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启动器。
洛阳的城市更新,已经在七大片区改造中全面推进。
“新生于旧”,城市更“新”离不开对“旧”的传承。
一、城市更新的当前态势与症结难题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以“内涵提升”为目标的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如何实现城市更新理念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大拆大建与城市特色风貌的保护,如何解决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等等一系列的难题。
洛阳市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推动洛阳的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机融合,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包括理念更新、财政支持、社区参与、规划执行以及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既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能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平衡方法。这不仅有益于洛阳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现,而且对于其他城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洛阳市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大遗址保护重点片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建设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汉魏及隋唐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万里茶道和红25军长征路四条别具意境的文化旅游线路在此交汇转接;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世界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世所罕见。
截止2024年7月,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名村6处,中国传统村落25处,省级传统村落104处,历史建筑154处,其中市区范围内131处,所辖县23处。
洛阳市历来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先后编制多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开创了“跳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三、洛阳市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目前存在问题
2021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
2023年9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代表城市记忆的大树、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坚持应留尽留,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吸引力。”
遵照国家、河南省关于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洛阳市始终坚持名城保护优先,科学处理名城保护和城乡建设的关系,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探索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1.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
洛阳历史遗迹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对城市建设和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名城保护和城乡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洛阳盆地的狭长地带内,排列着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大遗址数量居全国之首,具有价值高、面积大(核心保护范围328平方公里)、埋藏浅、与建设用地交错叠压的特征,保护难度堪称全国之最。
除了城镇、村庄之外,大遗址覆盖面上还有大量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用地,城市更新、环境整治、民生改善难度较大,遗址保护和城乡建设矛盾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遗址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
2008—2018年十年期间,遗址内的建设量猛增,全面突破保护规划的控制要求,新增村镇建设用地2000余公顷,新增建筑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洛北隋唐城遗址保护范围内许多新建项目高度逼近100米。
2.投入与需求的差距较大
由于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等遗产都处在河洛盆地最适宜建设区,地势平坦,与当代城镇和产业发展空间高度重叠。保护好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存需要对现状核心保护区内的无关要素进行疏解。而人口疏散、企业外迁,遗址展示等工作均涉及面广、难度大、投资多,资金需求和投入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保护资金达50亿元,完成老城、涧西街区风貌整治、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主要街巷提升改造、环境整治等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看来,名城保护资金来源单一,过度依靠政府财政,社会资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渠道和保障机制尚未建立,整体提升效果不明显。比如:
2017年以来,我市积极申请国保文物修缮保护资金,完成了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内苏式建筑群2号、10号、11号街坊建筑本体的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但在目前保护过程中,除2号、10号、11号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外,洛轴13—15号街坊、洛铜36号街坊等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苏式建筑群,仍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与专业人才短缺以及长期维护与发展持续投入需求难以满足等矛盾。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不均衡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不足,历史城区活力和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工作思路亟待创新。
比如:近年来涧西老厂区的转型升级开始出现一些成功模式,受北京798艺术厂区、广州TIT创意园等成熟模式的影响,老厂区的转型优先转向商服、文创、旅游等产业,利用部分老厂房打造运营了中铝洛铜文创园、东方文创园、元宇宙产业园等。但总体看来规模偏小,对工业遗产原状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偏于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占地约20平方公里的涧西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闲置,旅游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一些价值较高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对外开放。
例如:汉魏洛阳城祭天台、水泉石窟、安国寺等及部分历史建筑。周公庙片区作为串联老城洛邑古城片区和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两大文旅引流点的主要区域,2021年周公路虽经改造提升,但仅限于对外立面和环境进行提升,忽略了街区本身的文化在地性和文商旅融合提升,现存场景和业态低端且无序发展。
四、洛阳市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选择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存量大、品类多、年代久、发掘难,洛阳应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发展,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引领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空间更新为媒,最终实现文化复兴。
1.坚持多层规划引领、有序实施
宏观层面,编制《洛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强城市更新工作指导,从更新功能、更新强度、空间管控、专项控制以及近期重点工作与更新时序等方面全方位布局城市更新工作;
中观层面,编制洛阳市城市更新片区规划,在充分论证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分解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容量,明确控规编制单元和管理单元建筑规模和人口容量等指标;
微观层面,编制《洛阳市传统建筑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规程》,对可综合整治的老旧小区、城中村进行规范指导,主要进行沿街立面改善、消防设施改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真正通过城市更新实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破解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
2.探索“共同缔造”的城市更新模式
洛阳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厚,遗址规模大,种类多。受自然山水、大遗址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用地的限制,城市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这些特点要求我市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探索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建立多元参与城市更新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市微更新和微改造,既保护遗址空间、城市肌理、生态格局等核心要素,又保留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延续这些区域的城市活力和生命力。
3.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文旅融合
保护、更新、发展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遗存,尽可能发掘城市历史环境要素和城市记忆,借助数字化技术对遗址遗迹进行微景点打造:对消失的历史物质空间,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空间,采用标识标牌解说。
比如:在瀍河区金家街片区城市更新中,对具有历史记忆的“勒马听风街”可通过扫码配以视频演示及解说,同时可通过 AR 虚拟合影技术等数字技术进行展示利用;以街巷交通为骨架,结合历史遗产遗存及消失历史物质空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布置全域城市印记体系,构建历史人文步行地图,丰富和凸显洛阳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4.城市运营理念应用
充分利用老城、涧西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公共资产等存量建筑,通过活化现有公产使用功能,可改造提升为公共服务建筑、新产业服务建筑。
通过对存量利用,植入文化元素,逐步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传统老字号等产业,通过建筑实践与文化创意相联系,逐步营造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消费场所。
充分利用好历史街区内传统商业街巷的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等资源,对街巷进行业态提升,打造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巷和特色商业街巷。应全面梳理经营性资产,加强资源整合和盘活利用,运营前置,深度挖掘在地化文化,导入更多年轻化消费新场景和文物修复体验等新业态,推动新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城市运营理念,寻求经济推动力,做好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创新;围绕“夜间经济”、“步行街经济”,激发老城活力、建设高品位的特色商业文化街区。
5.统筹推进重点片区城市更新
2023年我市选定涧西区涧河沿岸、上海市场,西工区城市阳台东下池、火车站金谷园,老城区金元故城,瀍河区金家街,洛龙区关林等7个城市更新重点片区。
在7大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推进中,要注重对每个重点片区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结合洛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现代工业遗产丰富、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等资源优势,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结合各片区的实际情况,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工作,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等多方面进行统筹推进。
结束语:在外地,你说我是洛阳人,总会引来一些赞誉和恭维的话语,这得益于洛阳厚重的河洛文化与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洛阳的城市更新一定要守护好这些资源。
作者简介:朱健 硕士研究生 现任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资源利用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