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读《论语》一百一十五——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沈莉红
2024-09-11 07:00:00
 #创作挑战赛五期# 

第十四篇:论语·宪问篇 

【本篇引语】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原文】14·15 子曰:“晋文公(1)谲(2)而不正,齐桓公(3)正而不谲。”

注释】(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36 ̄前628年在位。

(2)谲:音jué,欺诈,玩弄手段。

(3)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85 ̄前643年在位。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评析】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由王道到霸道的转型,齐桓公实施的还是“尊王攘夷”,到了晋文公就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了。

对于强者,一般人会盲目地推崇,但是孔子却更注重的是为人的心地和手段。虽然同为春秋霸主,但是孔子对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孔子认为晋文公虽然成为霸主,但是心术不正;而对于齐桓公的霸术还是比较肯定的。孔子的评价是在树立正确的导向,并以此教诲弟子。

孔子眼中,判断“正”与“不正”的标准就在于是否遵循《周礼。凡是破坏了君臣大义者,则无异于犯上作乱,虽贵为一方诸侯霸主,孔子对其批评、嘲讽也不会留情面。

守礼为正,违礼为谲。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晋文公与齐桓公虽然都毫无争议地成为春秋两霸之一,都曾经带领诸侯国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引领一代骚,但他们在尊重礼制、处理与周王室之间关系上的不同态度,成了后世及孔子对他们有不同评价的主要缘由。

晋文公称霸后曾召见周天子,孔子认为以臣召君违反礼制,所以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礼制,所以说齐桓公堂堂正正。

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对孔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打着“尊王”的旗号称霸,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