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秋日创作季# #创作挑战赛六期# #双星计划2周年# #寻找记忆中的美食#
面前这个男人,曾经满足了她对爱情的全部想象。高颜值,高智商,又温柔又体贴,她曾以为这就是她喜欢的爱情的模样,可是,谁能想到这么好的男人竟然早已被别的女人套牢。
更可气的是,这个男人还瞒着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要是她早知道他名草有主,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陷进去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一直不愿面对肖健,她觉得给予别人一个美梦,又亲手把它打碎,是最残忍的事情。
“说实在的,我本来都已经打算离婚了,条件都和她谈好了。她想要公司,我可以给她。比起你,公司算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可是父母这一关,我过不了,我怕万一再给老爸气出个好歹,这辈子我都不会原谅我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唯独父母这一条,我过不了。一一,你明白我的苦衷吗?”说到这里,肖健伸手抓住了一一的手。
事出突然,一一来不及反应,想把手抽出来,可对方劲太大,竟然一下子没抽出。她叹了口气,任由他握着。
“我知道感情的事怨不得你,我也是给自己找个忘记你的理由吧,我明白你的苦衷,真的,只是,这儿有时候真的会疼,疼得不能呼吸。”一一指指胸口,两行清泪滑落,看得肖健心里也一疼。
他更紧地握着她的手。“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好好补偿你,我发誓。”
“这世上最不靠谱的就是如果。我也不要你什么补偿,你好好的就行。”一一看看时间,“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
“什么时间回京, 我去送你。”肖健恋恋不舍地放开一一的手。
“不用了。还是让我无牵无挂地离开吧,送别,徒增惆怅,何必呢?”一一觉得,站台是最容易让人袒露脆弱的地方。她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再起波澜。
离开那天,来送她的是杨远。“知道你怕冷,给你带个暖宝宝,等车的时候用得上。”一向粗枝大叶的杨远,递给她一个暖手宝。
“怎么着,改邪归正,扮演暖男?”一一打趣他。
“是呀,再不暖一回,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我好怕怕哟!”杨远做出捧心的动作,逗得一一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嗳,还是没个正行,你以后怎么考虑的,不赶紧找个女朋友?”
“怎么,担心我打光棍呀!怎么会?看哥这玉树临风、风流无敌的样子,像找不着女人的人吗?要不,咱俩来个约定怎么样?”杨远存心逗一一。
"约什么?不会又憋着什么坏主意吧,看你那损样?”
“再过三年,咱们可都三十岁了,你成了剩女,我成了剩男,你如果这几年不赶紧把自己嫁出去,不如就让我收了吧?”
“三十岁又怎样?在职场,三十岁没结婚的女人大有人在,你瞎操什么心?再说了,你想收,我还不干呢,美的你!”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打着嘴官司,时间很快就消磨掉了。
当一一坐上北上的火车,看着窗外这个生她养她的小县城离她越来越远,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就像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渐趋模糊。她的心里涌上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种滋味叫什么呢?
她和肖健都喜欢苏轼的那首《定风波》,想象着纵然竹杖芒鞋,也无所畏惧,因为爱情就是他们的盔甲。可时过境迁,再读这首词,却有一丝无奈和故作潇洒的意味。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是一定的,风雨也是必然的,曾经的欢愉和晴天,被一声汽笛,隔成万水千山。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路胡思乱想,昏昏沉沉地再度回到北京这个她暂时寄身的城市。
大城市不比小县城,生活节奏快,每天都紧紧张张跟打仗似的,远没有小县城的日子那么安逸,可再辛苦,也没有听谁说要回去。背井离乡的人,甭管在外面混得咋不好,反正在家乡人眼里,那都是大城市里工作的人,见多识广,举手投足,就多了一股子让人仰视的味道。这一点一一有切身体会。
这次回家,婶婶还说,妞学习不行,不是考大学的料儿,天天抱着手机过日子,咋说都不听,实在不行,等她念完初中,也到北京找点事锻炼锻炼。横竖有一一罩着,家里人也放心。
一一忙阻止道,不是她不乐意带这个妹妹,实在是年龄太小,正读书的时光,可千万别轻易辍学。好歹上个高中,哪怕是职高呢,考个大学出路广。
后来,她又找这个妹妹做做思想工作,当时答应得也挺好,也不知以后会不会收心。唉,现在的孩子太过于依赖电子产品,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前途打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成绩有些都个位数了,也不知道丢人,整天傻乎乎地刷着抖音哈哈哈,愁人!
下车的时候,有点饿了。走进一家小面馆,要了一碗烩面。
店主是一对夫妻,男的主厨,地道的河南郑州人,女的帮厨,四川妹。夫妻俩来北京三年了,早起晚睡的,也挺辛苦。看年纪,也不过三十来岁,夫妻俩看起来感情不错,女的快人快语,泼泼辣辣,一口四川话热热闹闹就是一台戏。男的腼腆,话不多,瓮声瓮气的,面条拉得挺娴熟。
这个点吃饭的人少,一一就站在取饭口看男人拉面,女人梆梆当当地切着葱花,面容俏丽,身姿婀娜,语速如流水,好像在和男人讨论着孩子上学的问题。
一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们唠着家常。知道她是河南老乡,女人还特地给她多抓了几块牛肉。
在异乡,她突然觉得自己也没那么孤单。你看,为了生活,多少人都在奔波,都在流浪。想想这偌大的北京城,有这么多外地人在讨生活,有的讨着讨着,可能就在这里落地生根,若干年后,也差不多成了半个北京人。
等到他们的后代再成长起来,也就成了地道的北京人了。
这次回家,听母亲说,原来邻居家的一个姐姐,就是和老公在北京城里卖水果发了家,买了大房子,孩子呢也争气,还考上外国的哪个大学,一年下来光学费就要三四十万,乖乖,真是出息了。话语间是掩饰不住的羡慕。
母亲说的邻家姐姐,她知道。没上几年学,好像初中都没毕业。早些年出来打工,也吃了不少苦,现在苦尽甘来,也该人家享受享受。
北京,这皇城根下的热土,终究是接纳了不少异乡人。尘埃落定,人生就是一场博弈,只要你努力,生活总会给你一些回报。
“加油,一一,你可以的,既然踏出了这一步,你总要混出个样子的。”一一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