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同走红军长征路
作者 ◎ 熊久坤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爷儿孙三人顶着高温酷暑,于7月19日至29日从江西省瑞金市出发,重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1934年至1935年长征路线的部分路段,亲临实地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的那份初心。
说“再一次感受到”,是因为这之前已经重走了一次红军长征路。那是1966年的11月下旬,我们几个中学同学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师生共39人,高举“继红长征队”大旗,汇入全国学生长征大串联的人流,每人头戴灰色五星八角帽,身背棉被包,斜挎黄提兜和绿水壶,同时扎着腰带,打着绑腿,从红都瑞金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有时行走羊肠小道,有时遇到悬崖峭壁,以每天大约50公里的速度,于1967年3月上旬陡步行走到贵州遵义。沿途群众特别是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群众,都把我们当作“毛主席的客人”和当年的红军热情接待。每到一地,他们都提前烧好热水,让我们泡脚;煮好饭菜,让我们吃。我们则每晚给他们演文艺节目,他们都是身着漂亮的少数民族服饰早早赶来观看,演出结束了还迟迟不愿离去。
自那以后,我就一直企盼着,这一生中能不能再重走一次红军长征路呢?特别是带着孩子们一块走一走,让他们也了解了解当年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历史呢?没想到,时隔58年后的今天,这个愿望还真的实现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这次是以驱车的方式,而不是像1966年那样步行在当年红军长征的路上,与沿途群众接触的机会也不像第一次那样密切,因而感受和体会更不如第一次那样深刻,但心里面仍然是激动无比。
在江西瑞金出发的当天,我们在熙熙攘攘的游览人群中,分别观瞻了叶坪和沙洲坝两处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及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旧址,还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那口红井。这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实就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当时,毛泽东同志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在瑞金往西的宇都县,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瞻仰了当年中央红军西行长征集结出发地的纪念碑。在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里,我们的心情突然特别沉重起来。因为当年在湘、桂、粤、黔四省共30万国民党军队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江西宇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碑
的联合围攻下,湘江战役打得十分惨烈。 虽然最终打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欲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也因此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而且其中一半以上还都是伤员。这场战役中,有5万多红军将士牺牲在这里,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江水,致使当地群众中一度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可见当时战场的血腥味恐怖到了何种程度!
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
红军血战湘江后继续西进,翻越老山界进入广西龙胜县;湖南城步县、通道县;贵州黎平县、剑河县、施秉县等。接着突破乌江天险,打进遵义。1966年我们重走长征路时就是按这条线步行前进的,如今,沿途山高坡陡不通车,只能绕行高速公路。为了赶路,经过黎平时我们没有下车参观,但心里知道这里曾召开红军长征后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接受了毛主席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贺龙、任弼时部的汇合,转而西进黔北遵义创建新革命根据地的正确主张。1966年我们是步行到乌江渡口——江界河的,过江时因当年为红军划船的船工都才50多岁,所以仍由他们撑船送我们过江,并在船上给我们讲了不少当年红军过乌江的故事。而今,据说他们都已经过世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其实,今天的高速公路从江界河上游十公里外经过,既使他们中仍有人健在,也是见不着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苗、壮、瑶)自治县是红军长征后首次进入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这里,红军首次研究制定了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群众由起初害怕红军、躲避红军、敌视红军,转而拥护红军、欢迎红军、帮助红军,并为红军后来顺利通过四川凉山彝族区域以及全国解放后实施少数民族自治制度提前备好了功课。图为如今位于龙胜县龙脊山海拔两千米处的少数民族村寨。
7月25日下午,我们到达了遵义。我清楚地记得,在遵义城东边有一座石头四孔桥。1935年1月,红军突破乌江后从这座桥上进城,后称为迎红桥。我们1966年步行来到遵义时,也是从这座桥上进的城。说来真是巧合,我们这次来入住的酒店正好紧挨着迎红桥,站在楼上看得可清楚。这让我兴奋了大半夜时间。遵义与过去相比,相同的是,迎红桥的名称如今还存在。不同的是,1966年时这里还是荒郊野外,现在则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变成了繁闹的市中心。
1967年3月信阳县一中和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走红军长征路师生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后排左一站立者是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老师。
1967年3月信阳县一中“继红长征 队”同学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那时大家年龄最大19岁,最小16岁。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原国民党第25军(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私邸的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可以说是惨烈的湘江战役催生了这次会议的召开。出席会议人员除全体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外,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等。会议严厉清算了博古、李德因军事指挥错误而造成的大量红军伤亡,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尤其军事指挥上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果不其然,毛主席获得军事指挥权后,迅速通过四渡赤水出奇用兵,很快摆脱了国民党40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使中国革命事业自此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由于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特别重大,所以每天来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的人非常多,与我们1966年来时一样,景区内外到处人山人海。从神情上看,每人心里也都与58年前一样,都是由湘江喋血时的沉重、悲壮,陡然转为欣喜、幸运,心情顿时舒畅了百倍、千倍、万倍。
时隔58年后,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的人群依然川流不息。图为中午过后游客最少时的会址现场
此次到遵义,还澄清了一个存在心中58年的疑问。1967年3月,我们步行到遵义时,在迎红桥北面的刘少奇住处,看到好几张大字报,写的内容都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1935年并没有参加遵义会议,他自己硬说参加了,而且还坐在某某位置上。这次在遵义展览馆资料介绍中发现,刘少奇同志那个时候已经是排在王稼祥之后和邓发之前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怎么会没参加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呢?所以,说刘少奇没有参加遵义会议不符合历史事实。
走出遵义会议会址后,因川西发生洪涝灾害,加上时间紧张,我们只好缩短行程,没有继续往云南、四川走,转而直奔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领导了整顿党风运动和大规模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著名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和《为人民服务》、《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思想就诞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旧居
周恩来同志在延安杨家岭旧居
朱德同志在延安杨家岭旧居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宝塔是革命圣地
延安的像征和标志
生在这里。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里正式形成的。包括后来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再后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当前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最终源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如果没有这个伟大胜利,就不会有后来这一切的一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了初心,都不能忘了历史。
愿红军长征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
#冬日温暖小事# #刘震云邀你聊聊河南文学# #顶端冬日创作季#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4)# #寻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