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
作者:刘淼
石榴,在农家的庭院中,是最常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植物景观之一。它是春天里开花较晚或许花期最长的果树。有农谚曰:“桃花开,杏花败,梨子梅子追上来。”当各种果花你追我赶,粉黛登场的时候,它犹如一个慵懒的孩童,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似乎睡意缱绻。
然而,它一旦醒来,便厚积薄发,艳压群芳。
起初,在那密密匝匝的绿叶之间,隐约可见豆粒大小的点点红晕,阳光下灼灼生辉;接着一簇簇,一串串红喇叭状的花骨朵,层叠奔放,缀满了枝头;不知什么时候,整个树冠,绽放成花的海洋,红红火火,灿若云霞,美艳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阿娜多姿,流波送盼,微笑着,歌唱着,仿佛在跳动着热烈的生命之舞。庭院笼罩在一片霞光里,飘逸着轻盈和谐的韵律。这是大地的馈赠,这是农家的风彩,这是春天的笑靥……`难怪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这样盛赞石榴花美:“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般的果花开放月余就陷于凋零,有的甚至花期更短,而石榴的花期则从阳春三月末至精阳六月初,竟达三个月之盛,开了谢,谢了开,那花潮,一拨连着一拨,一潮胜过一潮,如排山倒海,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直到技头挤满了小灯笼般的青涩果实,它才悄悄地隐于繁华。
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心中不禁一颤,多美的果花啊!它不计得失,倾其毕生,勇往直前,努力拼搏,不正是为了枝头挂满累累果实的这一刻吗!我被深深地感动着,仔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有花香,必先书香,才有人生的诗和远方啊!
至今,我仍难以忘怀的是,每当石榴花开,奶奶总是把她那架心爱的纺车支在石榴树下,火红的花朵映照着奶奶满面红光,只见她灵巧而洒脱地舞动双臂,轻轻摇动纺车,那神姿,严然一个资深的音乐指挥家。伴随着纺车发出那深沉悠长的韵律,奶奶也哼唱起了优美动听的儿歌:“红红火火石榴花,年年盛开俺的家,岁岁伴着俺长大,不论走到海角天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年华,心中常开石榴花,幸福的老家,时时刻刻让我牵挂……”
那是最靓美的风景,那是最动听的乐章,那是最立体的乡愁!我就是这样被奶奶动情的歌唱深深地感染着,陶醉着,浸润着,成长着……
一片片火红的石榴花凋谢了,在微风中起舞,整个庭院都香起来了,仿佛是漫天的彩蝶,飘落在人们的头上,身上,铺满了院子里的每个角落,彰现着农家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这时候,奶奶一边小心翼翼地拾掇着满地的花瓣,一边神秘地告诉我:“你知道不?咱家庭院的石榴树可大有来头哩,早年它可是汉武大帝御花园里的宝花呢”。奶奶的话是否可信,有待考究,但毋庸置疑的是,石榴树早已深深扎根民间,成为了农家庭院的经典记忆。
说到石榴树的来历,据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国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从记载来看,石榴是从西域安国传入本土,时间大约是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两千多年来,石榴成了人们的最爱。宋朝郑獬写道:“高枝重欲折,霜老裂丹肤。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宋朝诗人杨万里的笔下则蕴含理趣,别具画境:“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半含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雾穀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槎远取将。”当然最著名者还是唐朝大诗家李商隐:“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更是写尽了榴熟时节农家小院的喜庆与快乐。
石榴,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不单单是一种美味多汁,营养丰富的水果,更在于它具有较高的医药功效和价值。据有关医著记述,它富含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同时,高含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酸及钙,磷,钾等矿物质,不仅具有止血收敛,驱虫杀虫作用,而且,还有美容养颜,辅助安胎的神奇功效。
石榴与农家的深厚情缘,还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从民间最常见的“榴开百子”的精美图案到广为留传的“榴实登科”的经典寓意,石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用来祈求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其耀眼夺目的花色象征着鸿运当头,而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果实则寓意着多子多福。在重大的节典和婚嫁喜庆中都少不了石榴的身影。它早已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经过春的萌动,夏的绽放,秋的洗礼,成熟的石榴宛如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它更象农家人那一张张的脸庞。似父亲的坚毅,母亲的宽厚,男孩的热烈,女孩的清纯。更彰显着农家生活的饱满与充实,繁荣与温馨,懂景与守望……
[刘淼]:
[个人简介]:
刘淼,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叶县中小学责任督学,县市优秀教师,主持教科研30余年,撰文50余万字,获省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于了河南人民出版社主编的《灰水河畔共大花》一书的创作,作品散见于“河南创新出版”“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叶县史蕴”等多家报刊及杂志,部分文章被《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文集》《和谐的乐章》《夏李往事》等文集收录,有些作品在各级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