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老陈和你说点真话
大家好,我是老陈。
2016年6月16日这个日子,白恩培这位曾经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站上了被告席。
这个场景,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其他几只"老虎"。
细细梳理,我发现白恩培与周永康、苏荣、周本顺、王珉这几位先后落马的高官之间,存在一个引人深思的共同点。虽然他们的官职级别参差不齐,从正国级到副国级再到正省级不等,但他们都有一段共同的从政经历 - 曾经掌舵一方,担任过省级党委的最高领导人。
这五位"老虎"的履历交集,不禁让我这个老人浮想联翩。他们在仕途上的这个共同点,似乎暗示着某种潜在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落马的省(市)委书记
十八大后的反腐风暴中,被查处的百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里,有5位曾担任过省委书记。这个数字虽不算多,却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细究这5人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在地方大权独揽多年。周永康掌管四川,苏荣更是跨越青海、甘肃、江西三省,白恩培主政青海、云南两地,王珉则在吉林、辽宁两省留下足迹,周本顺则长期盘踞河北。
周永康
这种长期占据一方要职的现象,不禁让我联想到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将时间线拉长到改革开放初期至十八大前,类似的案例同样触目惊心。
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这三位副国级高官,以及程维高、高严、刘方仁等人,都曾是一方诸侯,最终难逃法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青海、云南、河北这三省,竟然各有两位前任省委书记先后落马。这种"前后呼应"的落马现象,是否暗示着某些地方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问题?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11位落马的"一把手",官方通报中都提到他们在任上就已经存在违纪违法问题。这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样的体制漏洞,让这些问题在当时未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
2015年4月,周永康案公诉时的细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检方指出,周永康从中石油高管到四川省委书记,再到公安部部长、中央政法委书记,这一路走来,手上沾染的污垢越来越多。这让我不禁思考,是权力的膨胀让他逐渐迷失,还是这种行为早已成为他的习惯?
再说周本顺,中纪委的通报用词之严厉,让我印象深刻。"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这八个字道出了多少无视党纪国法的嚣张气焰?而他恰恰是在十八大后开始担任河北省委书记的,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周本顺
至于白恩培,近2.5亿的受贿金额创下了最高纪录,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怎样的贪婪?从青海到云南,再到全国人大,他的职位在变,但是贪腐的本性却始终如一。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11人中,有4人是在省(市)委书记任上直接落马的。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这三位副国级大员,加上周本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本顺是这其中唯一一位落马时还在任的省委书记。这是不是意味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和决心的加强?
说到程维高和陈希同的结局,让我不禁感慨命运无常。程维高因违纪被开除党籍,撤销待遇,却未受刑罚,最终在2010年去世,享年78岁。
陈希同则在2006年保外就医,2013年病逝,终年83岁。他们的晚年或许躲过了牢狱之灾,但名誉和地位的丧失,想必也是晚年最大的折磨。
落马省(市)委书记的杀伤力有多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省委书记作为一方大员,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地区的神经。当这样一个关键角色堕落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我注意到,这些曾任省委书记的落马官员,他们的贪腐手段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老生常谈的以权谋私、受贿、为亲友谋利等等。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地位特殊,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更加深远。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一把手"在用人方面的腐败。拿苏荣来说,"大肆卖官鬻爵"这个措辞可谓是入木三分。
40多名副厅级以上官员向他行贿,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我不禁想象,在他主政的地方,官场风气会腐败到何种程度?
更讽刺的是,有人说苏荣"没有一点省委书记的尊严,只是批发'官帽'的商人"。
这种评价虽然带着几分调侃,但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某些地方,仕途已经完全商品化了。
我还听说过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谈:"苏荣在外面的时候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在里面的时候想让谁下去就让谁下去。"这句话虽然带着几分黑色幽默,但却反映出苏荣对干部队伍的荼毒之深。
有江西干部说得好:"用人是一个核心问题。用人用坏了,其他的就都坏了。"
这句话道出了人事腐败的要害。一个地方的干部队伍如果被彻底污染,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如何在权力的顶端设置有效的监督制衡?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即便换了新的领导,如果问题不变,类似的悲剧还可能重演。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精彩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