典(约五千多个成语)中,所有冷僻少用的成语(共一千两百多个,约占成语词典的四分之一),自然熨贴地运用到文章中,且99%以上不重复运用(重复运用的冷僻成语不超过十个)。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成语的超强记忆力和理解运用力,提升了文章的悦读性和艺术性。
      这一千两百多个冷僻成语,是不该被遗忘的国学精髓。但它们的应用场景,读者几乎不可能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见到。   
      因此,通读了这本书,相当于通读了一本成语字典。初读时,假如不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不妨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但将这些冷僻成语放在通俗易懂的文章中阅读,却有助于记住它们。和翻阅成语词典学习这些成语相比,通过文章的应用场景学习成语,更能增加印象,更能便于理解。是在校学生学好成语的捷径。


著者简介:冒号,本名冒建华,江苏南通人,诗人,作家。原为医生,现为自由职业者。先后在国企,外企,地铁,医院等单位工作过。

激流
主管:灰山港镇作家协会
主办:《激流》杂志社
编辑:《激流》编辑部

总编:罗保传
主编:何曲强
副主编:王晓卫  邝海飞  康积智  

公众号邮箱:56794395@qq.com



图片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

还有文学和远方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