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7 日,我们率先刊发文章《中国星巴克需要“二次”创业》。
当时,我们说“星巴克的危机正越来越严峻!如果星巴克不能打破路径依赖,重新构建消费者认知,未来的日子将会比美式咖啡更加苦涩。”
最近,信息更加惊人。
星巴克“竟然”正在寻求多种手段拯救“岌岌可危”的中国市场,考虑的选项甚至包括出售中国子公司的股份,以及探索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道哥 | 作者
《什么值得加盟》 | 来源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星巴克正研究中国业务的各种选择,包括出售股权的可能性。
这,这,这......
你看那瑞幸,虽说还在猛力攻打城门,可是他也得防着库迪的背刺,你星巴克坐在城里,稍有不爽就想着投降?
当时,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此举是为了预防懂王带来的风险。第二想法,才是星巴克已经不复从前的从容。
但是,匪夷所思的是:面对中国,这个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他们为何要放弃独享蛋糕,寻求外援帮助?
......
其实,不管是出售,还是换高管团队,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当前,对于星巴克来说,重要的不是战术的精彩,而是战略的精准。
如果星巴克不能打破路径依赖,重新构建消费者认知,星巴克未来的日子会比美式咖啡更加苦涩。
危机已经一目了然
首先是业绩压力。
10月23日,星巴克不同寻常地公布了一份“初步业绩”,对2024财年第四财务季和全年业绩进行了描述,称结果反映出顾客体验受到挑战,但强调管理层正在制定重回星巴克初心的计划。
星巴克还宣布暂停公布2025财年业绩指引,以便给新帅Brian Niccol争取更多扭转业务的时间。
在第四财季(截至9月29日的13周),星巴克初步财务业绩显示其全球同店销售额下降了7%,综合净收入下降3%至91亿美元,GAAP每股收益为0.80美元,同比下降 25%。
该公司指出,上季度业绩主要受北美市场的收入疲软影响。具体而言,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6%,同店交易量下降10%,但平均客单价增长4% ,部分抵消了这一影响。
实际上,表现不佳的不光是北美市场,中国市场的指标同样难看。当季,星巴克中国营收为7.8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76亿元),同比下降7%。多项关键指标同比进一步下滑,同店销售额下滑14%,去年同期为增长5%;交易量、客单价下跌6%、8%,去年同期分别为增加8%、下滑3%。
其次是管理层的傲慢风气。
今年3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说,“我们不做有折扣的公司,我们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高端定位的认知。”“我们不会低价,不会内卷。”
星巴克前任首席执行官拉什曼·纳拉辛汉曾表示,“中国的咖啡和茶市场正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但我们选择不参与其中。我们是优质的品牌。”
这位前任在任内力主的一些变革举措,如今被暗示收效甚微。但其在任形成的傲慢风气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消除影响。
而真实情况是,现实已经把星巴克逼到了墙角。
瑞幸咖啡突破万店之后,新增“定向点位加盟模式”开去学校、医院、景点。今年7月,瑞幸北京中关村·在握旗舰店开业。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堪称恐怖的速度:瑞幸开出1万家店用了五年,开出2万家店只用了一年。
库迪咖啡扬言:“9.9元咖啡战”再打三年。10月22日,库迪咖啡在品牌成立两周年之际宣布,全球门店数正式突破10000家。据了解,2025年,库迪咖啡的目标是年底达到门店总数5万家。
中国市场容不得星巴克独善其身。
但在面对价格战问题上,这位临危受命的新帅仍保持星巴克一贯的态度:星巴克拒绝参与价格战。
“因为这些优惠已被证明是无效的,削弱了我们的高端定位,使咖啡师负担过重,并损害了顾客体验的稳定性。我们致力于通过简单的定价、及时的服务和更一致、愉快的咖啡体验,让顾客的每一次光临都物有所值。”Niccol说。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是星巴更艰难的时刻——到底是坚定地做自己,还是卷入价格战?
更可怕的是,来自品牌的傲慢,以及管理层对“调性”的坚持,束缚着星巴克,更会加剧这种“藐视”市场的苦难!
市场已经由不得星巴克高高在上
“路径依赖”深深地锁住了星巴克的灵气。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星巴克第二大市场,也是门店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海外市场。
但现在,情况变了。除了门店数量增长之外,星巴克其他指标都不乐观。
当季,星巴克中国营收为7.8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76亿元),同比下降7%。多项关键指标同比进一步下滑,同店销售额下滑14%,去年同期为增长5%;交易量、客单价下跌6%、8%,去年同期分别为增加8%、下滑3%。
更不乐观的是,客流量的减少+客单价下降,不再给星巴克坚持高端化的机会。(参考坐标:众多高端西餐闭店。)
如此之境.......星巴克无法说服自我。或许这才是开始评估出售中国业务的真正原因:财报用赤裸裸的数据表明,星巴克的高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星巴克对中国市场业务的评估早有预兆。在今年7月,星巴克迎来了激进投资者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该投资机构希望星巴克承诺评估其在中国的业务。
到了7月底,时任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纳思瀚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指出,星巴克将在中国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尽管该消息官宣后还不到一个月纳思瀚就被换下,但是今年9月他的继任者Brian Niccol在提出让星巴克“重回初心”的同时,也再次提出对中国业务进行评估。
某种程度上,谋求和外部投资者的合作,让星巴克中国以更独立的身位采取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战略,或许能扭转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
因为,中国市场已经由不得星巴克高高在上了。谁藐视市场,市场将藐视谁。
首先,短期内,这客流量+客单价这两个指标的回升,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爬坡期。
其次,“价格战”正在截流新兴消费群。
除了前文提到的瑞幸库迪,背靠大品牌做靠山的这些咖啡副牌正瞄准年轻一代咖啡迷,迅速抢占这部分客群。
比如蜜雪冰城的咖啡副牌幸运咖,延续了蜜雪风格,核心产品价格通常为5-10元。10月31日,幸运咖全国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11月4日,幸运咖的大本营河南达到了单省1000店成就。还邀请青年演员、歌手王俊凯成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
再比如背靠肯德基的肯悦咖啡,11月4日其官微发布消息称第500家店在上海开业。
如果星巴克不做出调整,只会眼睁睁地看着“价格战”把自己挤到市场的边缘。
这将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客群老化;二是星巴克的客群将出现“断代”(肯定+必然)。
如果星巴克管理层仍坚持高端之路,那么在中国市场寻求外援或许是一种破局之路,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星巴克的困境。
其实,星巴克哪怕是稍微清醒一点,睁开一只眼看看肯德基,也不至于如此。
为啥星巴克连一只眼也睁不开呢?
还是路径依赖。
从霍华德·舒尔茨到前CEO拉什曼·纳拉辛汉,再到新帅Brian Niccol,对中国星巴克的定位,都陷入到“高端”的沼泽里无法自拔。
但是,傲慢终将付出代价。
你看现在的星巴克就很尴尬:既不想打价格战,又不得不打价格战。结果,星巴克采取了几乎所有能用的打法,效果却just soso
——降价
尽管屡次强调不加入价格战,但自2023年起,星巴克的客单价一直在下滑。最新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门店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8%,同店销售额下滑14%。
星巴克或许主观上拒绝降价,但是事实上,降价无可避免。
——下沉
提升低线城市覆盖率、拓展下沉市场甚至是2024年星巴克中国区的核心策略。今年,星巴克中国新增门店790家,其中一半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星巴克的计划里,2025年,星巴克要在中国300个城市开设9000家门店。然而,下沉市场的购买力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在追逐质价比的年代,县城青年们对30多元一杯的咖啡能保持多久的新鲜感?是个未知。
——联名
2024年,星巴克分别与国漫经典IP《大闹天宫》、迪士尼经典IP《爱丽丝梦游仙境》、QQ黄脸表情、猫王音响、YONEX-尤尼克斯球拍、希尔顿联名或合作并推出相应产品及周边,几乎保持月月有新活。
《什么值得加盟》认为,在任何企业的转型期,最重要的是重新确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决策。
当前,对于星巴克来说,重要的不是战术的精彩,而是战略的精准。
如果星巴克不能打破路径依赖,重新构建消费者认知,星巴克未来的日子会比美式咖啡更加苦涩。
《什么值得加盟》认为,星巴克需要“二次创业”。
当前的困境,本质上需要星巴克管理层“重识”自我,甩掉“成功者”的包袱,二次出发。
道哥曾经梳理总结出中国餐饮发展的基本路径——超过90%的餐饮企业只生存于五个基本阶段:产品竞争、门店竞争、品牌竞争、组织力竞争、供应链竞争。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回头对产品、门店、品牌、组织力等进行优化,才能获得良性发展。星巴克同样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星巴克需要调整定位,而不是调低空调温度。
1999年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门店时,星巴克咖啡的标签就是高端,或者说,昂贵。当时菜单上一杯卡布奇诺19元起,同年北京职工平均月薪1000元出头。
星巴克凭借高定价策略促成了其在中国品牌形象的建立。高端、新鲜、有风格,一系列的关键词圈起一批高阶层的消费者。
而今的中国消费者,不再对“洋品牌”趋之若鹜,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新式茶饮全面爆发,同样主打“第三空间”的喜茶和奈雪生机勃勃;更多小众的精品咖啡品牌获得资本青睐……
星巴克独一无二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它教育了中国咖啡市场,但被善于学习的“学生”反超。
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星巴克如何保持优势呢?
不是舒尔茨的自信,不是驱赶不消费的客人,更不是调低空调温度,提高翻台率。而是需要调整定位,融入新兴消费群。
第二,星巴克需要拓展品类。
产品包括产品结构和产品线。产品结构比产品品质更重要。
尽管星巴克在菜单中提供有咖啡、茶和其他饮料,但还是咖啡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也在推出新品,但大多数是对咖啡本身的质地或者萃取方法进行改变,强调咖啡口感的变化。
这就直接劝退了一批不喜欢咖啡的消费者。
对比瑞幸,将咖啡与中国茶相结合,把新茶饮和咖啡两个风头正盛的品类进行了融合创新。加之瑞幸推新速度相当快,在消费者心中就会形成“爆款制造机”的印象。
雪湖资本数据显示,瑞幸产品的丰富度是星巴克的1.7倍,是幸运咖的2.4倍,是MANNER的3倍。
第三,星巴克需要调整菜单结构。
一份完整的菜单应该有引流产品(单品或套餐)、基础产品、高利润产品和限定或创新产品。
这样,既可以让新客感到物有所值,也可以满足老客的尝鲜需求,同时提升客单价和复购。
打开星巴克点单小程序,产品几乎都以单品形式出现,仅有个别“咖啡+轻食”套餐。
菜单结构的弊端,进一步造成“价格结构”的不合理,大量产品集中在33~41元之间。
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结构应该像合唱曲,声部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如果只有高音,那这首曲子一定是噪音。
第四,星巴克需要......
比如其实可以……
这样
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
(此处省略587字)
第五,星巴克需要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