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冬日创作季#
第九章 陈郢登政坛 淮阳叶茂盛
2009年6月8日早上7点左右,休息了20天的我冒着倾盆大雨,坐上 商城到郑州的长途班车,沿途雨下得好大呀!可是,我的心早已飞到陈楚故 城了,我知道陈楚故城所在地是春申君黄歇登上政坛和进入楚国权力中心的 地方。长途车飞一样在大广高速路上前行,到了10点多钟时,车到周口淮阳 站,我下了车打着雨伞拉着行李箱,步行1000多米到了周口东收费处,向一 位警察问路,并说明来意,他听后让我进屋喝茶,帮我联系了一辆出租车, 我送他一本我写的书,他很感兴趣。我坐出租车一直坐到淮阳县(2019年撤 县,设立周口市淮阳区)委办公室门前,见到了淮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 乃庆先生,向他说明来意,他帮我复印了有关春申君的资料,又送我两本他 的著作, 一本是《太昊陵》,一本是《淮阳历史文化考》,我很感激他,也送 了他两本书。向他辞别后,我打车到淮阳车站,坐上了商丘到信阳的长途班 车。雨过天晴,下午5点多时到信阳住下,整理一些资料,从李乃庆先生给 我的《淮阳历史文化考》一书中,可以详细了解陈楚故城的情况。
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城,西周初陈胡公始筑,为陈国都城。楚灭 陈后,迁都于此。为陈楚两国都城,故称“陈楚故城”。1986年11月被河南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十县市区的中心,保护范围1.2平方公里, 现有城市面积35平方公里,14.2万人,地理坐标为北纬33°20'至34°00',东经11438'至115°04',海拔45米。境内属暖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降水、风 向随季节变化显著,且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和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 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因处于淮河以北而得名淮阳。这里历史源远 流长、文化底蕴丰厚。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在57000万年前,中国境内 大部分地方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淮阳在中国历史发展进 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6500年前,三皇之首太昊伏羲在此建都。
陈城,羁齐王韩信于城西门,后西门曰“平信”即此意。
新莽:改淮阳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公元前9年至公元23年在王莽新 朝时期,“陈”与“新”有相反之意,因改之。陈有辰陵亭,故名。春秋宣公 十一年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东汉(25—220)仍称淮阳为郡,章和二年(88)改淮阳为陈国。辖县 16个。有陈(附郭)、阳夏、宁平、苦、柘、新平、扶乐、武平、长平、西 华、项、新阳、圉、宜禄、扶沟、新汲。至永元十一年(99)削西华、项、 新阳,十二年削圉、宜禄、扶沟等。隶豫州刺史部,治陈城。
三国魏(220-265)复称陈,置陈郡。太和六年(232)二月,曹睿作 《改封诸侯以郡为国诏》,以陈四县封其叔曹植为陈王。陈城为陈国之都城, 属豫州。
晋(265—420)武帝司马炎合陈郡于梁国,惠帝复陈郡,属豫州。陈城 为郡治和豫州州治。
南北朝(420—589)东魏天平二年(535)置扬州治项。北齐天保二年 (551)改曰信州,以陈人不附侯景之乱,故名。治在项县,项县移陈城。北 周易信州为陈州。陈州之名自此始。
隋(581—618)废州为郡,复称淮阳。开皇十六年(596)置陈州,大业 初废州为淮阳郡。辖有宛丘、扶乐、太康、鹿邑、郸城县、项城、南顿、激 水、西华九县。陈城复为郡治。属豫州。
唐(618—907)为陈州淮阳郡,领6县:宛丘、太康、西华、激水、南 顿、项城。属河南探访使。陈城为州郡治所。
五代(907—960)仍称陈州,开平二年(908)置陈州镇安军节度使。
宋(960—1279)为陈州,宣和元年(1119)升淮宁府,置淮阳郡镇安 军,辖有宛丘、项城、商城、西华、南顿。隶京西北路。陈城为州、郡、府治。
金:(1115—1234)陈城为陈州、宛丘县治。隶南京路。
元、明、清都设置为陈州。雍正二年(1724)改陈州为直隶州,仍统四 县,十二年升为陈州府,附郭淮宁县,有益开封之太康、扶沟。领七县:淮 宁、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项城、沈丘。
自南北朝北周易信州为陈州后,虽时有变化,大都称为陈州。特别是随 着“包公下陈州”的戏剧名而扬名。
民国二年(1913)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从此,陈州又称淮阳 县,隶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设河南省第七区行政公署。行政公署 设在淮阳城内。
1947年9月,淮阳县城第三次解放,11月建立中共淮阳市委和市人民 政府,1949年3月建淮阳专区,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 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8年12月,商 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1年12月,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 1965年5月,置周口地区,淮阳县属之。2000年撤地设市,淮阳县从属周口 市至今。
名城风貌
陈楚故城位于16000亩的龙湖之中,四面环水,仅四关四条路可使城内 外相通。但四门“南北相对,东西不照”,并有“四门五关”,即北门外又有 一“小北关”。古城四周筑城墙,墙内四角皆有城池。城墙外湖水荡漾,蒲苇 婆娑,荷花争艳。湖外为环湖路,环湖路外为新城。古城新貌,相互辉映。 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
陈楚故城西周始筑,汉、宋、明、清各代都有修复,是自兴建以来延续 使用时间最长的古城,历代都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镇。
1980年5月中旬和6月中旬,河南省博物馆在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 和淮阳县文物保管所的协作下,对故城进行调查和试掘。试掘结果表明,这 座古城自兴建后,曾经多次修葺,延续使用时间甚长。从开挖在南城墙上的 “探沟1”获得的资料来看,最早的城墙叠压在最下层,高度在2米以上,夯 土筑成,夯层在0.1米左右,出土陶片以板瓦、筒瓦居多,筒瓦外饰绳纹, 间饰凹弦纹。淮阳城“探沟1”最下层发现的板瓦为方唇,瓦面绳纹清晰, 筒瓦的榫口较斜,同时出土的盆、罐也是较早的器物。
此城城垣在初建之后,又多次加以修复。第一次是外附加,附加的宽度为1.5米至2米,高度比原来的城墙增高1.5米,夯层厚0.10米至0.15米, 出土陶片中仍然以板瓦、筒瓦居多,筒瓦的榫口棱角明显,易于衔接,还有 鬲口、豆盘、陶网坠、铜蚁鼻钱、铁器等。楚币可能是筑城役人失落在夯土 中的。从出土的楚币看,这次修复的时间当是在楚灭陈以后楚国所修。陈城 的第二次修复仍然是外附加,这次附加的宽度是4.4米,较第一次增高1米 多。从附加的工程之大及出土的文物看,这次修复的时代是在战国晚期楚都 陈时所修,即公元前278年都陈以后。城墙的第三次修复是西汉时期,是内 附加。第四次是宋代,也是内附加。第五次是外附加,在砖块,是洪武年间 修的砖城。
楚考烈王六年(前257),毛遂至楚都(陈城)“按剑历阶而上”,与楚王 歃盟于殿上,可见城内已宫殿巍峨。城东南于庄西汉墓中出土的三进陶院 落,规模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九家冢出土的东汉彩釉陶楼模型,斗拱飞檐, 独具匠心,在国际博览会上,为西方建筑学家所叹服。由此证实,汉代境内 建筑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隋朝置临蔡县,治临蔡城,建城垣,周有城壕, “丁”字形大街,此时城镇建设已具较高水平。宋时,城内建筑技术有较大 进步,除普通民房外,高大寺庙建筑如太尉赵公祠、晏公祠、灵通院、真武 庙、开元寺等,相继拔地而起,巍然屹立。明代,建筑技术又有新发展,官 府、民间鸠工庇材,大兴土木,广建寺院,先后重建或修建有太昊陵、弦歌 台、画卦台、火神庙、城隍庙等。
清道光六年(1826)《淮宁县志》载:“明洪武辛亥,指挥陈亨易砖垣, 延袤七里有奇,高三丈,址广五丈五尺。四门各增瓮城,四隅各为角楼。敌 台四十九,蝶计二千七百,深池一丈五尺,广二丈有奇。”明朝后期因战乱频 繁,城墙多次坍塌,几经修复。
清代,县城建筑以寺庙修葺为主,民间富豪多建造楼房;农村泥木匠人 增加,多建筑乡居民舍。民国时期,县城乡建筑发展缓慢,房屋以土木结构 为主,砖木结构较少,且贫富悬殊。贫者常栖身草屋破庙之中,富者则多居 于深宅大院,楼堂成片,多为四合院布局。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故城,规模最大。其制“东西南北各三 里……东门曰明化、南门曰孝义、西门曰平信、北门曰永安。”南北门相对, 而东西二门不照,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四门之外,设有五关,北门有大小 二关。城内正中建有鼓楼,其东建有钟楼;彭楼前为学署、学宫,鼓楼西为 三皇庙、火神庙、关帝庙、昭忠祠、火神阁等,是一座布局严谨的传统古城风貌。城内有72条街,取八九吉祥数。
清末,内城城垣周长4.5公里,高8米,蝶计2111个。城墙上每隔90 米建5米见方的敌台(由青砖垒砌),共有敌台49座。墙内各隅建一座8.3 米见方的砖木结构、绿瓦覆顶的阁楼,飞角棱角,结构奇特,典雅别致。东 南有魁星楼。城垣四方出入各有三道城门:第一道门高约6.7米,宽5米, 门厚0.25米至0.3米,由铁皮包面,铁帽钉镶嵌,上方为青砖砌成的扇形 拱门。第二道门与第一道门相隔6.7米,连接两道门的墙成弧形瓮券(也叫 瓮城)。墙上有用于护城的炮眼,两边有配房。第三道门与第二道门相隔约 10米;两条呈弧形的短墙分别由第二道门两侧瓮券。瓮券两边各设门卫房, 置有护城设施。第三道门上方各建三楹二层砖木结构门楼。城池深5米,宽 6.7米,城门置有吊桥。故城共有44条街。
故城明清两代各有七台八景。七台是伏羲画卦台、狄青梳洗台、苏辙读 书台、孔子弦歌台、神农五谷台、秋胡台、紫荆台。七台一致,但八景有别。 明八景是太昊遗墟,即太昊伏羲陵;白龟灵池,即画卦台前传说伏羲养白龟 的地方;卦台秋月,即画卦台,因其在湖中,秋天明月高照,景色宜人;胡 公铁墓,即陈氏始祖陈胡公的墓地,西周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胡公墓是用 铁汁浇铸而成,故称胡公铁墓;弦歌西照,即弦歌台,因其在故城西南湖中, 夕阳西下,景色优美,故为一景;思陵暮霭,即曹植墓,在故城南侧,因其 高大宏伟,暮色中更令人为之赞叹,故为一景;古宛晴烟,即古宛丘城,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粮台古遗址;柳湖春晓,即故城西北的西柳湖,春 天湖岸垂柳依依,景色秀丽。清八景是:羲陵岳峙,即太昊伏羲陵。蓍草春 荣,即伏羲陵后面的蓍草园。相传,太昊伏羲氏曾用此草“操蓍画卦”,被称 为神蓍。蔡池秋月,即白龟灵池。弦歌夜读,即弦歌台。孔子在陈绝粮7日, 仍坚持诵读学习,此为纪念他弦歌不衰的厄台。卧阁清风,即汉代汲黯卧治 淮阳的地方。汉时,淮阳盗坊甚嚣,帝令卧病在床的汲黯出任淮阳太守。汲 黯卧治淮阳,淮阳政清,淮阳人把此地作为淮阳八景之一。望台烟雨,又称 西铭山,在故城西侧,四面环水,阴雨天气,烟雨蒙蒙,别有洞天。苏亭莲 舫,即苏辙读书台,台成船形,喻宦海泛舟之意。亭周围植莲花,象征“出 淤泥而不染”。柳湖渔唱,即城西北的西柳湖,盛产鱼类,湖中朝夕景色艳 丽,月下镜影沉壁,渔民在湖中打鱼,风光绝妙。
1947年淮阳县城解放,有关部门组织民众拆掉城墙。由于战争的原因, 虽然古城建筑大部分被毁,但是基本城市格局未改。此城四周环以16000亩龙湖(1996年命名),只有四关四条路与外部相通,是一座我国北方古城中 极为罕见的、名副其实的水上名城。
陈楚故城保护范围1.2平方公里。为了保护这一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 《淮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出台,以“东控、西联、北抑、南 拓”为城市发展方向,以保护名城原有风貌为目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 第一”“整体保护和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特别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规划》《重点历史遗存保护规划》等文件,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纳入规范 化、法制化道路。
楚顷襄王的墓葬位于县城东南4.5公里。墓为南北两座相连,有高2米 至4米的封土堆,状如马鞍,故称“马鞍冢”。
南墓平面呈“中”字形,五级台阶;北墓平面呈“甲”字形,七级台 阶。墓中文物早年被盗。两墓西50米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车马坑。北坑进 北长35米,东西宽4.72米,西侧有两个斜坡通道,南部葬有肩舆(桥)和 泥质器物,中部葬马24匹,车8辆,狗2只,西北角葬有陶鼎、敦、壶等器 物。其鼎大而制作精细。车的木件虽已朽,其他构件完好,有铜车环、铁轴 承,车棚上有轺,盖弓帽,车辕上有衡、环等。车的种类大部分为战车,其 中一辆车厢周围安装铜板数十块,颇似现代的装甲车,有一面旌旗上镶嵌贝 壳,呈梅花形,极为壮观。从车马坑规格及墓葬形制等特征判断,南墓墓主 系楚顷襄王,北墓墓主系其嫔妃。这两座墓及车马坑是目前考古发现形制最 大、埋葬马匹最多、随葬品丰富的战国晚期楚国王室大墓。1988年被淮阳县 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周口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试想,春申君从秦国回到楚国之后,被拜为令尹。三月之后,楚倾襄王 驾崩,春申君辅佐幼主、主持朝政。此墓的修建,可能是春申君黄歇所建。
余士明,曾用名余味,男,汉族,河南省潢川县人,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海》、《信阳晚报》、《平顶山晚报》、《史河风》和《花乡》等报刊;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春申君黄歇》、游记体散文集《未了春申情》。