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5G+智慧海洋调研行丨“辽”阔海域 “数智”领航
新资讯
2024-09-05 16:44:34

浩渺蔚蓝的海洋,也是蓝色经济的热土。

在祖国东北辽宁,一条绵延了两千多公里的“N”形海岸线,如同一条银色的绸带,镶嵌在黄渤两海之上,展现着无尽的海洋风情。近日,记者来到辽宁大连市和营口市,通过在沿海走访调研,发现一艘以5G为帆、智慧为舵的“航船”已经驶入了多个依托海洋而生的产业领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地,为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内核”稳定 点亮万家灯火

一听到“核”字,你是否也会“谈核色变”?此次调研采访,记者第一站就来到东北首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厂区六座核岛厂房高高耸立,引人注目,仿佛守护这片土地的巨人,静静地吞吐着海水,将核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力,照亮千家万户。

“无需‘色变’,核电是世界上最为清洁安全的能源之一。”红沿河核电站信息部经理石海松为记者详细介绍了核发电过程,简言之即通过核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来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背后,5G如同一条隐形的血脉,流淌在核电站的每个角落。“核电站最大的工作量之一就在于设备维护,只有设备可用,发电流程才能正常运行。”石海松说,去年中国移动部署的5G专网实现了全园区网络覆盖,“以前我们必须人为巡检设备,现在通过基于5G的相关应用系统就能够轻松实现。”

“目前我们对5G专网最大的需求是视频。”石海松介绍,对核电厂而言,很多作业现场都有临时增加监控的需求。

海水取水口就是代表,这里是关乎核电站冷却水源正常供应的首道关卡,记者看到取水口数张拦截网和抽吸浮排层层部署,旨在避免水母等海洋生物进入取水隧洞,降低后续海水过滤系统的负荷。

在取水口附近的冷源保障控制中心大屏上,取水口各角度的监控视频清晰可见。“以前部署摄像头太麻烦了,需要拉线、接电,而且成本很高。现在有了5G无线网络,随时随地就能加装移动摄像头,一两个小时就完事儿。”石海松补充说,“除了监控大屏,我们在办公电脑、个人手机都可以随时查询监控信息,晚上也看得很清晰,非常方便。总的来说,真的是‘物美价廉,快捷便利’!”

当前,红沿河核电站与中国移动还在继续探索AI监测、物联网平台等系列项目,“毕竟有了5G这条宽阔通畅的‘高速公路’,我们许多诉求就都能够‘跑通’了。”石海松说。

“外挂”加持 助力巨擘“智”造

海风轻拂,白浪逐沙。在辽宁省最南端的大连旅顺口,一边是浩瀚无垠的渤海,一边是深邃莫测的黄海,无际的海洋中蕴藏着无限的蓝色希望。

风景秀丽,紧邻国际深水良港,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海岸线上。每年,超过240万载重吨的各类大型、高性能船舶,都会从这里破浪而出,它们不仅是海上运输的巨擘,更是中国船舶工业实力的象征。

近日,中国移动助力打造的国内首个造船行业大型门吊双机联吊作业5G项目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正式投入使用,自此,船舶智造又添一股科技动能。

对于造船这一宏伟而复杂的工程而言,龙门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大型起重设备。为提升吊载大型部件的能力,常需一名操作者同时控制两台龙门吊,通过无线通信发送指令。

“5G技术具有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数据快的特点,能够避免我们龙门吊起重作业过程中,受到意外干扰突然停机,引发部件晃动进而冲击主梁等带来安全隐患。可以说5G大幅提升了我们船坞内分段搭载的效率和安全性,保证了生产作业的连续、稳定、可靠。”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工务部起重设备科科长姜宏文介绍道。

不只是龙门吊,记者了解到,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与中国移动在5G应用方面的合作已经深入到造船全流程。为满足厂区及车间内设备数据传输和人员通信需求,中国移动建设了一套5G专网,实现了全厂和车间内5G全覆盖。

5G+3D舾装可视化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据了解,在传统船舶装配中,工人往往需要依赖复杂的平面图进行作业,这一过程高度依赖于工人丰富的经验和解读能力。中国移动利用5G技术,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创新部署3D舾装可视化解决方案,能够在造船现场实现三维图像的即时传输,让工人360度轻松查看装配细节,极大地降低了对工人经验的依赖。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有效预防了装配错误的发生,为造船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港口“数转” 引领巨轮“上岸”

辽港集团营口港区作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每天巨轮往来不息,货物吞吐繁忙。如何在紧张的港口作业中确保高效与安全,一直是港口管理的重大课题。如今,5G技术正逐步融入这片繁忙的水域,为辽港集团营口港区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5G赋能拖轮引导作业就是港口数智化高效运作的生动写照。大船缓缓驶近,却难以精准刹停。此时,拖轮出动,灵活穿梭于大船周围,以其强大的牵引力,精准地将大船引导至预定位置,后端调度及管理人员则可以实时通过5G视频监控查看拖轮作业动态,确保每一次靠岸都安全稳妥。

据了解,这是中国移动建设了辽港集团营口港区首个5G基站后,在辽港集团营口港区内落地的首个5G应用——拖轮一体化管理平台项目。以往,由于拖轮作业位置不固定、4G信号不稳定,容易导致调度指令和任务无法及时传达,“甚至可以说以前拖轮驶出后,前方视频都没办法传回”,港口相关工作人员说,为了满足辽港集团营口港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日益增长的5G专网应用需求,中国移动在营口港区建设了26个5G基站,为27条拖轮安装5G终端并配备5G专网卡,确保了生产调度指令的即时传达与安全生产数据的实时回传。

记者登上“北方八号”拖轮,在船舱内的监控电脑上,清楚地看到了拖轮周边不同角度的清晰画面,这些画面在远端辽港集团营口港区办公楼里监控大屏上也能同时看到。“中国移动在营口港区建设了5G专网,通过MEC边缘计算,实现了生产数据业务分流,使得营口港区数据不出园区直接下沉本地,完成数据的内网闭环管理,在降低延迟的同时,极大地保障了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

据了解,营口港区原本依赖于4G公网支持的各类作业场景,如岸桥可视化理货、装载机远控等,如今都在逐步向5G专网转移。

在辽港集团营口港区的汽运作业场地,针对驾驶员视角盲区及违规驾驶问题,中国移动与营口港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运输车辆安装了车载终端及5G专网卡。借助AI识别技术,这些“智能眼”不仅能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如吸烟等违规行为,还能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精准分析,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启动紧急制动措施,为汽运安全驾驶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与此同时,通过中国移动5G专网赋能,辽港集团营口港区完成了装载机5G远控测试。“一些装运着铝粉等散货的大船到港后,需要司机下舱作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存在人员安全隐患以及尘肺职业病等风险。”而在引入5G技术后,司机无需下舱,在远端驾驶室就能实现装载机的远程智能操控。这一创新也标志着港口作业模式向智能化、无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深耕蔚蓝,向海而兴。辽宁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还在不断加速5G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更加辉煌的蓝色未来迈进。

来源: 人民邮电报
编辑: 张翔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