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学者探讨“中国古典学研究进展与古籍数字化前沿技术”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1-01 17:02:01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 吴楠 通讯员卢坡)10月19日,“中国古典学研究进展与古籍数字化前沿技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旨在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聚焦融合与跨界

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怀东表示,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捷、效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是推动社会革新和学术研究转型的“新质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合作,召开“中国古典学研究进展与古籍数字化前沿技术”研讨会,反映了安徽从事古典文献保护、整理、研究的学者迎接现代科技挑战的积极姿态。安徽大学文科处李静阐述了新的科学技术推动学科研究的积极意义,呼吁传统文科专家也要积极利用好新的技术,以推动传统学科与现代科技融合,实现学科交叉、学科创新式发展。

黄山学院副院长张小明介绍了该校在徽文化保护、研究、利用及数字化转化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念孙以其自身治学经历,介绍了在年轻同志帮助下使用数据库高效解决问题的案例,鼓励与会代表在开展传统文化研究时积极利用数据库。北京鼎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永丰介绍了鼎秀始终致力于为广大古籍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理念,以及鼎秀可进行古籍智能识别、可实现图片精准检索、可发布各种类型数据、可搭建基础专题数据、可打通数字制作环节、可呈现自主定义风格等技术方面的优势。

探索古籍数字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任林存阳分享“古籍数字化技术与清史研究的智能化利用”报告,报告以古典文献、特别是清代文史研究为例,认为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相关研究在资源获取、全文检索、数据分析、跨领域合作等方面皆大有可为。科学出版社中科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佳家分享“数字出版助力古籍数字化传播”报告,报告重点分享数字出版介入古籍整理与研究全过程及成果传播的思考,因新技术的加持,古籍整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愈加清晰,在此基础上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平台,数字平台将会进一步推动古籍研究的协同合作。

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高全红分享安徽省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情况,重点介绍安徽省图书馆古籍收藏、古籍保护工作现状与阶段性成果,她认为在古籍数字资源建设中,要规范工作流程,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加强交流合作,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科技赋能文化,驱动高质量发展。安徽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周媛分享“古籍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博物院馆藏古籍为例”报告,主要包括安徽博物院藏古籍基本情况与特色,安徽博物院古籍数字化新尝试与应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坡分享“徽州文书整理与数字化趋势”报告,报告分为四大部分,即民间历史文献的瑰宝——徽州文书,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徽州文书的数字化,数字人文与徽州文书。

在专家发言阶段,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和文分享了“为前贤形役 赓安徽文脉——新时代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工作回顾与展望”报告,报告介绍了馆藏古籍基本情况,近年来古籍工作,古籍开发成果,古籍工作存在的问题,新时代古籍工作展望。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程新分享了“赓续医脉 同频古今——关于中医古籍数字化的探索与思考”报告,报告从国内中医古籍及收藏概况、中医古籍数字化的可行性、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类型、中医古籍数字化发展探索等方面做出颇为详细的梳理。

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宸分享了“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古籍数据库的发展历程、DH时代古籍数据库的发展趋势、AI时代我们的任务。唐宸认为,古籍数据库可分为关系型数据库、空间型数据库、生产型数据库、综合型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各有所长。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汪孔丰分享“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现状与未来任务”报告,报告对皖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加以介绍,展示桐城派相关文献、信息的整理及其数字化工作,皖江戏曲与曲艺的文献整理及其数字化工作,与人文数字技术团队的合作计划,通过图文数字叙述、知识图谱建构、年谱可视化等形式对已有的桐城派与戏曲文献进行初步数字化展现。

会议由安徽省高校中文专业合作委员会、安徽大学文学院、北京鼎秀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齐泽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