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巴蜀史志》2 024年 第1期
地方志与档案
章玉玲
地方志的编修,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修志无不重视广征博采信实史料,档案的采信尤为重要。档案是编史修志的资料基础,档案以其原始记录性而居图书、资料之首,具有权威性。从二者的定义看,地方志与档案有相似的一面,又有截然不同之点。地方志与档案属同一范畴,都是各种史料文献汇集。而区别在于档案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而地方志,是人们在研究一方情况的基础上把各种史料有机地组织起来,用地方志特有的横排竖写的体例撰写成的一种图书。它们同为文献,但一为档案文献,一为图书文献。
一、历史上档案与地方志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
《吕氏春秋·先识》记载,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夏太史执“图法”而泣。“图法”是夏代晚期的文献典籍,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献档案。“周公作册毕,纳书于金滕之匮”,“金滕之匮”作为收藏重要文件的装具留档存案,后被证实周公愿祈身代死的赤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通过收集、整理皇室活动的文字记录和宫廷档案,从浩瀚的档案中挖掘出丰富的编史修志材料,写出了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鸿篇巨著《史记》,对后世影响极大,被称为“实录、信史”。东汉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兰台为当时典藏图书档案的地方),他充分利用兰台所藏档案、图籍进行历史研究,20余年笔耕不辍终成不朽之作——《汉书》。唐代,史官职责有了分工,但修志工作与档案的关系仍十分密切。唐代修成的《唐实录》等史籍都是依据档案史料编纂而成的汇编或选编。“东观”是唐代管理档案、编史修志的机构,著名历史学家刘知几曾以“三为史臣,再入东观”诠释其一生与档案和修志所结下的不解之缘。清代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诚,毕生致力于编史修志及档案文献编纂研究。他在编史修志及历史研究过程中,深感档案的重要,曾以《州县请立志科议》上书清政府,建议在州、县设立志科,专司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为编史修志存贮资料。这里的“志科”,类似现在的档案馆。历史上天府、兰台、东观既是档案保管机构,又是编史修志机构。档案以其原始记录的特点,成为编史修志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来源。可见,历史上档案与地方志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从近代与现代看,档案与修志相得益彰的关系日益深化。
二、档案与地方志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关系日益深化
档案与地方志作为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等重要社会职能。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档案利用工作和修志工作的高度重视,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修志事业的兴盛,使存史工作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志书广泛发行有利于档案留存,丰富档案资源。地方志书发行广泛、分散保存,藏档于民,对档案存史作用巨大。《汉书·河间献王传》载,刘德“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在清末战乱时,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散落民间。丁申、丁丙兄弟发现人们包装食物的纸竟然是《四库全书》的散页,悲愤之余奋力而起,搜救《四库全书》8000余册。可见,即使将来档案轶亡,无档案可查,亦可以地方志作为补轶。地方志的大量编纂出版,广泛提供查阅,既可减少查档者调查、传抄档案原件的奔波之苦,又能起到保护档案原件的作用,还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方志编修有利于深化档案编研工作,凸显方志作为。方志编修、查找和利用档案,实际上也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的过程。在参与编史修志前,档案馆主要负责常规性的档案工作,如进行档案文献汇编和编写档案参考资料等。通过参与地方志编修,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梳理,有利于发现原编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分析与考证鉴别档案史料、扩大编研范围、改进选材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编研工作不断深化。编史修志可达到“出编研成果,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又可使所编史料传承后人,发挥其史鉴作用。
修志编研有利于促进档案资料搜集,彰显档案价值。浓缩、升华后的档案转化为史志,史志类书籍又成为档案资料,再次为档案提供补充材料,使档案材料得到更好补充和考证,二者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相映照而生辉。档案多为孤本,失而难复得,地方志将几年乃至几千年中各个领域的大事、要事及各方面发生、发展的轨迹编写出来,名为志书,实为集档案之精华,集“万卷于一册”“百年为一瞬”“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反映地方情况,向利用者提供内容翔实、全面的地方资料,是对档案功能的延伸。可以看出,档案与地方志之间是一种互补、依存的关系。
三、充分发挥档案、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讲话犹如催征的号角,再出发的动员令,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乘势而起,充分发挥档案和地方志在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这是党赋予方志和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激发档案馆、方志馆教育阵地作用;要积极探索档案、地方志开发利用新模式,实现地方史志档案资源、信息资源、数字成果共享;要结合史志“七进”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用档读志需求;要提升优化档案、地方志资料查阅服务效能,拓展市民查阅“一站式”服务形式;要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开展征集、编研、共建和宣传活动,共同为党存档守史;要坚定信仰信念,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让档案地方志鲜活起来、展现出来、传播开来。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章玉玲(南充市方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