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河南提升低空经济“链接力”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中原策
2024-10-24 10:00:03

编者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随着“低空经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多省份推出相关发展方案,抢滩新赛道。

近年来,在空域政策、行业政策、经济政策等多重加持和推动下,河南低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产业链上游环节、特色关联产业、应用场景空间、创新平台支撑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与打造“天空之城”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着头部企业偏弱、产业链关键环节偏弱、产业协同能力偏弱、产业规划偏弱、产业生态偏弱等问题,迫切需要扬长补短,以提升低空经济“链接力”,向天空要GDP。

本期《顶端调研》特邀河南省社科院,重点聚焦“低空经济”,从国内典型省市经验,到河南发展思路,再具体到安阳案例,三份低空经济调研报告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以供参考。

低空经济调研报告之二:

河南省提升低空经济“链接力”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顶端新闻中原策特约撰稿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经过长期深耕,河南在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产业链上游环节、特色关联产业、应用场景空间、创新平台支撑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还存在着头部企业偏弱、产业链关键环节偏弱、产业协同能力偏弱、产业规划偏弱、产业生态偏弱等问题,迫切需要扬长补短,以提升低空经济“链接力”,竞逐万亿新赛道。

一、河南在全国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优劣势分析

(一)低空产业市场主体总量全国第二,但多而不强,头部企业匮乏

得益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实践以及郑州、安阳的通航产业优势,我省在低空经济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上奇产业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排名中,我省以4079家位居第二,仅次于广东省的10416家,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但相较于先进地区,我省缺乏头部企业。譬如在无人机产业中,截至2024年3月,广东省无人机企业数量遥遥领先,达到1286家,其中链主企业、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分别为17.03%、3.50%、7.23%、42.07%,集聚了大疆、丰翼科技、天鹰装备等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安徽323家位于第9,其中四类企业占比分别为26.32%、2.79%、8.36%、41.80%,拥有亿航智能、时的科技等飞行器制造领头企业。同期河南有271家,位于第11名,四类企业占比分别11.81%、1.11%、4.80%、28.41%,均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结构不优。

(二)产业链部分环节实力强优势突出,但关键环节薄弱竞争力偏弱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包括以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为主的上游环节,以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为主的中游环节和以各种应用场景为主的下游环节,其产业链条长,涉及的细分行业众多。当前,我省在部分环节优势突出,其中,在铝合金、镁合金等低空航空器制造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上游优势显著,此外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可以为eVTOL的电池、动力系统提供产业支持。在产业链中游,我省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安阳已形成了无人机整机研发、配件生产、飞控研发制造、发动机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产业链下游,以全丰植保为代表的农业无人飞机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河南航投通航公司和UU跑腿合作探索“平台经济+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5月18日,河南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首飞成功。

作为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对全产业链特别是上中游配套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但我省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仍然偏弱,譬如无人机领域科技含量不高、同质化发展严重,eVTOL制造、飞行器电池、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低空智能网络等核心环节力量薄弱,亟需补齐上述短板,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三)低空经济关联产业特色优势显著,但产业协同不够,合力未释放

从产业关联度看,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等领域与航天航空、通用航空等产业链高度关联。当前,我省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被列入全省28个重点培育产业链,正以郑州、鹤壁为核心打造卫星及应用产业“2+N”产业格局。在临空经济及通用航空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洛阳、南阳、信阳等地临空经济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未来将形成“1+6”临空经济布局。全省拥有郑州、安阳2个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有通用航空运营企业22家,到2025年将建成20个以上通用机场、10个以上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但是,从产业协同度来看,我省发展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虽然各有优势,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航天航空、通用航空、低空经济等产业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平台及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协同存在一定的壁垒,产业创新资源要素分散,“航天+航空+通航+低空”产业间尚未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潜力巨大,但缺乏统一规划,引领力不足

如今“低空经济+文旅”“低空经济+农业”“低空经济+物流”等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我省市场潜力大,应用场景丰富,为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低空经济作为综合性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高强度的政策引领,当前,安徽、深圳、苏州等省市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安徽、江西、重庆、广州等省市陆续推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支持低空经济的试验试点和产业开发,抢滩低空经济蓝海。

我省在2024年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郑州、安阳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洛阳、信阳等地也纷纷布局。但是相较于先进地区,我省相关支持政策体系有待明晰,在省内多地加力布局低空经济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的风险。

(五)低空经济科创平台支撑能力强大,但产业发展生态需优化提升

我省拥有蓝天实验室、中电科27所、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无人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研发机构,河南省无人驾驶航空中试基地、中原无人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在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技术、低空空域管理、检验检测、场景应用、防控反制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尤其是正式挂牌的蓝天实验室,汇聚了顶尖科研人才和资源,聚焦通航及无人机产业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已成为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但低空经济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的同时,还需在空域资源机制创新、产业人才引聚机制、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形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系统合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以在低空经济领域抢抓发展先机。

二、我省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一)立足比较优势,围绕原材料与关键零部件、低空制造等核心环节,着力打造一批低空经济标志性产业链

一是在产业链上游,着力打造低空经济新材料产业链、低空经济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一方面,发挥我省在新材料产业领域优势,瞄准低空飞行器轻量化发展趋势,围绕碳纤维、工程塑料、铝合金、钢材、陶瓷基材、玻璃纤维、树脂基材等关键材料,打造河南低空经济新材料产业链。另一方面,由于低空飞行器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建议围绕低空飞行器芯片、传感器、板卡、电池、电机、陀螺等核心领域,鼓励我省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链开辟低空制造“新赛道”,打造低空经济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为低空产品研发、制造、应用提供成熟、全链条的解决方案。二是在产业链中游,立足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聚焦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环节,依托郑州、安阳无人机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无人机整机制造产业链。发挥上街区郑州通航示范区基础优势,聚焦无人机、应急救援、航空文化等重点方向,以低空服务为突破,建强通航特色产业链。三是在产业链下游,立足我省市场规模优势,积极开发 “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与工业、农业、物流、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低空应用标杆场景和典型案例,加大商业化试点和规模化运用,以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低空市场,引领低空经济服务业发展。

(二)以“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为抓手,着力打造低空经济“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矩阵

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依据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研究形成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应用场景、特色产业园、创新平台“五张清单”,精准制定招商图谱,集中力量招引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招引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助推我省低空经济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延链。二是探索场景招商,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关键环节,围绕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务巡检、农林植保、应急救援等挖掘发布低空经济优质应用场景,举办应用场景对接会,鼓励企业“揭榜挂帅”。三是培育融通发展企业梯队,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对企业开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创新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聚力打造一批低空经济领域“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三)坚持统筹谋划,推动我省“航天+航空+通航+低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一是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对全省航空航天、通航产业、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统筹,加强政策协同、规划协同,结合各地在航空航天产业、通航产业、低空经济产业优势,错位布局,探索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发展路径模式,形成“航天+航空+通航+低空”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突出空域资源协同化布局。以空域管理为关键点,构建纵向、横向空域协同治理机制,打通军地民三方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渠道,促进“航天”“航空”“通航”“低空”空域资源协同共治,提高空域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共享共建低空基础设施。聚焦地面基础设施,统一标准、统筹布局,加强通用机场和起降场集约利用、兼容共享,避免重复、低效建设,聚焦空中基础设施,完善通信、导航、监视等相关配套设施网络建设,加快低空智联网建设部署,构建一体化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推动我省“航天+航空+通航+低空”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四)聚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产业链高成长性环节,超前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新风口”

当前,随着电动化浪潮从新能源汽车席卷到航空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作为未来“空中出租车”的主要形态,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新风口”,现阶段,我国eVTOL处于产业化早期,头部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四川、山东、湖南等省份已经开始加速布局,但整体上看,产业链供应体系尚未完善,越早入局越能赢得先机。目前,我省在低空飞行器主要集中在无人机领域,尚未涉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从产业链角度看,eVTOL是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两种技术平台与产业链的融合,eVTOL电池、动力系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主,飞控、导航、通讯和机体系统以航空产业链为主,eVTOL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鉴于此,我省应依托航空产业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超前布局eVTOL等产业链高成长性领域,在全球招引eVTOL重点企业,支持建设eVTOL起降点(地),合理布局eVTOL飞行测试、飞行培训等基础设施,支持发展以eVTOL为主的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建圈强链”。

(五)依托蓝天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集聚一流创新要素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蓝天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聚焦低空产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软件开发、服务应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蓝天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创新主体合作,通过联合共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形式,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优质资源和科技成果产出向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转移转化,加速产业集聚,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助力产业提能升级。三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的合作,探索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低空经济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低空经济领域复合型、交叉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六)探索“沙盒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营造“包容审慎”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特征,其发展往往伴随着巨大不确定性,对市场监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围绕“四新”经济领域,出台明确的市场监管政策,鼓励探索“沙盒监管”等模式,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为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当前,我省在低空经济市场监管模式创新上相对滞后,特别是《河南省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等文件中,尚未涉及市场监管模式创新的内容,在营造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上存在制度供给缺失,有可能导致我省在低空经济领域错失先机。鉴于此,建议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关于“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的要求,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低空经济领域,构建弹性包容的产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制度,试点探索低空经济“沙盒监管”等市场监管模式,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组长:王承哲

课题组成员:高璇  李斌  李丽菲  王摇橹  陆文涛  张相阁  王岑  张玮

执      笔:高璇  李斌  李丽菲  王摇橹


相关链接:

低空经济调研报告之一:国内典型省市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取向及河南应对

低空经济调研报告之三:安阳无人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顶端新闻
编辑: 杨雪情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