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号称“天才少女”的张本美和,她连一局机会都没给对手留。
4-0的比分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战术碾压和心理博弈?
这场球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
张本美和开局就疯狂提速,摆明了想用快攻打乱王曼昱节奏。
可人家王曼昱压根不吃这套,反手短球直接锁死日本姑娘的发力空间。
最狠的是第一局打到8-3领先时,王曼昱硬是和张本美和玩起了“对轰大战”。
要知道,拼相持球本来是张本美和的看家本领。
结果王曼昱愣是比她多扛了三板,直接打崩了日本队场边指导的表情管理。
日本观众估计都看懵了——不是说张本美和的搏杀战术专克中国队吗?
怎么到了王曼昱这儿,连搏杀的机会都捞不着?

第二局张本美和换了四套发球套路,结果全被王曼昱算得死死的。
有网友翻出技术统计发现,王曼昱这场球的中路突击成功率高达82%。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张本美和每次想侧身抢攻,都会被提前摁住命门。
连日本媒体都承认:“王曼昱的线路预判,简直像装了GPS定位。 ”
第三局的暂停名场面更是暴露了张本家的底牌。
7-7叫停后,张本宇急得给女儿比划了半天战术。
结果暂停回来,王曼昱直接换了个加旋转的台内拉球,比分瞬间又拉开。
现场解说当场笑出声:“这暂停叫得,怎么像是给王曼昱送战术调整时间? ”
更扎心的是,张本美和全场唯一的得分高潮,居然是靠裁判误判争议球。
可惜王曼昱根本不给裁判加戏的机会,反手就是一个直线爆冲终结悬念。
看看第四局张本美和的搏杀就知道,日本队是真没招了。

明明知道长球会被王曼昱反拉,还是硬着头皮往底线死磕。
结果6-2的比分差,直接把比赛打成了单方面技术展示。
有球迷调侃:“张本美和这场球输得比伊藤美诚还惨。 ”
毕竟伊藤当年还能靠怪胶皮偷几分,这位00后小将连发球都被研究透了。
日本网友哀嚎:“中国队是不是把张本家的训练录像买断了? ”
要说这场球的最大亮点,还得看王曼昱的“心理战术”。
第二局打到7-7平的关键时刻,她突然放慢节奏擦了擦拍子。
就这五秒钟的停顿,直接把张本美和刚提起的气势全浇灭了。
场边马琳指导的微表情也成了热搜素材。
张本美和拧拉得分时,他淡定得像是看教学录像。
等到王曼昱打出那个穿越球,他直接蹦起来挥拳,把日本教练组吓得一哆嗦。

技术流博主扒出了王曼昱的杀手锏——反手位快撕斜线。
这招专门针对张本美和的正手空档,打得日本小将满场救球。
有专业教练点评:“王曼昱这是把对手的技术手册背下来了啊! ”
张本美和的爸爸在场边急得直搓手的样子,也被做成了表情包。
中国网友辣评:“亲爹当教练也救不了场,可见实力差距有多大。 ”
倒是王曼昱全程冷着脸,连赢下赛点都只是轻轻点头,霸气值拉满。
这场比赛还有个隐藏彩蛋——王曼昱的擦网擦边球命中率高得离谱。
第二局那个幸运球弹网而过时,张本美和直接愣在原地两秒钟。
有球友开玩笑:“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谁让王曼昱平时练得狠呢? ”
日本媒体赛后拼命找补,说什么“张本美和还年轻”“未来可期”。
可中国球迷心里门儿清:15岁打不过26岁算正常?

那怎么王曼昱19岁拿世乒赛冠军的时候,日本队还在青训营里挖苗子呢?
最打脸的还是技术统计对比。
王曼昱全场主动进攻得分率67%,比张本美和高出整整21个百分点。
就连日本教练都承认:“我们引以为傲的速度优势,在中国队面前根本不够看。 ”
看看王曼昱赛后采访说的那句话就懂了——
“准备得很充分,对手的特点都在预料之中。 ”
听听这凡尔赛发言,简直是把日本队的战术底裤都给扒了。
现在终于明白,为啥刘国梁总说“中国队不怕研究”了。
张本美和换了八种发球方式,结果王曼昱见招拆招毫不费力。
这哪是乒乓球比赛,分明是现场教学怎么破日本队的“花架子”。
有眼尖的观众发现,王曼昱连擦汗时机都卡得精准。

每次张本美和刚起势,她就申请擦汗打断节奏。
这种细节控场能力,怕是连很多老将都自叹不如。
日本论坛上吵翻天的那个问题也挺有意思——
“为什么王曼昱打张本美和比打早田希娜还轻松? ”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因为早田至少还能扛相持,这位连三板都接不住。 ”
要说这场比赛给球迷什么启示,那就是别信什么“天才少女”的噱头。
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小聪明都是纸老虎。
看看王曼昱那稳如泰山的眼神就知道,冠军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最后那个11-5的比分,简直是把日本队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张本美和赛后红着眼眶的样子,倒是让中国球迷想起六年前的平野美宇。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年被中国队研究透的日本新星,现在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这场比赛过后,估计日本乒协又要连夜开会研究对策了。
不过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们怕是得先研究怎么不被4-0横扫。
毕竟王曼昱用实力证明:在乒乓球界,中国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