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宋蕾:饺子情结(散文)
侯发山
2024-09-07 11:11:12

饺子是中国民间最传统的主食之一,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尤其到春节,无论一年过得怎样,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小时候特别盼着过年,临近春节的那些天,就掰着指头数日子,不仅是因为春节有新衣服有压岁钱,更重要的是有饺子吃。初一早上,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的人。记忆中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饺子的情景,朴素而温暖的仪式感,令我至今对饺子都有一种异常偏执的喜爱。

要说饺子的构成极其简单,除了皮儿就是馅儿,但是自小看我妈包饺子,从盘馅、和面、擀皮到饺子出锅,那是相当严谨的一套流程,肉要选三分肥七分瘦的梅花肉,能看到一丝丝油花,剁到没有大颗粒但也不能剁成泥,调馅需要三次搅拌,先是大料水边倒边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直到肉馅能成团,接着放配菜搅匀,最后用烧热的花生油趁热倒入,再放香油继续搅拌。我妈包饺子更是行水流水,皮儿上放好馅儿,左右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一挤,一个小元宝似的饺子便跳上了案板。

都说最好吃的饺子是妈妈包的。说来奇怪,自小看我妈包饺子,我练就了擀饺子皮的好手艺,一次能擀两个皮,边儿薄中间厚,易包、耐煮。但是,在包饺子上,拼尽全力屡战屡败,依然没有学会包饺子。每逢周末节假日,妈妈都会打电话说带着孩子来,给你们包饺子吃。每每听到这样的电话,儿子都欢呼雀跃,还吧嗒着小嘴说,我最爱吃婆婆包的饺子,一口一个,咬开里边一团儿的肉,真香!

去年夏天开始,妈妈因为腰部骨刺蓬出压迫神经,严重时几乎无法正常行走,她坚持保守治疗,几乎每周都要外出求医。因为担心她的身体,周末我回娘家时不再留下吃饭。有一次回来,还没走到家,儿子忍不住问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到饺子?于是,我从超市买了饺子皮,努力从记忆中搜索妈妈包饺子的每一个细节,终于吃上了一顿不像饺子的饺子。

妈妈的身体状况好转后,就给我们打电话报平安。儿子在电话里说,婆婆你身体好点了吧,我妈学会包饺子了。电话没断,好一会儿才听到她失落地“哦”了一声。

又到了周末,儿子提前就给外婆打了电话,说想吃饺子。我们一家三口一进门,隔着厨房的推拉门,就看到爸爸佝偻着腰在擀饺子皮,妈妈在方凳上坐着包饺子,依旧是记忆里那般娴熟。儿子嚷嚷道,我在楼道里就闻见饺子味了,还是婆婆包的饺子香,我妈包的饺子不好看不好吃,还不许我们说。老公也附和着说,逞能了一次,包的饺子四不像。妈,以后俺就只吃你包的饺子。我发现,听了他们的话,妈妈的眼角眉梢都含着笑,她忍不住得意地说,说从小就是眼巧手拙心里能,赶紧洗手等着,饺子马上出锅了。

一个个白胖圆滚的饺子,在白瓷盘里冒着热气,蘸上调好的汁,一口咬下去,鲜香浓郁,抬头看见妈妈后背上沾着面粉,想必是久坐不适,要顺手用手去捶捶腰,即便这样辛苦,她的脸上还是洋溢着幸福的光泽。妈妈的忧病因我们而起,妈妈的快乐也因我们而来。

父母给予的爱,仿佛前世存下,任由今生挥霍,哪怕我们己经成家立业,己经人到中年,在他们眼里还是孩子。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期待被儿女关爱,更期待被儿女需要,在任何时候都心甘情愿地为儿女付出。在他们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更重要。我相信,有多少子女和我一样,一日又一日延续着同样的亲情,一年又一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就在这篇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不是我笨,学不会包饺子,是因为有妈妈在,妈妈包的饺子最好吃。饺子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是乡愁的味道。

作者简介:宋蕾,女,巩义人,热爱读书和写作,系郑州市作协会员,现供某集团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