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化新观察丨人民情怀 时代颂歌 中国故事——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奖作品扫描
新华网
2024-11-20 22:20:53

新华社南宁11月20日电题:人民情怀 时代颂歌 中国故事——第十三届骏马奖获奖作品扫描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陈露缘

在光影变幻、民歌荟萃和获奖作家的娓娓讲述中,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25部作品和5位译者获此殊荣。

根植生活沃土,坚守人民情怀

本届骏马奖获奖作家在谈到创作心得时,无不提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

《阿娜河畔》作者、作家阿舍说,她在创作时将视角从自我的个人记忆,转向故乡更为辽阔的生活与历史,“通过对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交融来书写历史,力图达成一种细微与宏大兼而有之的叙事”。

作家凡一平的《上岭恋人》将日常立为传奇,故事里有裁缝、说客、侦探、歌王……“那一捧碧绿的油菜苔,就是挥不去、抹不掉的故乡味道,也是文学创作的精神原乡。”凡一平说,“故乡赐予我灵感,我也通过文学反哺家乡。”

“创作与生活,就像硬币的正反面,就像互为镜像的玻璃。”诗人黄芳的诗集《落下来》以生活点滴为切入点,抒写生活日常的体悟,阐发对社会事件的观察和思考,记录故土和异地的风土人情。

作家北雁用一年时间环绕洱海徒步而行,在洱海沿岸的每一个角落停留、沉思、发现与寻找,体会一个内陆湖在工业文明时代的挣扎与新生。几经修删,《洱海笔记》最终以行走描绘地方的方式,展现和谐、和睦、和美的人间景象。

“90后”获奖作家柳客行自幼罹患脊髓性肌萎缩症,长期在轮椅上写作。文学成为他的“双腿”,托举他登上文学殿堂。“这世间真善美的种子播种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慢慢长大……这个孩子,愿意用一生时间去播种真善美,还有爱。”他动情地说道。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颂歌

本届骏马奖获奖作品书写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2022年夏天,一场篮球赛,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贵州台盘村这个中国西部的小村庄。

“‘村BA’远远超越了一场篮球比赛本身的意义。”敏锐的作家姚瑶深扎到这个村庄,寻找隐藏在村庄深处的光芒,探寻“破圈”的文化密码。报告文学作品《“村BA”: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台盘村乡村振兴故事》由此诞生。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我看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火一般热烈的生活图景。”姚瑶说,新时代的中国农村正在以强大的内生动力和现代方式,向全世界讲述中国乡村蓬勃发展的美好故事。

从山乡巨变到高原脱贫攻坚,全景式呈现伟大时代变革,作家是忠诚的记录者。报告文学《让世界看见》真实记录了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精准脱贫的历程,作家牛海坤聚焦农牧民妇女,“她们的坚韧与顽强,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感动”。

作家吉米平阶曾带领工作队深入藏东昌都八宿县林卡乡,与当地村民同生活同劳动一年多。他所著的《幸福的旋律——西藏脱贫交响曲》以生动的细节、质朴的故事、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西藏脱贫攻坚的巨变和成就。“时代的发展往往超越作家的经验和想象。”吉米平阶感慨道。

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中国故事

本届骏马奖获奖作品用文字丈量辽阔的祖国大地,以诗意盎然的方式呈现壮美的民族文学景观。

尼玛潘多的小说《在高原》以主人公一家几代人的故事为线索,艺术地呈现了西藏百年发展历史中,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肉孜·古力巴依的《花儿永远这样红》反映了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下,塔吉克族牧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翻译,完成着文化之间的交流。”本届骏马奖翻译奖得主——翻译家艾布,把获上一届骏马奖的作家红日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原著与译著荣获同一奖项,在骏马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把自己沉入西北乡间,用一本书,翻开来自南方的热烈。”在颁奖典礼的作家短片“文学跨越山海”中,跟随着艾布的讲述,红日笔下的驻村日常,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重现。“不同的语言里有一样的希望,不同的生活中有一样的热情,脑海中闪现的场景,在文字中缓慢流淌。”

《边疆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潘灵认为,这些年作家群体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更加关注所处的时代整体,关注民族团结进步,注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魅力”。

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骏马奖展现了用文学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硕成果。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景象、绚烂多姿的民族时代气象、博大崇高的民族精神形象得以呈现。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邱丽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