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近日,记者走进沈丘县刘湾镇大陈庄村永盛服饰原料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裁边、缝纫、熨烫、包装,一派繁忙的景象。
“原先农忙完在家闲着,现在村里开办了服装加工厂,在村里就能上班,不仅能挣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 ”村民罗晶晶一边忙活、一边说。
“前两年在外地打工,离家远,照顾老人照看孩子不方便。”工人徐小丽接上话茬说,“在这还挺好的,工厂就在自己村里,和工友们说说话唠唠嗑,月薪能挣5000多元,而且接送孩子也很方便。”
在服饰加工车间内,除了像罗晶晶这样的年轻人,还有一群特殊的劳动者。因为年纪大,没有特殊技能,尽管他们大多身体状况良好,劳动能力尚可,自身又有就业意愿,有时也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孩子都成家了,孙子孙女都大了,用不着我们操心了,在家又闲不住,在家门口就业上班,就想挣个零花钱。”村民肖继英说。
据了解,大陈庄行政村现有980余人,其中低龄老人就有260多人。根据这部分老人的生活实际,当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劳动强度低、工作灵活的“家门口”就业增收模式,同时也解决了部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
“我们这儿裁片、画线、包装、缝纫等岗位都需要工人。”车间负责人刘贞贞介绍说,“这个车间有二三百人,其中五十岁以上的低龄老人有80多人。像缝纫的话,因为必须得看清那个针,所以我们要求是18-45周岁。但是像从事包装、剪线头等之类的活,多大年龄都能干,不限年龄。”
以“新”带“老”链条紧密咬合,让当地的年轻人和低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发挥各自的价值,并拥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截至目前,该镇共开展用工招聘会10场,现场订单培训10场次,灵活就业600多人。
近年来,刘湾镇以党建为引领,重点围绕农村低龄老人就地就业问题,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探索服饰、电子元件组装及农时季节工等多种增收模式,以“年轻人”带领“低龄老年人”,打出了家门口稳就业、助增收组合拳,赋能乡村振兴。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沈琳桂 通讯员 谢辛凌 张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