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果孩子有这三个特征,说明他是“回避型”人格,家长要尽早改正
俊俊育儿
2024-09-19 20:17:32

一个人碰到已经无法解决或者不想面对的事情,就会想本能的逃避。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有自我保护机制,会规避掉那些不利于本体的行为。但如果这个保护机制过度的话,就非常容易形成“逃避性人格”。

什么叫做逃避性人格?就是不愿意去交朋友,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碰到什么事情本能地想要回避,不想去面对。这种过度的保护机制,就是回避型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两大部分原因组成,即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其中家庭原因主要有父母决定。有人说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老师。所以说孩子的人格形成跟父母是息息相关的。

不想让孩子养成回避型人格,家长首先需要知道“回避型人格”的孩子有什么特征。

回避型人格的特征

1、不善交际

拥有回避型人格的孩子内心敏感脆弱,非常容易自卑。他们更喜欢将自己圈在一个小世界里,也没有勇气踏出那一步去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世界。甚至于当别人主动跟他交谈,想要和他交朋友的时候,他也会如同惊弓之鸟一样立马跑开。




2、没有担当

他们更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愿意去面对那些未知的困难或者是自己不想面对的东西。例如,当他们碰到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事情他们就会方寸大乱,本能地逃避。其实也不是说他们没有担当,只不过太没有安全感,不愿意尝试去接受新事物而已。

3、独立性差

比起自主去解决事情,他们更喜欢依附自己亲近的人。甚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习惯了父母为他们包办一切,从家务琐事到人生选择。不过回避型人格跟“妈宝”是有本质区别的。回避型人格的孩子其实心里是想把事情做好的,但由于他自卑敏感所以才迟迟不肯踏出那一步。但“妈宝”不一样,他事事遵从父母的意见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逃避性人格

1、陪伴

苏珊·施蒂费尔曼说过:“一切的亲子关系都始于陪伴。”可以说孩子的安全感绝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陪伴。很多父母都借口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平时也没有注意他的变化。甚至有可能问那些父母他的孩子平时爱吃什么、有什么梦想他都一无所知。


工作虽然重要,但育人就不是责任了吗?显然不是,那些只是借口罢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始于陪伴时间的长短。一个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孩子,真正参与到他成长中的父母,才是负责任的父母。孩子也愿意跟他们建立起亲密的依赖关系。其实陪伴并不是刻意要强调时常,那显得太过机械和敷衍。真正的陪伴就是无论工作多忙,父母也会好好利用那些碎片时间向孩子表达爱意。具体做法可以参考下方:



①、早上孩子上学前,可以说一句:“希望宝宝今天能收获很多。”
②、晚上睡觉前,父母可以给孩子讲睡前小故事,再温和地询问他一天的校园生活,最后给一个晚安吻。
③、休息日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出行、或者度假计划,并和他一起执行。

看,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2、不轻易许诺

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敏感,没有担当都深受父母影响。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瞎许诺,说什么只要孩子这次考试考到第几第几,他就给他买这买那。哄的孩子真的为之努力,达到目标之后,他们却翻脸不认人,直接拒绝,说这都是为了他们好。他们不反思自己失信,还得意洋洋觉得自己教育有方。父母对于孩子的失信,却相当于一场打击,让他逐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甚至因为这样,他不愿意去和别人交谈

所以,父母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

  • ①轻易不许诺
  • ②许诺必履行

3、多开展一些社交活动

父母其实可以多邀请一些小朋友或者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锻炼他的社交能力,让他多跟别人相处。一个本就自闭的人却还是由着他整天待在家里,不去跟人交流,那么他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让小朋友到他身边,父母再慢慢去引导他,就会慢慢打开他的心扉。



4、不包办一切,不轻易否定

他们之所以宁愿待在舒适区,不愿意踏出去。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会帮自己安排好一切。这样一来,他们处理事情的经验变少了,能力也变弱了,以后遇到困难只会更想退缩。家长必须坚定一点,让他知道这件事情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力量,再适时地给他一些鼓励,不要下意识地否定他。时间长了,他自己能力上来了,自信也有了,也就更加独立了。



【写在最后】

逃避是本能,但有些事情其实并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愿意踏出去第一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归根结底,孩子的性格成因同父母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只要家长注意观察他的变化,然后加以引导,那些不好的性格都能够被改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